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根
南京市棲霞區檔案局時刻牢記“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神圣使命,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檔案工作“三個體系”建設,檔案館功能逐步完善,館藏檔案日益豐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服務領域不斷拓寬,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打造“開放、服務、有為”新形象,書寫了棲霞檔案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為黨管檔檔案事業堅定方向
“檔案姓黨”是檔案工作的根本屬性,是黨委、政府賦予的政治任務。習近平同志指出,“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檔案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堅持政治方向。全區重點工作開展到哪里,檔案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在全區征地拆遷、重大項目建設、土地確權頒證、水環境治理、違建拆除等重點任務開展過程中,涉及歸檔整理、執法檢查、編研加工、查檔服務等重要環節時,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體現出檔案工作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
筑牢政治意識。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棲霞檔案“楓韻蘭臺”講堂必修課,推行“輪流講課,全員評課”,每年舉辦約20場次,全面提升黨員干部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兩基地一中心”作用,每年開展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0余場,社會實踐活動10余場,接待政府信息查詢2000多人次,進一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檔案“留史、資政、育人”作用,單位每年自主舉辦或積極參與大型展覽、資料編研、民生查檔、專題片拍攝等,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先后獲得全省檔案系統先進集體、全市檔案工作示范單位、全區“五個建設”工作目標先進單位、全區機關作風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對檔案工作給予高度肯定并專門作出批示;區常委班子成員來局(館)進行專題調研,提出指導性意見;分管區領導經常性聽取局館工作匯報并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和實際問題;區政府從館庫建設、政策支持、資金保障、人員編制、隊伍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持,共同推動檔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強基固本檔案資源全面豐富
檔案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是檔案館立身之本,也是檔案部門服務社會的基礎。近年來,棲霞區檔案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進檔案資源建設,目前已初步形成資源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館藏檔案資源體系。
加強設施建設。棲霞區檔案館2008年建設為國家二級綜合檔案館。2015年,全省首家通過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測試。2017年以來投入120多萬元進行檔案數字化加工及數據校對工作,館藏檔案數字化率達100%,奠定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基礎。目前,檔案館總面積1100平方米,成果展示廳100平方米,館內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安裝有滅火系統、自動消防報警裝置,恒溫恒濕調控,360度無死角監控,紅外線報警系統等。
加強資源建設。對進館檔案實行“雙接收、雙歸檔”,電子檔案和實體檔案同步移交,館藏檔案達39萬卷件,為檔案數字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中,文書檔案36萬卷件,珍貴照片2.5萬張,聲像檔案700盤,還有棲霞區獲得國家、省市各類榮譽證書和獎牌近300件,這些檔案都見證了棲霞的發展歷程。館藏開放檔案達5300多卷,適時向公眾開放。立足豐富的館藏資源,推出一批有高度、深度、溫度的精品力作,切實把“死檔案”變成“活信息”、把“檔案庫”變成“思想庫”,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加強基地建設。棲霞區檔案新館于2018年正式動工,按照國家一級綜合檔案館標準,重點突出面積達標、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安全保密、服務便捷、節能環保“五位一體”功能。新館共9層,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區政府地標建筑。屆時新館將進一步整合社會檔案信息資源,成為全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深耕細作基礎工作扎實規范
做好基礎工作是檔案人員使命所在、職責所系。棲霞區檔案局樹立“執法與服務并重”理念,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通過執法檢查、年檢、規范化建設、協作指導等,有力地提升了棲霞地區檔案基礎工作整體水平。
持續推進規范化建設。將檔案規范化建設作為推進檔案基礎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2018年底,全區達省星級規范化單位81個,其中法院、馬群街道等8家單位達省五星級標準,23家區機關部門、街道以及6個國土所達省四星級標準,9個財政所達省三星級及以上標準,全區有53個社區(村)達省星級標準,有36個社區(村)達到省三星級,建檔單位檔案規范化達標數量與質量在全市均處于領先位置。
全力開啟數字室建設。數字檔案室是傳統檔案室的“升級版”,2012年棲霞區啟動數字檔案室建設,2014年率先推進“雙建設雙歸檔”,維護了原始紙質檔案的真實、完整,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全區72家立檔單位數字檔案室建設全面推進,其中省5A級數字檔案室4家、4A級數字檔案室31家,數字檔案建設走在全市前列。每年初,排出區內年度數字檔案室建設單位,倒排工作進度,實行“銷號作戰”。組織檔案員業務培訓、現場觀摩,分批派出業務骨干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加強數字檔案室安全檢查,實行電子檔案與辦公系統既相對隔離又有機銜接,確保檔案收集、整理、存儲、共享數據安全。
深入拓展檔案新領域。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必然帶來檔案社會功能的轉變。區檔案局注重加強國企、民企和重大項目檔案工作,從立項批復、經濟合同、工程建設、會計賬目、聲像檔案、電子檔案等多方面開展指導服務,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檔案意識,助推企業發展。更加重視社保、民政、衛生、計生、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檔案建設,在全市率先啟動人社系統人事檔案、勞保所社保檔案、低保檔案規范化試點。大力推進宗教檔案規范管理,對轄區20多個宗教場所開展了檔案規范化建設,棲霞古寺檔案工作順利通過省五星級驗收,成為南京市首家宗教活動場所省五星級檔案室。此外,還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口述歷史”、集中性專題教育、“263行動”環境整治、家庭建檔等活動。
切實保障檔案安全。安全是檔案工作的生命線和底線,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實行安全網格化管理,將實體檔案、網絡信息和設備設施安全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做到全覆蓋。構筑嚴密的防范體系,加強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建設,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加強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識培訓,加大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力度,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對涉密計算機采取“專人專用”,對全區111個村居查檔端口設定權限。加強安全考核,堅持24小時不間斷、360度無死角監控,一旦發現違規操作,及時處理,限期整改。正是由于制度落實到位,近年來未發生一起檔案流失和失泄密事件。
創優創新便民查檔快捷高效
檔案工作的生命力最終取決于它為中心工作、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服務理念的創新、服務手段的升級是贏得檔案工作廣闊空間的動力源泉。棲霞檔案工作順應“放管服”改革要求,勇于創新,不斷突破,積極探索“互聯網+檔案”,駛入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快車道”,推動檔案事業轉型升級。
信息化手段優化升級。2014年8月,棲霞區遠程自助查檔終端在區政府政務大廳正式開通,拉開了檔案信息化服務的序幕。2017年7月,“小棲e站通”遠程查檔終端在政務服務中心、全區111個村(居)的便民服務中心鋪設運行,100%全覆蓋,百姓可就近在線查詢、現場出證,成為棲霞“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支撐。2018年6月,“小棲e站通”升級版——手機移動查檔“小棲e檔通”終端上線運行,查檔群眾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微信云平臺提交查檔申請,關系,形成適用于區塊鏈發展的法律與政策基礎。政府層面需要立足社會治理與公益管理的立法并及時得到辦理和反饋。目前,棲霞區正著手打造長三角異地查檔一體化示范區,實現省際檔案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查檔效果不斷顯現。便民服務終端開通以來,年均通過“小棲e站通”遠程查檔終端辦理群眾查檔3200余次,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的檔案館,為群眾提供了便利,受到《中國檔案報》專訪,得到省、市檔案局主要領導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與認可。“小棲e檔通”實現了查檔零時差、零距離,查檔服務實現質的飛躍,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年均查檔近萬人次。在2018年的全省檔案局館長會議上,“小棲e檔通”作為現場會的重要觀摩內容,受到了省市檔案部門領導的高度贊揚。
真抓實干檔案隊伍忠誠可靠
檔案事業發展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作保障。區檔案局緊盯提升棲霞檔案隊伍素質,多措并舉,收到顯著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檔案是黨的重要執政資源。加強檔案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發揮好黨支部和黨員在“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楓韻蘭臺”講堂,組織學習黨規黨紀理論知識和《檔案法》《保密法》等相關法律知識。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開展查檔技能比武活動。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打造一支“鑒定專家、檢索能手、修裱工匠和服務標兵”隊伍。
強化考核監督。根據工作實際,出臺《信息調研管理辦法》《考勤管理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約束人、激勵人。優化查檔大廳服務窗口的服務理念,傳承工匠精神,營造崇尚實干、鼓勵肯干氛圍,區檔案局連續多年獲得巾幗文明崗、作風建設先進單位等。
推進持續發展。棲霞區檔案局對照全市領先、全省一流檔案工作目標要求,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履行好檔案局、館工作職能,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永不止步。認真貫徹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精神,以務實重行的工作作風和甘于奉獻的蘭臺情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在更高起點上續寫檔案事業新篇章、鑄就檔案事業新輝煌,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