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麗
急性腸胃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情況。該病常見于夏秋季,其發生原因多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餿、穢濁不潔的食品。關于急性腸胃炎的致病原因、具體表現癥狀以及治療方法如下。
1 急性腸胃炎的致病原因
急性腸胃炎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其誘發因素很多,常見的原因包括飲食不潔及生活作息不規律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考慮可能是有腸道方面感染或者胃腸道功能紊亂、全身性疾病所導致。具體致病原因可總結如下:
1.1 飲食習慣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者是受涼。
1.2 飲食不潔
食用了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物,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制品。
1.3 過敏反應
個別患者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引發急性腸胃炎。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胃炎的誘發則會大大減少。
2 急性腸胃炎的具體癥狀
急性腸胃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特點是有明顯的飲食不當病史,發病突然而恢復也較快,該病癥的具體表現癥狀有:
2.1 腹痛
多數患者癥狀表現都伴有腹痛,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臍周壓痛,呈陣發性加重或持續性鈍痛,伴腹部飽脹、不適,少數病人會出現劇痛的情況。
2.2 惡心嘔吐
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嘔吐后部分患者身體會感覺舒服,也有部分患者直至嘔吐出黃色膽汁或胃酸。
2.3 腹瀉
腹瀉伴發腸炎者出現腹瀉,隨著胃部癥狀好轉而逐漸停止,后可為稀便和水樣便。
2.4 脫水
由于反復嘔吐和腹瀉,失水過多引起脫水,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癥狀,嚴重者血壓下降,四肢發冷。
2.5 嘔血、便血
少數患者嘔吐物中帶血絲或者呈咖啡色,大便發黑或者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該癥狀說明胃粘膜有出血情況。
2.6 其他癥狀
(1)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級程度不同的中毒癥狀;
(2)體征不明顯,上腹臍周有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多亢進;
(3)起病急,惡心、嘔吐頻繁,劇烈腹痛,頻繁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黏液,甚至血液等;
(4)頭痛、發熱、寒顫和肌肉痛也是常見癥狀。
3 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
關于急性腸胃炎的具體治療方法有如下幾點:
3.1 藥物治療
患者在發現身體有不適癥狀后,應該及時就診當地醫院的消化內科,進行抗感染、大便常規及培養、腸鏡、胃鏡等方面的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確病因,在檢查結果顯示明確具體的致病原因后,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在明確具體致病原因后,以口服保護胃黏膜藥物或者調解腸道菌群藥物,如整腸生,或者通過中醫中藥辯證調理脾胃進行改善處理。
3.2 飲食療法
治療腸胃炎,飲食具有很好的療效。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膩、生冷、油炸、過甜、過酸、辛辣刺激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為了胃腸道充分的休息,可暫時禁食一段時間,待身體機能調節較好后正常進食。對于急性腸胃炎的患者而言,宜細軟食物為主食,特別是在急性期應該給予流食,避免高脂肪、多纖維的食物,而若有長期腹瀉的狀況,應攝取富含營養的食物,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加屑毙阅c胃炎的患者在身體恢復后,也需要格外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僅是在發作期間切記要少吃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營養物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營養平衡及健康,不斷加強日常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患者病因往往不同,癥狀具體表現也會不同,以至于后期的治療方案存在差異性。故而,需要先清楚具體致病原因,面對疾病的嚴重影響,及時防治病源遏制病情的發展,避免疾病產生更加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