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媛媛
摘 要:隨著現代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傳統媒體思維和管理方法受到了新媒體的挑戰,在新舊媒體不斷碰撞和融合的情況下,“融媒體”時代逐漸到來。高校思政課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格德行和思想品質的關鍵,而高校學生又是融媒體時代中最活躍的人群之一,因此基于融媒體思想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非常有必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在融媒體時代當中思政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相關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
在全新的歷史時期中,新舊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所作出的指示,我國各領域在融媒體時代當中都應當積極優化工作管理方式,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需要各大高校教學團隊對融媒體時代特征和要求進行深入研究,再結合傳統課堂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提升教育水平。
1 融媒體時代中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
1.1 教育主體地位受到削弱
眾所周知,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學活動主要在教室開展,思政教師占據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幾乎都是按照課程內容進行固定角色的知識輸送,教學效果受到教師個人素養、學生聽課狀態等方面影響,具備很多局限性。如,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課堂互動性不高,學習效率低等。而融媒體時代中,需要思政課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需要更加活躍靈活的教學模式,甚至教學場所也不再僅限于教室[1]。具體表現為,教師不再是課堂主體,學生可以憑借著融媒體思想,在融媒體平臺上進行思想交流和意見表達。雖然教師權威性和主體地位降低,有利于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和學習質量,但是這種環境容易讓學生思想受到虛擬環境相關言論和信息的干擾,并且這種干擾具備一定的隱蔽性。
1.2 高校融媒體教學基礎不扎實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中,學生對虛擬網絡及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學校思政教育需要貼近學生生活,迎合他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因此,很多高校開通了專門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但是受到學校本身以及思政教育性質影響,加上學校新媒體平臺管理教學工作起步較晚,導致學校在融媒體教學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很多高校新媒體教學平臺信息更新慢、內容枯燥、互動性差等,導致平臺教學性質被大幅度削弱。
1.3 媒體運營監管存在缺陷
融媒體平臺作為現代高校加強與學生互動,優化教學方式的產物,在迎合學生生活及信息獲取方式的同時,還需要對這些平臺進行優化管理[2]。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或是對平臺管理不重視,導致出現很多運營監管問題。例如,因為管理混亂,導致高校很多學生以校團委、學生會等組織為名開通融媒體平臺,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發布一些不良信息,產生惡劣影響。同時高校在融媒體平臺思政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危機公關能力,導致一些敏感信息被發布傳播之后,無法及時進行有效處理,進而影響思政教育宣傳質量。
2 融媒體時代中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2.1 實施雙向信息交流教學
在融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高校思政教學有必要重視師生信息交流方式的改革,從傳統單向知識傳輸轉變為更有互動性的雙向交流。教師需要更多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根據學生想法來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從傳統課堂主體角色逐漸轉變為引導者和陪同者,讓學生成為思政課堂主體。具體方法在于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思政主題演講活動,通過班級內部積極分子來帶動全班同學參與,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來學習優質思想,提升思政教學質量[3]。
2.2 巧用多媒體教學
融媒體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各大高校也逐漸更新和完善了教學配置,多媒體設備系統的加入給思政教學課堂更多的形式選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系統,改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系統豐富的信息、圖片、影像,來提升學生參與課堂興趣,讓課堂氛圍變得更活躍。教師可以利用如今國家在思想政治宣傳及教育方面制作的影視作品,讓學生進行觀看,并在觀看之后和學生互動討論,達到思政教育目的。例如,建國70周年國慶期間,由國內5位著名導演聯合執導的《我和我的祖國》,就是同時具備市場性質和思政教育宣傳性質的電影作品,其吸引了高校學生的極大關注。思政教師可以借此組織觀影會,結合觀后討論來強化思政教育。
2.3 使用網絡教學法
融媒體時代中,任何教學都可以不局限在教師之內,各類基于互聯網的翻轉課堂、微課等課堂形式都極大吸引著學生興趣。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學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之余可以隨時進行相關教學互動[4]。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組建一個社交群,不定期在群內發布微課教學視頻,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觀看學習,同時利用相關媒體軟件的互動功能進行在線討論。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比較先進的思想教學內容,同時在于同學老師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彌補自身學習短板,進一步提升相關課程的學習成績。
3 結束語
綜合而言,在融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著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群體,應當正視時代帶來的挑戰,積極消化融媒體時代特征,利用其技術和形式特點,打造更符合現代高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轉變教學信息互動方式、巧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積極采用網絡教學法等方式,轉變教學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融媒體時代環境下提高學生思政教育水平,為時代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 王妍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模式重塑[J].法制博覽,2019(21):43-45.
[2] 何麗麗.新媒體新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以"雨課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運用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8):128-131.
[3] 孟美思."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才智,2019(20):94.
[4] 劉雅琳,郝悅.新媒體媒介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專業課堂融合發展之路[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