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梅
小兒呼吸道疾病常見癥狀之一就是咳嗽。一般,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是中醫對小兒咳嗽進行的兩大分類,在臨床上內傷咳嗽的頻率小于外傷咳嗽。咳嗽其實也是一種癥狀,異物吸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等都可以出現。咳嗽是機體進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和有害因子清除的方式,也是人體的防御性神經反射,相當于人體自我清除呼吸道粘液的一種行為。有老人會說“總是讓小孩咳咳咳,會咳出肺炎的”,這種說法則是相當片面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學會“好好咳嗽”甚至會對預防肺炎產生一定幫助。
當小兒咳嗽沒有過于劇烈或者頻繁的時候,單純的咳嗽并非一定需要止住,甚至當小朋友的咳嗽伴咳痰時,應該鼓勵他們學會咳嗽——“發自肺腑地深咳”,將痰盡量咳出來。
一般咳嗽藥物的見效慢、療效長,很難環境患者的不適癥狀。運用OTC藥物進行咳嗽患者的治療,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兒童出現嚴重的咳嗽癥狀時,醫生和價值可適當選用OTC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1 家長自我識別及處理
1.1 風寒咳嗽
癥候: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怕冷伴發熱輕或不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
選藥:兒感清口服液、解肌寧嗽丸、通宣理肺口服液。
1.2 風熱咳嗽
癥候:咳嗽,無痰或痰黃黏稠,咽干疼痛、流膿涕,發熱、頭痛、舌紅、苔微黃。
選藥:小兒咳喘靈沖劑、兒童清肺口服液、銀貝止咳顆粒、肺力咳合劑、小兒止咳糖漿、小兒宣肺止咳顆粒、小兒清熱利肺口服液、小兒化痰止咳顆粒(糖漿)、小兒肺咳顆粒、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等。
2 醫生建議
2.1 小兒在出現咳嗽癥狀時,家長應該根據小兒的情況選擇是否對小兒進行服藥。如果在咳嗽的初期,小兒有痰不易咳出時,應該先不給小兒服藥止咳藥,以防止痰咳不出在氣管內造成大量細菌的繁殖,加重小兒的病情。如果小兒出現咳嗽無痰的現象,家長可以依據病情酌情給小兒服藥止咳藥,以幫助小兒快速恢復健康。
2.2 頻繁的咳嗽會不僅對于小兒的氣管、肺部造成損害,還會影響小兒的睡眠。因此,當小兒出現劇烈咳嗽的現象時可以適當讓小兒服用止咳藥,緩解小兒的咳嗽癥狀。
2.3 家長在選取小兒止咳藥時,可以選取中藥類的止咳藥,這些藥物不僅副作用小,還有很好的止咳、消炎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止咳效果。
2.4 家長應該先對小兒的咳嗽癥狀進行分析,在根據小兒的情況進行止咳化痰藥物的選擇,以便及時對癥下藥。常見的小兒咳嗽以風熱咳嗽為主,一般采用中藥成分的藥物治療為宜。
3 小兒咳嗽OTC中成藥的選擇
一般根據其藥理作用機制將止咳藥分為中樞性和外周性兩大類。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仍為中樞性鎮咳藥,中樞性鎮咳藥可分為依賴性和非依賴性兩種,主要根據是否有成癮性來進行判斷。依賴性鎮咳藥如可待因、福爾可定,由于其成癮作用強不推薦給小兒使用。非依賴性鎮咳藥:包括目前臨床應用較廣泛的右美沙芬、噴托維林等藥物。在我國的說明書中兩者都有兒童用法注釋,一般右美沙芬注明1歲以上,噴托維林注明5歲以上。目前常用的祛痰止咳藥有愈創木酚甘油醚,能引起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加,從而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易于咳出,且有一定的防腐和抗炎作用。實際上支持止咳藥物有效性的證據仍非常有限。如果需要使用止咳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對于年紀較小的嬰兒,一般不推薦使用OTC中成藥。三個月以下的嬰兒出現咳嗽癥狀時應該立刻就醫,查明病因;三個月到一歲的嬰兒出現咳嗽時可以適量服用溫開水,每次服用約5-15ml;一歲以上的兒童出現咳嗽時,可予以2-5ml蜂蜜水,服用蜂蜜水可以減輕咳嗽的劇烈程度并減少分泌物,最近有研究顯示蜂蜜可能比止咳糖漿在減輕咳嗽的癥狀上更為有效。此外,幫助嬰兒拍背排痰,使用干凈的加濕器都可以幫助嬰兒減輕咳嗽癥狀。
4 結束語:
家長在選擇OTC中成藥時,一定要辯證施治,慎重選擇,嚴格按說明書使用。若使用后癥狀沒有明顯好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