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美
哮喘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氣道反應性的增加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因此,急性期有效控制哮踹發作,緩解支氣管痙攣是首選,因為氣道炎癥長期存在,緩解期的管理和防治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持之以恒的堅持。
據統計,我國約1500~2000萬的哮喘患者中,僅有20~30萬患者接受過規范治療,多數患兒未按正規治療,后期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加重,嚴重者失去學習和勞動能力。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患兒未進行全程規范治療呢?歸咎于家長對哮喘的認識及治療上有誤解,下面來談談家長常見的幾種誤區。
誤區一:兒童哮喘能根治,希望終身不發。
在臨床工作中,家長經常會問:“我孩子的病能斷根嗎?以后還會得嗎?”這個問題我們很難回答的,這個時候我會反問家長,啥是斷根?一輩子不得才叫斷根嗎?實際上家長希望的的是幾年不發或者少發,是斷根。對于這個問題,我會用感冒來解釋,體質好的,治療好了,有的幾年不感冒,有的人一個月感冒幾次。按這個思維家長就會理解這個疾病,哮喘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以及藥物治療,絕大部分哮喘患兒可以擺脫哮喘像正常孩子一樣輕松呼吸,正常生活,不影響生活及工作,相當于也是根治的效果了。
誤區二:哮喘可不治而愈,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有一部分兒童,年齡的增加,免疫的增強,哮喘發作的頻繁較少了,或者不發作。特別是現代社會信息交流廣,小紅書,微信群廣泛的轉載不治療而愈合的心得體會,誤導了有部分家長,我們認為自愈者畢竟是少數,多數小兒哮喘若不經過科學正規的治療,約50%以上發展延續為成人哮喘[2],而經過積極治療的哮喘兒童僅有5%~10%變為成人哮喘。所以,不能盲目相信哮喘不治自愈的傳言,還是應該聽取專業醫生建議,全程接受正規的治療。
誤區三:長時間用藥藥量會加大或依賴成癮。
多數家長在患兒哮喘急性期,特別是哮喘持續狀態都會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旦患兒情況好轉,或病情平穩。部分家長回家就把藥物停了,或者藥物減量,問其原因,怕藥量越吃越大,成癮,怕終生吃藥。所以,對穩定期的哮喘管理尤為重要,堅持日常持續規范化治療是事半功倍的方法,況且常規的藥物治療也不會導致藥物成癮。
誤區四:激素副作用大,長期吸入激素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目前吸入療法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哮喘的最有效的方法[3,4]。吸入激素實際上就是控制氣道炎癥,降低氣道的敏感性,吸入激素類藥物每次的攝入量微乎其微。吸入藥物在局部快速起效,全身吸收少,即使吸收一部分也會短期內在肝臟中代謝。所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正確用藥,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并沒有什么影響。
誤區五:中藥治哮喘能根治。
很多家長不相信西醫,認為西藥只治標不治本,又有毒副作用,愿意接受傳統醫學,研究證實,中藥的毒副也大,長時間的口服中藥,對肝腎的毒副作用也大,也沒有發現任何一種藥能根治哮喘,當然,中藥也不是沒有任何幫助,在哮喘的緩解期用中藥調理體質,作為輔助免疫力增加也是有益的。
誤區六:把哮喘誤診為支氣管炎、肺炎,濫用抗生素。
患兒一旦出現咳嗽,發燒,家長自認為孩子得了肺炎,就立即給予抗生素口服,實際上哮喘不是細菌、不是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炎癥,因此口服抗生素藥物,不但無效而且有害,導致菌群失調,會發生抗生素耐藥。當然,若合并肺部感染時,合理應用抗生素聯合哮喘藥物有助于治療。
因此,希望哮喘患兒家屬認識到兒童哮喘的本質及具有長期性和反復發作性的特點。無論在哮喘發作期還是緩解期,都應堅持正確、持續、規范化的治療,走出哮喘防治的幾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