上個世紀60年代張熊飛在物理教學中開展了探索性學生實驗,嘗試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誘思探究”有雛形出現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張熊飛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終緊緊抓住“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本著“邊實驗、邊總結、邊概括、邊推廣”的研究方針,沿著“實踐豐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如此循環往復”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徑,進行了不懈努力。
有幸聽了張教授的幾次研究課,課后聽了張教授的耐心細致的講解后,我發現了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一是教學理念沒有徹底轉變,仍然注重教,而不是突出學生的學。二是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越俎代庖的做法,不能放手于學生,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與研討,這影響到能否真正貫徹誘思探究教學論真諦的問題。因此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更談不上“體驗為紅線,思維為主攻”的學習活動真諦的實現。
誘思探究是教學理念是思維方式,但絕對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運用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樣的,不應該有框框,也不應該要求教師必須少講或者不講,學生就必須分組,就必須一個活動接著一個活動。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變過去固有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在此之前,對于教學,我感受較深的是課前學生的“默無聲”,課上老師的“滿堂灌”,和課后的“題海戰”,結果是高耗低效,師累生苦。什么是誘思探究?誘思探究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誘思探究的課堂變過去的灌輸式教學為啟發激趣式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要求,僅僅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把學生從課堂中給排斥了出去,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誘思探究的課堂卻重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因為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學生要想學好、學精某一科必須要有興趣。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誘思探究的課堂應該從“導”入手,創設各種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自主、高效地去學習。誘思探究的課堂還要重視“議”環節。有的人喜歡吃肉,說自己是“無肉不歡”,而我在這里要說,高效的課堂是“無議不歡”!“議”環節的設置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摸透了學生的學習心理,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最自己獨特的看法,組內可以辯論、可以互相學習,可以共同提高。在這個環節學生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其次,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舊有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向學生提問來組織教學。而誘思探究的課堂卻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最明顯體現在“議”的環節,在這里給了學生這個機會,通過質疑交流,強化了印象,鞏固了知識,并且鍛煉了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再次,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學習還可以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可以培養合作精神。誘思探究的課堂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好。
誘是外因,思是內因。辨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深刻體悟“食貴自化、學貴自得、深思熟慮、積水成淵”,這是學生為學之道的靈魂。同時辨證法還認為,外因是事務變化發展的條件,在一定條件下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誘”的重要性,認真地負責任地誘;同時,教師還要意識到無論外因的作用如何的大最終還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教師的“誘”要直指學生的“思”, 誘是思的條件,思才是誘的目的。我們要把誘和思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生在教師導向性信息誘導下的真正的學。
張教授走后我開始自己試著去運用誘思探究法教學。我覺得誘思探究教學法的精華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過程還給學生,把思考,質疑,探究,討論合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交給學生。同學們都積極的展示自己和小組的課前探究成果,然后通過其他同學的質疑,反駁,討論,得出最佳答案,學生既體會了探究過程的樂趣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整個過程中我起到了“信息源”的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老師把教變為誘,變為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只是把學生領進知識的海洋中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結構硬灌給學生,硬讓學生接受。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于“善于思考”,老師啟發學生思維,自己發現規律,自己得出結論。這一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是非常重視的。在《春江花月夜》一課中我摒棄了原來滿堂灌的授課方式,用導向性信息誘導學生自主探究。我由本課題目的意象入手,讓同學們回憶曾經學過的含有這些意象的詩句并寫下來。然后從這些詩句中總結概括出這些意象的含義。同學們做的都非常好,寫出來大量的詩句,有許多都是我所沒有看過的。意象含義的總結也比較到位。一節課下來學生都非常主動積極并且有收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努力踐行誘思探究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的收獲,讓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培養更多的對國家有用之才。
作者簡介:任義,性別:男,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生,籍貫:河北平山縣人,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中一,研究方向:高中學生教育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