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載體。進行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既是實施部編本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學的要求,也是克服舊教材缺陷性的內在要求。本文從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這兩個方面分析新舊教材的變化,旨在加深師生對新教材的理解和為教材編寫提供經驗。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的背景
(1)高中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是實施部編本教材的實踐要求
為了貫徹新時代培養人才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于2018年1月正式頒布,同年秋季開始執行。伴隨著2017版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高中思想政治統編教材于2019年9月率先在北京、上海等6個省市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投入使用,其他省份也將陸續全面推開。隨著2017年課程標準的頒布和新教材的使用,中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一線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新困境是:如何在新教材教學中體現出2017版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出具有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因此,對新教材的深入解讀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以2004版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教材(經濟生活)和2017版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教材(經濟與社會)的比較,分析新教材的新動向和新要求,不僅可以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可以給教師的教學以啟迪,教師根據教材的變化調整教學策略,使教材、教師、教學融為一體,實現教學目標。
(2)高中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是克服舊教材缺陷的要求
教材是大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根基。教材建設必須擺在教育的突出重要位置。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轉變,當今社會各個方面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根據04版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在其使用的過程中越來越凸顯出其不足和缺陷,教材不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不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一方面知識內容的滯后性。目前,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已發生變化。許多教材內容已不適應學生目前的生活實際,造成教學效果差、教學目標落空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另一方面過于強調知識目標的實現,是針對基礎知識考試的理論學習。舊教材注重知識邏輯,存在有的知識過于“繁”和“難”,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在學生的頭腦里搞建設,是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搞建設,是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搞建設,新教材要滿足學生思想發展的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的比較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課程標準的比較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編寫最重要的依據。2017版課程標準相對于2004年課程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方面。通過對比發現:2017版課程標準更能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雖然2004版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也暗含“以學生為本”的育人思想。但實際上,不少教師唯文憑、唯分數、唯升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過度強調知識的單一學習,培養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德智片面發展的學生。因此,2017年課程標準不僅通過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及知識和能力同步提升;而且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綜合反映學生在德智方面的情況。二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方面。通過對比,新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具有以下新特點:一方面凸顯育人功能。眾所周知,舊版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更加強調知識本位,忽略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新版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強調了思想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形成了“三維合一”的目標體系。新版課程標準向“素養”的立意轉變,將原來的三維目標培養改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凸顯思想政治學科的育人價值,實現“三維合一”。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內容的比較
通過比較2004版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經濟生活》與2017年版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經濟與社會》,發現新教材內容有很大變動,教材內容有大量的刪減和增加。例如:2017版課程標準下的《經濟與社會》刪減了《經濟生活》中第一單元的貨幣、信用工具、金錢的意義,價格變化,消費和消費觀;第二單元中投資行為、公司的不同類型、就業創業;第三單元中稅收;第四單元中建設小康社會等內容。在《經濟與社會》中增加了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第一新教材刪減了與現實生活關聯不大的內容;第二新教材淡化或變更了部分理論性強、與現實生活關系不大的內容;第三新教材增加了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的內容;第四新教材吸收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新一代領導集體的政策。這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政策,提升學生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新教材刪除舊版課程內容中過時的、過于繁難,距離生活較遠的內容,其內容更具時代性,且難易程度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的比較對教學的啟示
(一)更新教材觀念
通過對2004版課程標準下編寫的《經濟生活》和2017年課程標準下編寫的《經濟與社會》的比較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材觀。一是要打破對教材的依賴。教學內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要依據學生學情和教學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增加或減少,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總之,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是不能完全拋棄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的關系。
(二)堅持以人為本
舊教材注重知識的掌握,成績的提高。但是新教材要求對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律意識、公共參與這四個方面進行培育,要求處理好學科知識與同全面發展的關系。這需要高中政治教師不僅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更要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記,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控制著課堂紀律和學習進度等不良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感興趣的話題出發,設計教學實施過程。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并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因材施教,以此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婉迪. 新舊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2] 趙明輝. 改革開放四十年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內容變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 陳宵.高中思想政治新舊教材比較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8):122-123.
[4] 王娟.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轉變及其對教師教學的啟示[D].贛南師范學院,2015.
作者簡介:魏鋒群(1996-),女,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教學(思政)專業在讀研究生。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