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氣流受限容易呈進行性發展狀態。隨著全球大氣環境的惡化、老齡化問題加劇、吸煙率明顯增高等因素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在未來時段內將會不斷上升,而對其的防控也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衛生管控問題。目前慢阻肺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更需要結合非藥物類康復治療輔助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即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治療與康復治療研究進展進行討論。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治療研究分析
1.1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慢阻肺中常用藥物之一,其本身具有很強大的抗炎、抗毒、抗免疫及抗休克作用,而慢阻肺正是一種慢性的肺部及呼吸道炎癥疾病,糖皮質激素對其有很好的應用效果。糖皮質激素主要適用于有急性癥狀表現同時經治療后肺功能可以改善的患者,一般不推薦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實驗性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維持六周至三個月時間即可,根據患者具體效果表現判斷是否合適應用激素吸入治療。在慢阻肺糖皮質激素治療中,存在不少爭議,其吸入治療由慢阻肺急性反應控制逐漸限制為部分表型治療中,目前使用更多與其他藥物,如長效β受體激動劑結合的聯合制劑(ICS/LABA)應用,對于高風險患者進行救助,可以提高患者運動耐性、減少急性加重發作的頻率,從而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但不可否認糖皮質激素依舊是慢阻肺治療中重要應用藥物之一。
1.2支氣管擴張藥物
β 受體激動劑以及毒蕈堿受體拮抗劑是支氣管擴張藥物主要類型,其也是治療慢阻肺最常用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對于慢阻肺病癥較輕的患者主要應用短效類藥物緩解患者癥狀,對于病癥比較明顯的患者需要以長效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病癥尤為嚴重或者急性風險期患者,多使用聯合制劑治療,比如前面說到ICS/LABA類藥物,也可以使用單一的長效抗膽堿藥物,有助于快速控制患者急性病癥反應,改善肺功能。目前也出現支氣管擴張藥物兩項長效聯合制劑在較重型患者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并且在治療效果上反而比單一類型藥物使用更有效,減低患者肺充氣程度,甚至相對ICS/LABA而言在急性病癥預防方面也絲毫不差。經過很多臨床應用實驗后發現,使用長效藥物聯合制劑比ICS/LABA更適合慢阻肺患者疾病治療,不僅在患者呼吸道癥狀改善上有更好效果,而且本身安全性與耐受性也大大提高,穩定中期以及重度患者治療中都更有效果。
1.3潛在治療藥物應用分析
這里主要討論茶堿與羅氟司特兩類藥物的應用新研究。茶堿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支氣管擴張藥物,因為其本身有很多不良反應,使用中限制過多,逐漸不受重視,但是在部分研究中發現,結合小劑量茶堿使用可起到抗炎作用,并提高糖皮質激素應用中的抗炎效果,茶堿聯合糖皮質激素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療應會有很好的應用效果,目前仍在進一步臨床研究中;羅氟司特用于中重度患者治療,雖然可以減少急性加重頻率,但本身存在致患者惡心、腹痛等多種不良反應,當下主要是應用在經聯合制劑治療之后病癥依舊無法有效控制的患者,同時國內一些研究發現,羅氟司特在亞裔重度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有一定的作用,并有良好耐受性。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研究分析
慢阻肺治療中僅依靠藥物很難完成有效治療,需要結合康復治療加以輔助,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并提供個性化治療,才能系統實現對慢阻肺的控制。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更多是醫生為患者提供疾病及治療相關的信息內容及建議,使患者對疾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目前健康教育不僅局限在簡單的安全講座之類的說教形式,結合醫療信息資源的豐富化,很多患者能夠與醫護人員保持暢通聯系,可以及時求助醫生尋求幫助。健康教育要尤為重視對患者戒煙指導,保證患者對生活中一些護理要點以及禁忌事項有明確等有明確的認知,使患者對病癥治療有系統全面的認識。健康教育不能改變患者行為,甚至無法直接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但是其可以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疾病認知與治療疾病應對的相關知識。
2.2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是為改善患者肌肉功能,促進患者骨骼肌氧化能力以及氧氣利用率的提高,并對患者心血管系統改善也有一定的幫助。結合患者具體身體狀態,從頻率、強度、時間、形式四方面綜合考慮個性化的運動訓練方案,包括耐力訓練、間歇訓練、吸氣肌訓練、上肢訓練等,不同于患者日常生活護理中簡單的戶外活動,運動訓練中更有其專業控制,幫助患者逐步改善肺功能,對于降低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頻率也有很好作用。
2.3營養支持
慢阻肺治療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半數以上的患者存在著營養不良問題,特別是部分發生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營養不良反應更加嚴重。在結合運動訓練之后,患者身體狀態需要也允許患者保持更良好的生活質量,均衡飲食并多食用蔬菜水果類食物,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等吸收,對患者體質改善很有必要,有助于恢復肺部功能,對心血管功能以及代謝性疾病風險控制起到良好作用。
總之,對于慢阻肺患者治療而言,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康復治療,都已經有長足發展,但同時也有很多潛在的治療性藥物有待開發,老藥新用同樣是重要應用方向,康復治療更需進一步完善充實,以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疾病治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