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玲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也變得越來越高。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更是引導者。而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時候,通過玩游戲來引導學生學習,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塑造幼兒性格,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盡管,這幾年時間,我國在開展游戲化教育過程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卻因為沒有給幼兒太大的自由思考空間,而難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 決策 教師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39-01
1.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所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育不但是一門教學任務,同時也是一門管理藝術,幼兒由于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而使得幼兒對外部世界與陌生未知事物,始終都保持很強的好奇心,而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者,對幼兒的一系列行為都會帶來很多影響,因此,若教師總是去約束孩子的時候,那么就會導致孩子失去主動性,變得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很抗拒玩游戲。不少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時候,引導孩子玩游戲的方式比較單一,而且,由于表達能力欠缺等,而極大的影響到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加上如今很多幼兒園都是以教師身份去管理,讓幼兒難以獲得更多的主導權。
2.強化養成教育課程游戲化思路與環境
幼兒園采用養成教育課程,是辦事處投資900余萬元創建的公辦幼兒園。園內共開設大、中、小六個教學班,按照省級示范幼兒園標準配套建設。幼兒園環境優美,全園有配套齊全,豐富適宜的活動空間,平等互愛的人文氣氛,處處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讓幼兒在自由、寬松、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發展。
養成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教育,從訓練入手,通過多種教育手段,提高幼兒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教學游戲化過程中,充分利用廢舊材料,收集當地的有效資源,讓幼兒在收集過程中制作手工作品,從而達到技能的提升。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提供健康、豐富的環境,打造養成教育的特色環境,展現“優秀家長”、“文明教育”的風采圖片,在走廊張貼師幼合作的作品,利用活動區域營造游戲氛圍,同時張貼由孩子親自涂鴉的“保持安靜”、“保持清潔”等標志,規范孩子言行,有助于孩子快樂游戲,同時根據課程需要,改造適宜的室外環境。
增加幼兒游戲設施,滿足幼兒玩游戲的需要。游戲化教學是一種常規教學手段,能讓孩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讓孩子玩游戲來接受教育,讓孩子能夠快樂的成長。對幼兒園環境做有目的性創設之后,能夠更好的拓展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學水平。
3.提高教師素質,豐富游戲化教學手段
在開展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每當教師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必須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進行引導,從而不斷提高幼兒玩游戲的興趣。
通過小班的扮演游戲,對生活方面的習慣進行養成,比如在過家家、理發店的場景模擬中,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在幫助“寶寶”完成游戲的同時,自己也漸漸掌握了技能。在中班社會養成習慣培養中,通過手工區的編織活動感染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可以通過編織游戲活動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在大班的學習行為養成中,通過貼畫的方式,讓幼兒就地取材,發揮想象空間,比如在生活中常見的紙殼、石頭等進行利用,不僅培養了想象能力,同時也增強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所有游戲環境中,采用“專人專區”的方式確保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安全并得到有效地指導。另外我園還開辟了資源開發的興趣培養課程,利用與周邊社區的合作,讓孩子參與到采摘活動中,自主討論需要注意的問題,通過與自然的接觸,孩子們可以滿足好奇心,增加對自然資源的情感。
游戲即課程,教師應整合幼兒園內的各種教學資源,使不同的資源都能充分融合到一起,有利于教師開展教育工作,讓幼兒變得更快樂,更喜歡參與,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4.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完善的課程方案,充分利用資源,為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改善環境,加強指導,分別對不同年齡幼兒因材施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同時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表達能力,讓幼兒提高對游戲環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使養成教育課程真正在幼兒園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胡化梅.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實現途徑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73-73
[2]張翔.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J].時代教育,2014(6):209-209
[3]劉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價值和有效實現[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