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紅
教育信息化已觸碰到我國教育短板的末梢神經——農村教育。
教育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學校教育環(huán)境日新月異,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育觀點、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校長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從宏觀角度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學校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定位,準確把握所扮演的角色,合理地、高效地運用自身的領導力來引領學校的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當前農村教育無疑是人們議論最多的教育話題之一。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生源差基礎知識薄弱厭學已成為普遍現象;城鎮(zhèn)化建設的加快生源流失問題;師資發(fā)展不均衡問題……等等都困擾著學校的發(fā)展。如何突破困擾,作為農村學校校長尤其要注意自身角色的把握和辦學領導力的提升。筆者筆者在農村初級中學任校長已有6年,想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理解和感悟:
一、準確定位自己 理解校長角色的內涵
校長在學校發(fā)展策劃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不斷錘煉自身的策劃力。要加強自身的知識功底,積累豐富的辦學經驗,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還要對學校進行科學的分析,通過分析,認識到學校在地理位置、課程建設、教學質量、師資、生源等方面的優(yōu)勢和長處,認清不足之處,善于抓住機遇,做到理性定位。校長要用課改新理念和要求,樹立品牌意識,發(fā)展特色學校,建立特色學科。結合學校實際調整發(fā)展規(guī)劃,進一步確立學校的發(fā)展目標、辦學方向。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負責,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校長需要轉變觀念,首先是由“傳統(tǒng)經驗型”向“學習創(chuàng)新型”轉變。以往校長都是在日積月累,在多年從教和管理者崗位工作數年,靠著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來管理學校,經驗當然是寶貴的,但是時代與社會形勢的發(fā)展,僅僅依靠經驗是解決不了學校發(fā)展改革中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習,不僅校長自身需要學習,還要引導教師學習。要由制度管理型向文化管理型轉換。制度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現代學校僅依靠制度必然會產生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需要咱們校長關注文化,向文化管理型轉變。在這其中,一項重要理念就是人本管理,在人本管理思想指導下,應達到下面兩方面效果:(一)是在你的管理體制下,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二)是每個人感覺到自己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學校的文化分為四個大層面: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制度層面和活動層面。學校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可以從上述三個層面入手。圍繞這幾個層面其建設的途徑包括:為學方向與培養(yǎng)目標的確定、校風學風的建設、學校各項制度的建設、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文體科技活動的設計、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室內外文化標識的設計、隊伍的建設(重點)。這些都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校歷史積淀、文化底蘊、辦學條件等不同,在文化建設方面采取的策略也是不同的。關鍵是應重視文化管理,學校也只有走向“文化管理”,才能算是一所學校的文化內涵真正得到了提升。
再次,校長角色應由一般管理型向特色管理型轉換。第一,校長的鮮明個性是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關鍵。這是由于校長個性的獨特性,直接影響特色學校的鮮明性;校長個性的豐富性,直接影響特色學校的多樣性;校長個性的優(yōu)質性,直接影響特色學校的先進性;第二,實現特色管理,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長,要有一群教有特色的教師,要有一種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設的設施設備。
二、做用心理解教育的辦學者、探索高效管理方法
辦學,必須有正確的辦學思想。辦學思想的形成,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用心力催生的過程。校長對教育理解的高度、廣度、深度,決定著辦學的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大師把校長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概括得非常精辟。衡量一個校長是簡單的管理者,還是領導者,或教育家,關鍵就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沒有符合學校實際及個性特點的教育思想。
擔任校長,必然有所追求。追求理想的教育,建設為師生帶來幸福的理想的學校,即是我構思辦學思想的支點。我的校長任職觀是:追求教育的幸福,為師生員工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育環(huán)境,為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使人幸福的教育,這是辦學思想的根基。以真情來言說。言說是校長的基本功。從交流、表達、溝通的角度理解,其實就是用使人服膺的思想和言說,調動、凝聚辦學的力量。校長要做一個善于講話的人,講大家聽得進去的話,講有用的話,用心與大家交流。你如果不會真情地言說,你的“做”將減弱力量。校長要經常將學校的辦學情況說給上級,說給老師,說給學生,說給家長,說給社會。校長對人言說,先要說服自己,再說給他人。校長要說暢想,用以開闊教師的思路;說理念,用以統(tǒng)一思想;說目標,用以明確方向;說制度,用以規(guī)范辦學;說方法,用以鼓勵創(chuàng)造。真情地言說需要深刻的思考,藝術地表達。校長的說,要把握好分寸,不亂說,不隨意說,該說時勇于說,不該說時緘口不說。對新思想,新觀念,校長不能失語,在需要溝通時不能少語,在原則問題上不能無語,在瑣碎是非面前決不言語。用心來體會,發(fā)現教育生活中的感人事情,你就會有說的素材,說的沖動。
管理“有繼承更努力創(chuàng)新”。管理并不是只遵從一些程序,維護一些制度,或者按照一些條條框框去行事;管理也不是僅僅遵從被他人證實的成功之道,也不是一套十分明顯的、并可以直接運用到各自學校,個人行為的邏輯程序。校長對學校進行管理,首先應抓起管理的核心——人。學校是人育人的地方,抓住“人”這個管理核心,學校工作則全盤激活。熱衷欣賞人、事。管理講激勵,而使用激勵的前提條件是校長要有善的修養(yǎng),善的工作習慣。在管理中,不管是批評,還是挑毛病,出發(fā)點應該是善意的,對事不對人的。不應該習慣于做以批評為主的領導。這樣下屬會變得常存戒心,甚至會出現反抗心理。好的校長是善于欣賞的,能夠給人以向上的信念,能夠培養(yǎng)坦誠、信任、和睦。好的校長要通過贊許、鼓勵,真誠地評價下屬做事,形成和諧的校風。
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質和管理水平,相信只要自己時刻明確自身所擔負的神圣職責,每天每件事認真的處理,會在辦學 “領導力”上有所進步。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負學生、家長、老師的重托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