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萍
【摘 要】結核病的防治是傳染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來新的防治策略不斷被提出,其中“三位一體”防治模式取得了重要成果,為今后的結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實踐經驗和決策基礎。本文從疾控中心結核病專業防治人員的角度,通過分析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近五年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具體流程,結合甘肅省結核病防治規劃,對模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希望對今后結核病防治工作的策略規劃能有參考。
【關鍵詞】三位一體;結核病;結核病防治;武都區結核病效果分析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結核病流行趨勢比較嚴重,在結核病防治工作的發展歷程中,“三位一體”新服務模式是現代控制結核病最有效的服務模式,模式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疾控統籌協調管理,基層醫療負責患者隨訪服務”。武都區實施的《“十三五”甘肅省結核病防治規劃》(以下簡稱項目)是成功執行新模式的典范。武都區自2015年—2019年以來實施項目,項目覆蓋全區56.68萬人,36個鄉鎮,684個行政村。執行項目的人員均經過業務培訓,遵循《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手冊》,現將2015-2019年項目實施情況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來源
2015-2019年全部結核病人登記本,初診病人登記本、細菌學實驗室登記本;結核病防治季度報表,年度報表。
1.2實施方法
1.2.1控制傳染源,通過“因癥就診”及時發現人群中的傳染病人。
1.2.2采用統一化療方案開展不住院徹底治療。
1.2.3根據逐年病人的隨訪督導調查結果,評價執行情況。
2 結果
2.1檢查情況
五年間共接診可疑肺結核病人2317人,平均可疑者就診率為82.79/10萬,初診查痰2264人,查痰率97.71%。查痰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達到了項目規定的目標,這是提高病人發現的金標準。痰檢陽性率前三年較低,逐年上升,維持在17%-23%之間,見表1。
2.2病人發現
五年間累計確診活動性肺結核1482人,病原學陽性226人(其中:新發涂陽168人,PCR陽性35人,病理學陽性1人),病原學陰性1256人,復治涂陽22人。涂陽病人2016年之前較高,之后下降;2018年至2019年PCR陽性檢出率逐年增加,在病原學陽性中占比37.84—51.21%,提高了病原學陽性率并維持在50%以上,達到了項目規定目標。復治病人逐年減少,說明項目的開展對于控制肺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有效的。
2.3病人登記
各類肺結核病人的新登記率早期高,逐年下降。提示各類結核病新登記率的提高與下降,均與可疑就診率有直接關系,提高可疑者就診率是發現病人的有效途徑,見表2。
2.3落實治療及管理情況
發現的1482人活動性肺結核,均按照項目工作手冊中規定的統一全程短期督導化療方案落實治療,采取與屬地衛生部門家庭簽約服務進行11次的隨訪督導,全面規范療程。
2.4 2、3月末痰菌陰轉情況
初治涂陽和復治的陰轉率都下降較快,初治涂陽在2月末平均達到90.47%, 3月末95.83%;復治涂陽2、3月末均為90.90%。療效顯著,有效控制傳染源。各年涂陽病人治療2、3月末痰菌陰轉情況見表3。
2.5涂陽病人的隊列分析
發現的初治涂陽病人168人,治愈157人,治愈率93.45%,完成療程2.38%,復治病人治愈率90.09%,完成療程2.98%,初復治病人的成功治療率均達到項目目標。初治涂陽病人完成療程由3.79%降到2.38%,2018年涂陽初治復治3人轉入耐多藥診療體系。說明項目采用的全程短期督導化療方案和“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是成功,只要加強管理,規劃療程,就能實現高成功治療率。各年涂陽病人治療分析情況見表4。2015-2019年復治涂陽病人治療轉歸分析:共登記22例,治愈20例(90.09%),1例轉入耐多藥(4.51%),1例轉入其他(4.51)。2015年登記17例,其中,治愈16例(94.17%),其他1次(5.89%)。2017年登記4例,均治愈(100.00%)。2018年登記1例,轉入耐多藥(100.00%)。2016、2019年無登記。
3 討論
3.1政府支持,領導重視是做好項目工作的組織保證
大力推動各級領導的支持與參與,爭取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開展的結核病控制工作機制,將結核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目標管理,并且落實配套經費的下撥以及歸口管理的實施。
3.2專業機構能力的不斷提升,為結核病的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石
結核病項目是一項系統工程,項目實施以來,項目設備更新配置,提升了管理、診斷、痰檢、信息統計等崗位的工作能力,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尤其PCR技術使診斷結核菌種、檢測耐藥基因、快速診斷結核病等技術有了質的飛躍。
3.3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結防業務素質
高素質的結防隊伍是項目實施的關鍵之一。結核病控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防治隊伍必須是可持續發展,需要一支業務素質強,技術水平高的結防隊伍。項目實施以來,經過反復多次的培訓,提升和保證了隊伍的業務水平。
3.4完善縣、鄉、村三級防癆網
《甘肅省慢四病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利用,實現了在結核病防治方面“縣、鄉、村”三家的無縫銜接,使落實結核病人的發現和治療管理有了更好的保障。
3.5廣泛宣傳,增強民眾結核意識
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加強結核病教育,從而提高民眾對結核病的知曉率,動員全社會參與結核病防治。
3.6簽訂合同、責任到人
簽訂目標責任合同書,每年把病人發現和管理考核目標納入鄉鎮衛生院工作范疇,推行績效考核機制。規范了病人的發現、管理流程,以保證病人獲得最高治愈率,從而控制結核病的傳染源,防止各種耐藥病例發生。
3.7爭取優惠政策,促進結核病防治
利用健康扶貧的優惠政策,減輕了農村貧困結核病人的經濟負擔。
3.8存在的問題
3.8.1財政緊張,配套經費有時不能按時下撥,對項目實施有較大影響。
3.8.2結核病歸口管理工作不規范。有些綜合醫療單位為了經濟利益截留病人,不轉診病人(只報告病人,不轉診到位),致使這些病人得不到規范的治療管理,導致復治、耐藥病人增加。
3.8.3宣傳深度和廣度不充分。雖做大量宣傳,強調要到結核病定點醫院就診,但部分人就診仍然首診于綜合醫院,不利于病人的發現。
3.8.4新發涂陽病人發現率低,這與就診率低正相關。
3.8.5基層結防人員更換頻繁,影響了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三位一體”新服務模式對結核病的發現與防治起到了積極重要的推動作用,多方面的統籌保障也進一步增強了防治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能力。為了結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先進的防治策略必須要堅持下去,只有在項目工作的基礎上加強鞏固,才能取得結核病防治的更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黎霞,成詩朗.結核病監測信息分析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十三五”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17】113號.
[3]何健,楊樞敏.甘肅省結核病防治規劃工作規范[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