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瀅 賈玲華
摘要:影視字幕翻譯是一項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如何跨越目的語的語言文化障礙,處理跨文化交際中的不對等因素成為翻譯工作者的共同關(guān)注點。本文以電影《盜夢空間》為例,探討如何將交際翻譯理論應(yīng)用于影視字幕翻譯,并結(jié)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論述。
關(guān)鍵詞:交際翻譯理論;字幕翻譯;《盜夢空間》
隨著科技傳媒的日益進步和全球化的縱深發(fā)展,影視文化已遍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重要的文化載體。然而,不同于文學(xué)翻譯,影視字幕翻譯具有聆聽性、綜合性、瞬時性、通俗性和無注性等五個特點(錢紹昌,2000)。因此,在影視字幕翻譯中,衡量譯文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就是譯入語觀眾的接受度和滿意度。本文以電影《盜夢空間》的字幕翻譯為例,從交際翻譯理論的角度,探討影視字幕翻譯中的翻譯策略。
一、交際翻譯理論簡述
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譯理論專著《翻譯問題探討》中提出了基本翻譯研究和理論:語義翻譯理論和交際翻譯理論。紐馬克在Buhler的語言功能理論基礎(chǔ)上,將所有文本劃分為三大范疇: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號召型文本,指出不同文本類型適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即語義翻譯(或稱為傳意翻譯) 適用于表達型文本, 而交際翻譯適用于信息型文本和號召型文本。交際翻譯即“企圖將原語文本的語境意義以其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都容易地為譯語讀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準(zhǔn)確地傳遞出來” (Newmark,2001)
二、電影《盜夢空間》簡介
懸疑類科幻片《盜夢空間》由著名導(dǎo)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執(zhí)導(dǎo),講述了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柯布,帶領(lǐng)由艾倫·佩吉等人扮演的特工團隊,通過進入他人夢境,于潛意識中盜取機密,并重塑夢境的故事。影片效果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及其他眾多獎項。影片為何會獲得中外眾多影迷的追捧與一致好評?除了其極其新穎的夢境元素和導(dǎo)演絕妙的敘事手段之外,成功的字幕翻譯也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筆者之所以選用交際翻譯理論為指導(dǎo),是因為影視字幕屬于信息型文本和號召型文本的結(jié)合體,注重將電影內(nèi)容和信息對觀眾的即時傳達,避免由文化差異造成的信息脫節(jié)或錯位。
三、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字幕翻譯策略
翻譯不僅是不同語言間的單純轉(zhuǎn)換,更是文化信息的交流傳遞。在影視字幕翻譯中隨處可見譯者對原文字幕有針對性地應(yīng)用不同翻譯策略和技巧,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交際翻譯理論對電影《盜夢空間》中的字幕翻譯進行初步的探討。
1. 意譯法
直譯與意譯是翻譯過程中最基本的兩種方法,當(dāng)在目的語中找不到直接對應(yīng)詞,直譯又無法將信息清晰簡明地表達出來,意譯法便是有效的手段。意譯法有一下特點:以目的語為導(dǎo)向;用規(guī)范的目的語語言把原文的意思表達出來;注重譯文的自然流暢,適當(dāng)轉(zhuǎn)變原文的結(jié)構(gòu)及修辭手段。
例1:Cobb: We drop into limbo. 柯布:會進入混沌。(01:08:34)
該例子是在第一層夢境中,柯布用“l(fā)imbo” 一詞來回答描述在夢境中死去的后果。“l(fā)imbo” 原詞為“處于不穩(wěn)定的中間狀態(tài)” 之意。此處將“l(fā)imbo” 譯為“混沌” 運用了意譯翻譯手段,借用地道的本國語言,傳達出在夢境中死去將面臨意識永遠模糊的情況,使譯文形象立體。如果采用直譯法,則既會影響可讀性和欣賞性,也難以貼切地將荒蕪模糊的抽象概念傳達給觀眾。
2. 創(chuàng)譯法
創(chuàng)譯法是指譯者為達到特定的翻譯目的,拋棄原文的意義和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對原文進行重新處理的翻譯方法(熊兵,2014)。這種方法擺脫了英語重形合的束縛,使復(fù)雜抽象的概念易懂而不晦澀,把外來的成分融入到目的語的語言和文化中去。
例2:Because I am the most skilled extractor.
因為我就是技術(shù)最高超的盜夢者。(00:03:30)
例2出現(xiàn)在電影開頭部分,引出下文對人物角色的介紹,盜夢者通過潛入對方潛意識中盜取機密。“extractor” 原義為“抽油煙機”、“提取器”、“抽出者”,但這些都與電影想傳達的信息無關(guān)。對比之下,用“盜夢者”這一新概念名詞,使譯文神形皆備,既保留原文話語的要旨,又能夠更好地幫助觀眾將電影情景與字幕對應(yīng)起來。
3. 省譯法
由于影視字幕翻譯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將無足輕重的信息進行以詞、句或段落為單位的刪減,達到簡潔、順暢的效果,同時更好地表達原文內(nèi)容。交際翻譯理論注重傳遞信息,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和感受,常采用省譯法來充分發(fā)揮這一功能,以推動觀眾對非語言信息和作品言外之意的理解。
例3:It’s stained and frayed in such distinctive ways.
它很容易臟,也特別容易磨損。(00:13:30)
例3中的“such distinctive ways” 意味這塊地毯十分獨特,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與別處地毯有所不同,這也是齋藤察覺異樣的重要線索。雖然譯文省略了這一信息,但齋藤的神情已經(jīng)透露出他的懷疑,此處翻譯方法實現(xiàn)了交際翻譯重信息傳遞效果又簡潔明了的目的。
4.增譯法
字幕翻譯雖然追求簡明流暢,但在兩種語言的交流中,往往因不同的語言文化的造成差異性,不同的文化角度及理解能力都會造成誤解,尤其在遇到原文語義含蓄的情況下,增譯法往往能夠通過在翻譯中增加某些詞、句或段落來填補被遺漏但重要的信息,將隱含意義表達出來,以促進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例4:What’s going on up there? 上面一層遇到了什么情況?(00:04:09)
例4中的“up” 是指上一層夢境,因為在電影中,夢境可以相互聯(lián)系,產(chǎn)生夢中夢的結(jié)構(gòu)。原文省略了“up (layer of the room)”,如果只把“up” 譯為“上面”,易使觀眾產(chǎn)生困惑。為了降低觀眾的理解難度,譯者對原文進行了增譯處理,使信息完整易懂。譯文不僅表現(xiàn)出“夢中夢”這一特殊空間結(jié)構(gòu),同時也成功地將原句背后的含義表達出來——上一層夢境中發(fā)生了未知的事。
四、結(jié)語
影視字幕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橋梁,既要注重字幕信息準(zhǔn)確而傳神,又要注重觀眾的理解和滿意度,在交際翻譯理論的指導(dǎo)下,譯者應(yīng)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與技巧,才能最大程度地縮小不同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鴻溝,讓目的語觀眾與源語觀眾產(chǎn)生近乎一致的觀影感受。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eter.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Newmark, Peter.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lǐng)域”[J]. 《中國翻譯》, 2000 (01): 61-65.
[4] 熊兵. “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J]. 《中國翻譯》, 2014, 35(03):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