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芳
摘 要:教學大綱規定,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每周3節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既要完成《開心學英語》的教材內容,又要進行復習鞏固,還要進行培優轉差的工作,其實課時是嚴重不足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另辟新徑,合理整合零碎的在校時間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我覺得細化合理利用好早、午讀的時間是最有效的途徑,它有“水滴石穿”之效。細化合理利用早午讀,長短課互補,做好課堂40分鐘外的延伸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關鍵詞:利用;早午讀;提高; 英語教學;效率
1 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暗示早讀的重要性
教師是孩子們成長路程中的最直接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有的家長說:“老師說一句,勝過父母的千言萬語。”這句話確切地體現了小學生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向師性。 他們信任、依賴老師,有的學生還喜歡模仿老師的衣著和言行,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是高大的,老師的指示就像“圣旨”一樣,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對他們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都重視言傳身教的。例如,當代中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在談到教師的作用時,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教師也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作為引路人,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孩子起到很大的影響。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講到教師的作用時,也曾舉例說:假如學校來了一位才華出眾的生物教師,用不了多久,他的周圍就會出現一群愛好生物課的學生。“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由此可見,要求學生做到的, 教師先要自己做到, 而且要做得比學生更好,而且要具有示范性。 所以教師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早、午讀, 那自己先要重視早、午讀,負責任地安排好早、午讀的事情,不遲到不早退,學生也會有樣學樣,久而久之,他們也有會積極對待早、午讀的。
從教17年來,曾經教過一些有“早午讀吵吵鬧鬧”和“老師來了就假裝讀”現象的班級,我采取了很多說教或獎罰的手段,早午讀效果收效都甚微,那段時間我都要“急火攻心”了。后來有一位前輩跟我說:“ 在老師們天天的說教下,其實大道理學生是知道的,他們做不好主要是因為他們行動上還沒有養成習慣,他們不知道怎樣才叫“好”, 他們沒有一個好的標準,給他們一個標準示范吧,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說做就做,第二天開始,我比學生早到班, 把早、午讀時間的任務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臉帶笑容,靜靜地坐在講臺上,默默地看書等學生回教室,等學生差不多都回來了,我就認真地指導學生開始完成黑板上地早、午讀任務,開始幾天還在裝模做樣的學生受到老師和周圍同學的影響很快就融入到了早、午讀的隊伍中,班上時而充滿瑯瑯的讀書聲,時而是學生們安靜地聽老師評講的畫面,時而是學生們在苦思冥想練習題的正確答案的畫面,時而是小組內耐心輔導的畫面。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 時間一天一天地在我耐心的等待、合理的安排和微笑的指導中流淌,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我們班早、午讀的良好風氣形成了,學生習慣了默讀書本等待,認真完成任務的早、午讀模式,從那以后吵吵鬧鬧的早、午讀變得規范起來了。班上的早午讀良好風氣形成以后,我慢慢地推遲到班的時間,默默地觀察早午讀情況,鼓勵優秀帶動待進,從旁適當引導,一個學期下來,學生自覺多了,我也不再為早午讀的吵鬧而大動肝火了。 做學生的表率,給學生一個標準示范,比任何的說教來得更直接,更有有效果。
2 明確早午讀的時間安排和內容,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讓學生習慣早午讀模式的基礎上,我積極地跟班上其它科任老師溝通協調好,固定每次英語早午讀的時間,我還根據學生能力制定好早午讀的內容,力求做到內容少而精,讓學生知道“什么時候學”,“學什么”,“學得怎樣”, 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就有的放矢地去做,避免了盲目性,使早午讀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進行。 下面我來談談內容和時間方面的安排: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包括語法、讀寫和聽說。為了避免內容的單一枯燥,我班的早午讀是語法、聽說讀寫資料無縫銜接的。我會提前一天安排好內容公示在黑板上。(1)讀寫內容。“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寫”對小學生來說,除了書寫單詞句子以外,到了高年級還會接觸到寫英文作文。我會利用早讀的時間讓學生朗讀前一節課教授的內容,例如教科書, 范文等。 在此過程中,我進行語音語調和連讀的指導,循序漸進讓學生告別“啞巴英語”;然后安排學生對所讀內容的重要部分進行書寫的訓練。最后默寫重點內容。 這個過程也是日常英語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讀寫這個內容,我安排在一個午讀進行。(2)聽力。我安排的聽力內容是圍繞教科書選擇的,要么聽寫單詞,要么聽力完成練習。例如大部分學生對聽問句選答語和聽音補全短文這類的題型不掌握,我就利用早午讀的時間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訓練,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聽力的技巧。在聽力訓練之前我會先安排學生有的放矢地讀和默寫相關的單詞和句子, 給學生聽力做個鋪墊,用此方法既復習鞏固了教材主要的單詞,也可以慢慢地消除學生對英語聽力的恐懼心理。聽力訓練這個內容我安排在一個早讀進行。(3)語法訓練。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我們在運用語言時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好的語法基礎能促進聽說讀寫的學習和語感的培養。我每周安排一個午讀的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梳理和進一步鞏固課堂上學過的語法,主要通過完成專項練習題,小組內理解背誦總結規律,評講練習題,制作思維導圖手抄報等的方式進行鞏固梳理。
明確的目標就如同指示燈,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時間用在實處。
3 形式多樣化,引進小組合作模式,結合獎勵機制,消除單調枯燥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興趣能促進一個人的行動。 為了激發學生早午讀的興趣,促進我們班早午讀模式的穩步發展,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是必須的。簡單枯燥的早午讀模式,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早午讀的過程中,我想方設法擺正角色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學,愿學、愛學,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寫作環節,我會采用“接龍我最棒”的方式,引導學生先開口模仿性地說句子,在聆聽、思考和接龍中積累寫作的題材,最后再進入仿寫。例如朗讀,我采用了比賽讀、背誦、齊讀、男女讀、分角色讀,自由讀、接龍讀、默讀、大聲讀、領讀甚至是表演讀等等的形式活躍氣氛,讓學生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早午讀中去。針對大班教學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地情況,避免老師的輔導跟不上的現象,我在早午讀這么寶貴又短暫的時間里,引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我把班級分成水平相當的六個小組,在每個小組中,我著力培養兩位各方面能力相對強的學生當正副組長,由組長帶領,副組長協助,進行組內“幫扶”活動,取長補短。每次我給各小組定一個目標,先讓他們在組內完成,最后我做最終的檢查,達標的組我進行相關的加分獎勵。每個小組內我還細化了獎勵機制,這樣組內每個成員都不甘落后。為了進一步促進各小組的發展,增強凝聚力,我還定期開展班級的小組展示活動,利用早午讀時間進行專項語法知識的歸納手抄報展示,“朗讀我組最棒”“小小書法家”等的比賽活動。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享受成果帶來的樂趣,從而對自己的小組有越來越強的歸屬感,各小組也不甘示弱,力爭上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模式在早午讀時間收效顯著。優生通過幫助待進生進一步的鞏固知識,并在幫扶的過程中進一步歸納總結梳理知識點,使自己更加的優秀;待進生在優生及時的輔導中,也慢慢地掌握知識,“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優轉差。
4 明確檢查要求,培養成功感,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
課堂檢查是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布置了任務但教師不去檢查的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放松了學習的節奏,或者隨便完成,學生會養成得過且過的陋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在早午讀開始之初向學生提出檢查的任務和時間,這樣有助于督促學生 認真聽講。同時考慮到早午讀的時間短,所以我會盡量地降低檢查的要求,保證大部分學生在早午讀的時候“即學即得”、“課課通關”,這樣學生在一次次的好成績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慢慢增強學習好英語的信心。例如在每次語法的午讀學習中, 我都會讓學生做5道題左右的基礎檢測,然后對學生進行面批,評講并同桌互批,組內互批等, 讓學生當場知道自己的成績,在班上及時肯定他們,久而久之,學生做練習的速度快起來了,他們熱情高漲,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5 小結
所以我認為,打破舊的早午讀學習模式, 細化合理利用好這部分的時間,整合零碎的在校時間,可以互補每周3節英語課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只要我們教師多花心思,時間短短的早午讀時間依然會大放異彩,“活”起來的。
參考文獻:
[1] 劉靜.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分析[J]. 科技風 2019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