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婕
摘要:節奏是自然、社會和人的活動中一種與韻律結伴而行的有規律的突變。而音樂節奏感是對音樂、節拍中的強弱、長短、力度大小等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感受。雖然節奏是人生來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便于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讓幼兒貼近生活中的事物,運用自己的聽覺,視覺,運動感覺,身體器官,各種樂器及生活中可以發出聲音的材料去感知節奏,在說一說,動一動,唱一唱玩的過程中體驗節奏,感受節奏,享受節奏帶給自己的快樂心情,從而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激發孩子發現美,創造美,為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關鍵詞:節奏;節奏感;音樂;幼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并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我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么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如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鐘滴答聲,敲門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就會對老師大聲的說:老師,這是我聽出來的,也是我先說出來的。由此,讓幼兒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并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聽覺是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尋找身邊的聲音來訓練幼兒的傾聽能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喜愛,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節奏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著相同的節奏,“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前提。引導幼兒傾聽這些聲音,模仿這些聲音,拍打這些節奏,孩子們在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節奏的過程中,他們對節奏的興趣更濃了。
三、身體動作是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
利用身體各部位來表現節奏,加深幼兒對節奏的感知,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如:拍手、拍肩、跺腳、一邊拍手一邊唱歌),讓幼兒在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
四、培養幼兒節奏感應把節奏融于歌曲中。
在歌唱活動中,歌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說來可分為八種:獨唱、齊唱、領唱與齊唱、接唱、對唱、輪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樣把節奏和歌唱融為一體呢,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歌唱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兒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
五、培養幼兒在音樂節奏感中不同的感受。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地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著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創編、會表演、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勞,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扎實的學到知識,并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六、培養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來敲打節奏,深化節奏感的認識。
孩子們平時就喜歡敲打手中的物品,如拿到繪本畫冊,他們也要用小手拍打幾下;拿到玩具他們也會敲幾下發出聲音來感覺它們很好玩;午餐早餐時也會拿出勺子筷子敲打小碗、桌子。為了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我們可以將孩子喝過的一些旺仔牛奶瓶,椰子汁瓶,餅干盒收集起來,分別裝上沙粒、大米、豆子、玉米、讓孩子利用這些東西打出不同的節奏,特別想的打強拍,聲音小的來打弱拍。
七、培養幼兒利用游戲活動享受節奏感的美。
幼兒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促使幼兒體驗音樂的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引發的積極向上的情緒,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音樂節奏帶給自己的快樂,因為音樂游戲具有音樂與動作相結合的特點,幼兒可以按照有趣的游戲情節和音樂的節拍進行活動,在游戲中發展動作,使動作準確優美富有節奏感。
八、培養幼兒利用打擊樂器進行節奏創編。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認識各種打擊樂器,感受樂器的音色,如:沙錘、鈴鼓、三角鐵、雙響筒,木魚以及我們自己制作竹棒、手鈴、響板等本土的樂器等等。它們聲音的聲音有的渾厚,有的清脆,有的音長,有的音短,在孩子們敲打這音樂的過程中,探索打擊樂器的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敲鈴鼓的鼓邊鼓面,搖動,抖動,引導他們創造性地表現音樂,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如何表現節奏,如小狗×××|×××|;小豬××|××|;小牛×-|×-|等各種節奏。孩子們可以自己利用這些樂器創新出不同的打法,如鈴鼓打快節奏,三角鐵打出慢節奏,孩子們在操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生活離不開這些奇妙的節奏。
總之,每個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樂的潛能,我認為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致力于教會幼兒什么,而是設法挖掘幼兒潛在的這種能力。通過這些形式,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季媚,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