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峰
摘 ? 要:在深入剖析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高度對國家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審視。
關鍵詞:糧食安全;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國家穩定。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1 791萬t,比2016年增加166萬t,增長0.3%,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3 062萬t,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計進口9 553萬t,再度蟬聯世界糧食進口第一大國的寶座,使人們不得不再次審視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持續發展,糧食產量穩步提高,在人口增加的同時,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總體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除了主糧,對肉蛋奶及其他農副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致使農業生產的發展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因而農產品進口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對國際市場的依存越來越大。這一趨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水平將會越來越低,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大對國際糧食與農產品市場供應的影響。
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非常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在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和“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保障糧食安全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糧食與農產品生產能力,減少進口量,降低國際依存度;影響糧食生產的最大因素是糧食價格與生產利潤。作為基層農業工作者,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逐步提高糧食與其他農產品的安全保障水平。
1 ? 進一步挖掘生產潛力,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及產能
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所謂提高糧食與農產品生產能力,實質還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問題。經過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的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難度非常大。然而,2017年全國玉米平均產量406 kg/667 m2,僅僅是我國玉米高產紀錄1 511.74 kg/667 m2的27%,汾陽市正常年份玉米平均產量403.8 kg/667 m2,也僅僅是最高產量1 000 kg/667 m2的40.3%。撇開生產條件差異和氣候影響,單從人為管理因素方面來看,玉米產量應該有100 kg/667 m2的潛力可以挖掘,小麥、水稻產量也應該有50 kg/667 m2的潛力可以挖掘。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繼續推動耕地流轉集中、普及推廣農業科學技術、抓好高產創建與示范、不斷提高耕地地力水平、保障投入,糧食產量還是可以繼續提高的。
近年來,農業部門實施的“減肥計劃”不應影響糧食生產,應該制定糧食生產施肥標準,保障足夠投入,防止過度施肥。
2 ? 進一步發揮政策優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價格與利潤是影響糧食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深化改革的大形勢之下,糧食與農產品價格只能與國際接軌或接近,也必須與國際接軌或接近,但生產成本偏高,接軌之后降低了利潤,就會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影響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以汾陽市玉米生產為例,正常年份平均產量為400 kg/667 m2,平均效益680元/667 m2,種子、肥料、耕作、澆水等生產性投資約400元/667 m2。如果是流轉土地,還有200~300元/667 m2土地費用,基本不存在利潤,還要經受各種自然災害風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是政府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的有效調控手段?,F有的農業綜合補貼政策與農業生產沒有直接聯系,建議水利工程、農田整治改造、田間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全部由政府投資實施,對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用柴油等生產資料實行50%以上的補貼,并加大對農機具的補貼幅度,爭取將農業生產成本降低50%以上。
3 ? 正確處理糧食及其他農產品自給自足和進口的關系
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形勢之下,根據世界各國農業生產優勢和分工,糧食和其他農產品進出口是必然的,閉關鎖國不符合當今國際國內形勢。應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提高糧食等農產品生產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既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又要避免受制于人。適度進口也是滿足國內需求的需要,原則是“立足國內、適度進口”“口糧基本自給,油料、飼料、工業原料及其他農產品適度進口”。要充分考慮與進口國的長遠關系、進口國的政治局勢、自然災害等因素,避免在特殊情況下因進口受阻而影響國內消費。同一產品要從多個國家進口,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爭取在國外建立穩定、大規模的糧食農產品生產基地。也可以借鑒“石油模式”,由國有大型公司統一控制糧食及主要農產品的進出口。
4 ? 正確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正確處理糧食生產和其他農產品生產的關系
農業生產是一個整體,除了小麥和水稻兩種主糧,農戶應以國際國內市場為導向,以獲取效益為目標,根據自
身情況,決定不同作物種植比例。糧食生產具有機械化程度高、管理技術相對單純容易、市場相對穩定、便于規?;N植、便于取得規模效益等特點,農戶、農業部門、各級政府都不應該忽視糧食生產。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適度調減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有利于促進玉米價格反彈,提高玉米生產效益。
5 ? 農產品消費應提倡節約、反對浪費
要提醒國人,時刻注意節約食品,實施“光盤行動”,反對浪費食物,減少脂肪食用,減輕農產品供應壓力。
6 ? 嚴格控制將農產品作為工業原料
生產酒精、淀粉等工業產品消耗糧食數量非常大,將加劇糧食供應緊張局勢,應當嚴格控制。
(收稿日期: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