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

雖然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藝術與海外交流的橋頭堡,但在香港這個自由港里,現當代藝術的熱度和需求,正隨著國際畫廊的爭相進駐而與日俱增。不僅香港巴塞爾以及由此展開的“香港藝術月”聲勢愈發浩大,就連象征著二級市場皇冠的蘇富比晚拍,也感受買賣需求劇增帶來的壓力,選擇在今春將沿用了十余年的“現當代藝術晚拍”分割為“現代”和“當代”兩部分,并分兩天進行夜拍。
2019年3月31日晚,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和“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晚間拍賣”率先舉槌,兩個專場共上拍55件藝術精品,經過2個半小時的激烈爭奪,斬獲9億港元,大幅超越拍前4.4億至6.4億的估價。全場競買氛圍熱烈,成交率高達93%,并有17件拍品超千萬成交。趙無極仍炙手可熱,2件過億,6件作品拍出4.4億港元,占總成交一半。吳冠中《荷花》意外成為最大黑馬,1.3億港元成交冠絕全場,成為2019年香港春拍首件過億藝術品。
盡管近期經濟環境仍不在最佳狀態,但不可阻擋的趙無極和吳冠中,以及本場多個出乎意料的高價成績,似乎都對2019年的藝術品市場指明了方向:市場并不差錢,差的只是足夠吸引人的作品。
吳冠中:無心插“荷”,黑馬殺出不意外
適逢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蘇富比特意選了吳冠中《荷花》作為現代晚拍封面之作,并且只估1500萬至2500萬港元,令幾位行家都直呼“釣魚”。
要知道這件創作于1974年油畫,尺幅足有1.2x0.9米,甚至比吳冠中70年代名作《木槿》還大。文革期間物資匱乏,吳冠中以小黑板改裝的木板創作油畫,使用畫布極為珍惜。在那個年代不到30幅的油畫里,畫幅超過一米的,幾乎全是為博物館或國家委托之作品。
此幅《荷花》是吳冠中當時為自己創作的最大幅布面油畫,可謂絕無僅有。在“大即是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這樣名副其實的“大作”哪有漏網的可能?
此外,創作于特殊時期的荷花題材,并不能以等閑“靜物”視之,而更像是吳冠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自畫像。縱觀全球美術館收藏,亦無此類題材作品,更加重了這件作品的價值。
當晚,這件《荷花》以1300萬港元起拍,幾分鐘內即被包括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在內的幾位電話委托加價至8000萬,在競爭至1億后,應價者只剩張嘉珍和蘇富比私人客戶服務部主管李美恩的電話委托。
在相持不下的十余口你爭我奪中,全場氣氛被推向高潮。最終《荷花》以1.13億港元落槌于張嘉珍的委托,加傭金1.3億港元,成為《周莊》和《雙燕》之后第三幅過億的吳冠中油畫,也是唯一過億的吳冠中70年代油畫。

受這股熱潮影響,隨后上拍的吳冠中1996年作品《北國春》同樣表現不俗,以2537.5萬港元超估價成交。2件作品成交1.55億,打響了2019年吳冠中市場的第一槍。
博物館出貨,趙無極行情見頂?
在吳冠中的意外高價后,現場氣氛隨之變得更加熱烈,也令人更加期待當下拍場王者趙無極的表現。在ARTPRICE剛發布的2018年拍賣報告里,趙無極以3.26億美元的年度成交位列全球第3,僅次于畢加索和莫奈,大幅超越趙無極以往任何一年的市場表現。
趙無極的價格迅速拔高,一方面激勵了許多買家追漲,另一方面也讓部分秘藏作品重新收藏浮出水面。比如本次晚拍中,來自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的《無題》和來自美國私人藏家的《19.01.61》,此前均被深藏了近半個世紀。無論是被拍賣公司說動,還是預判當下即是趙無極行情的頂點,至少這次拍賣還是令賣方滿意的。
代表趙無極50年代飲譽歐美的“甲骨文時期”大幅作品《無題》當晚以4500萬港元起拍,1億港元落槌于張嘉珍的電話委托,加傭金1.1596億港元,屈居成交亞軍。來自美國私人收藏的《19.01.61》與前者估價相同,當晚以5000萬港元起拍,7958.1萬港元成交。
全場估價最高(7000萬-1億港元)的《15.02.65》是趙無極“狂草時期”的典型尺幅和面貌, 以5000萬起拍,主要由一位場內持8085號牌的男子和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Patti Wong)競爭,最終8800萬落槌于場內買家,加傭金1.02億港元成交,成為今春第三件破億的藝術品。

趙無極的熱度不光體現在金字塔尖,其塔身和塔底也同樣堅固。如其“無境時期”的120號油畫《10.01.86》以6471.1萬港元成交,超估價(2500萬-3500萬)一倍有余;《17.12.60》拍出5901.6萬港元,達拍前最高估價。就連小尺幅的《山村》也以1817.5萬港元順利成交。不僅用6件拍品撐起了全場一半的成交額,更顯示了趙無極作品的受眾層次。不過與趙無極、吳冠中并稱“三劍客”的朱德群本季并未有任何作品在蘇富比晚拍出現,或是去年底的折戟令市場選擇觀望。
“廣東三杰”:同場論道,境遇各異
蘇富比本次夜場的選件,除了價高和藝術價值,作品收藏背后的“故事性”和藝術史延伸性,亦是值得一提之處。接續上一季“關良:赤子”專題的余溫,本季蘇富比繼續帶來同一藏家的關良系列收藏,并選取了8件精品置入晚拍。有了前次熱烈的市場反響在先,這一次競爭變得更加激烈,8件來源清晰的關良作品取得4390萬港元,遠超拍前950萬港元的最低估價。
表現最活躍的仍是前文提到,以1.02億港元購入趙無極作品的8085號牌現場買家,他幾乎吞下了這批收藏的大部分精品。

這位現場男士買家帶著眼鏡,非常年輕,可競投的氣勢卻絲毫不輸周圍環伺的老手,親手導演了幾出高溢價。比如關良大尺幅的戲曲人物作品《孫悟空大鬧天宮》以160萬港元起拍,被競爭至1100萬港元,加傭1337.5萬港元被8085號牌買家收入囊中。此外他還以977.5萬港元買下關良《構圖》,1001.5萬拍下《褒城門石洞》等。除了趙無極和關良,這位買家的購物清單還包括林風眠、潘玉良、朱沅芷等,當晚購入10余件作品,收獲頗豐。

圍繞關良,此次蘇富比還特別策劃了“廣東三杰”專題,推薦林風眠和丁衍庸作品。其中林風眠作品表現可圈可點,3件作品全部成交,標志性的仕女作品《宇宙鋒》更是以1217.5萬港元成交,超低估價3倍。但“三杰”之一丁衍庸發揮失常,三件作品全部流拍。
此外,當晚表現出色的作品還有藤田嗣治的《少女與貓,塔吉肖像》,這件創作于1926年巴黎時期的人物畫像具備藤田嗣治作品的所有標志性特征:女人、貓、精致線條和乳白皮膚。這件除尺寸略小,無可挑剔的作品當晚以2117.5萬港元成交,為藤田嗣治亞洲市場的第二高價。
蘇富比近幾季著力打造的“戰后亞洲藝術”概念本季持續延伸,比如本場中雷諾阿的《梳妝少女》以2057.5萬港元售出,貝納爾·布菲的《小丑》拍出737.5萬港元,而喬治·馬修也以375萬港元的超估價成交。以“龐圖運動”和與之相互影響的“零藝術運動”本場亦順利售出了蕭勤、林壽宇和安立可·卡斯代拉尼等人的作品。

“今天我們將‘戰后藝術’大力度地推出,是希望部分資深藏家可以用宏觀的角度來認識、收藏藝術家。同時,因為戰后是鏈接了‘現代’和‘當代’兩個板塊,所以更多‘當代’藏家也能進入現代板塊。”張嘉珍指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踏著眼下女性藝術市場崛起的浪潮,本次晚拍中的女性同樣表現突出。如謝景蘭的《遮掩的月》以677.5萬港元成交,創下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張淑芬《美人椅》拍出400萬港元,同樣刷新紀錄。
東南亞藝術:價值洼地
隨后開始的“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晚拍”雖然只有16件拍品,但獲得的響應并不少,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東南亞藝術歷來估價較低,而近些年東南亞整體經濟也趨向繁榮,藝術品前景也自然向好,所以東南亞藝術一直不缺肯溢價購入的買家。
其中,幾位名家的表現最為出色。李曼峰《峇里民采》以咨詢價上拍,取得2897.5萬港元的成績;另一李曼峰作品《鴿子》同樣表現優異,拍出1277.5萬港元,超估價一倍。另一重要東南亞藝術家勒邁耶的3件作品全部溢價成交,《中國畫》更是以超估價3倍的1037.5萬港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