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降鈣素原又稱PCT,作為一種蛋白質,同時也是CAPA 蛋白家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1975年被發現而走入大眾視野,同時作為一項指標,它在血漿內所表現的濃度水平會在機體被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和體內腎臟功能衰竭時會明顯的升高,PCT也是全身炎癥活動強度的衡量標準。當我們在患者機體出現全身性感染4h情況下進行PCT檢測,PCT的指標值會明顯上升,如果我們在6h的情況下檢測,PCT會呈現急劇上升的情況。
1 PCT的指征、檢測法、參考范圍
PCT作為評判細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個標準,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當局部出現少量的細菌感染、面積微小的感染和慢性炎癥這三種情況時PCT數值不會明顯的升高。PCT的檢測方法是免疫發光測定法,PCT的樣本是血清1ml,PCT正確的參考范圍是<0.5ug/L。
經過實驗所測得的數據參考范圍如下:<0.05ng/ml,表示無異常或輕度全身反應;>0.05ng/ml,可能表現為局部感染或有輕微炎癥;0.5~2ng/ml代表中度感染或炎癥;2~10ng/ml,有極大可能表示膿毒血癥;>10ng/ml,表現為感染性休克或膿毒血癥,并常伴有器官功能性衰竭,有很大的概率會死亡。
2 臨床意義
PCT是由人體內甲狀腺 C 細胞分泌的蛋白質,當個體如果被給予適當的刺激,在這種情況下受免疫抑制的個體將會產生PCT。PCT不只可以作為用來鑒別診斷的急性指標,并且可以作為反映炎癥活動的活躍程度的標準。PCT的檢測應是連續的不是單一的,具體來說是要每日檢測和特殊病例中的間隔檢測要結合起來。即便只是想檢測某個急性疾病,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做單個監測并隨時密切關注后續的情況發展。
2.1 鑒別診斷細菌性炎性疾病
當不能明顯的分辨炎癥發生的原因時,PCT可以作為一種衡量標準表現出可能的情況。在非細菌性感染疾病中,和臨床程度的嚴重程度作比較,相對來說PCT的濃度是偏低的。隨著疾病的惡化與發展,在細菌重復感染因素的影響下,PCT的濃度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升高。
2.2 監控有潛在感染危險的病人
具體來說,重癥監護室的病人可以通過分析PCT指標的變化情況來分析病人的病情變化,相比于其他指標來說PCT是一種很好的監控嚴重程度的工具,主要是得益于PCT的特性,即PCT不是在局部炎癥和輕微感染下產生的,而是在全身總體細菌性感染下產生的。
2.3 更好地病程監控和預后
前文已經闡述了PCT是炎癥升高程度的衡量標準,在面對嚴重的細菌性感染疾病時,PCT依然優越于其他衡量指標,并可以做出比較直觀、準確的判斷。感染程度不同引起PCT變化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兩者呈現出正相關的變化:當嚴重感染時PCT表現出顯著的升高,數值通常比較大;當感染不太嚴重時,PCT的變化不是很明顯,處于較低的水平之上。如身體不受到炎癥的刺激時,也可以理解感染針對性治療后,PCT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因此,PCT也可以作為一個預測預后的指標。
3 PCT發現歷史
早期的研究者首次在1993年發現PCT的水平指標在患者處于感染的情況下處于較高的水平之下,并且局部的感染會導致PCT呈小幅度水平上升,而患有急性病的情況下則剛好相反,PCT會呈現出顯著的增長,并表現出明顯的疾病癥狀。接下來慢慢的PCT成為一種正式的檢測方式,并逐漸普及到其他醫院用于疾病的檢測,成為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那樣。
4 PCT異常高值的臨床分析
當重度感染患者在入院時的PCT指標會偏高,因為腎功能也會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出現感染,在腎功能衰竭的作用下,PCT會異常偏高。PCT的指標基數偏高,處于感染的狀態,針對重癥患者來說,不僅要檢測其PCT指標情況,更應該檢測其腎功能狀態;重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需聯合進行血培養檢測;針對手術后的患者連續檢測PCT水平也是必要的;
感染性病的正確診斷依然是擺在醫學界的一大難題,即使目前存在多種方法,但是出現錯誤與誤差的概率還是很大,給患者疾病的治療帶來很大的不便,而找出一個足夠敏感并且具有特定的動態衡量指標顯得尤為關鍵。近年來PCT作為診斷感染性疾病的優選指標,它的出現給病患帶來了很多希望與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PCT自身也是存在很多局限性的,應該綜合各種檢測手段,并且實時動態的檢測病患的身體指標變化,才能給病患帶來更好的治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