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軍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人體心臟內的竇房結處于異常激動的情況,或者激動部分在竇房結之外的地方,患者心臟的傳導阻滯、緩慢或異常通常傳導,并且患者心臟開始活動的源頭以及傳導障礙情況,均會導致患者的心臟搏動頻率或者節律出現異常。心律失常疾病是人體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類型之一,其可單獨發作也能與其他心血管疾病伴隨發作。心律失常患者的預后通常與患者的病因、患者是否存在嚴重血流動力障礙、疾病發展趨勢以及誘因等均存在一定的關系,心律失常患者疾病發作時極易出現猝死的情況,并且部分患者也可由疾病發展,導致自身出現心臟衰竭的情況。
1 大家了解心律失常的發病因素、患者的臨床癥狀嗎?
1.1 心律失常的病因
通常能夠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的因素主要是包括:心血管疾病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大部分患有遺傳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發病原因,均和患者的基因通道突變存在一定的關系,像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以及短QT綜合征等。部分后天獲得性心律失常患者常多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心肌病患者在、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以及心肌炎患者等比較多見,特別是患有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等。除此之外,部分健康的人群或者患有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疾病的人群也不在少數。
1.2 心律失常的表現
由于心率失常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出現的改變,主要是由患者的心律失常性質、疾病類型以及心功能決定的,像竇性心動過緩疾病較輕的患者,該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會很明顯。而患有比較嚴重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像快速心房顫動等患者,會出現心悸、出汗、胸悶、低血壓以及頭暈等情況,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能夠出現暈厥以及阿-斯綜合征,甚至患者會出現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疾病的類型較多,各類型疾病的臨床表現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醫生在判斷疾病時,需要結合多方信息進行判定。
2 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護理小常識
心律失常屬于心臟疾病的一種,大家在護理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時,需要注意護理患者的情緒以及呼吸,以免患者出現胸悶、心悸以及頭暈等情況。
2.1 日常護理
心律失常患者病發作時,患者出現心悸、頭暈以及胸悶等情況時,患者需要立即休息并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以及休息。心律失常患者在休息的時候,患者需要避免左側臥位,以免加重患者的心臟不適感。對于心律失常疾病程度較輕的患者,醫護人員需評估患者的心功能等級,在患者情況允許時可以鼓勵患者適當下床活動,囑咐患者注意勞逸結合。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保證患者休息的病室環境良好、安靜,使患者能夠處于舒服的狀態下進行休息,便于患者早日恢復疾病健康。與此同時,心律失常患者由于疾病所致,患者常會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針對這一情況,醫護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由于疾病產生的焦慮、緊張以及緊張的情緒,有助于患者的疾病的康復,并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2.2 飲食護理
根據心律失常患者的發病因素不同,需對患者給予合適的飲食護理。(1)針對部分不存在器質性心臟疾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通常心律失常的患者飲食并沒有特殊的要求,給予患者普通的飲食即可。(2)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疾病的患者,應該給予患者低鹽、低脂肪的飲食。(3)心律失常患者的發病因素主要是電解質紊亂引起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的合適的飲食護理。低血鉀患者可以使用富含鉀元素比較多的物質,像柑橘、香蕉等食物,而對于體內鉀元素含量較高的患者,則需限制患者進食鉀相關的食物。(4)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時,需要限制患者日常攝入鈉鹽以及水的數量,以免患者由于攝入鈉鹽以及水量過多出現水、鈉潴留,從而加重患者的心衰情況。心律失常患者日常需進食富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并且,心律失常患者進食的時候,切忌進食過多出現嚴重的飽腹感,并減少進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像咖啡、辣椒、可樂以及濃茶等,并嚴格限制患者的飲酒量。除此之外,心律失常患者還需保證食物中鉀、鈣以及鎂的攝入,從而維持患者體內的電解質的平衡,有助于預防心律失常疾病的出現。
2.3 健康指導
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發病原因、誘因以及防治相關知識,并囑咐患者保證充足的休息、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等良好生活習慣。心律失常患者需要避免情緒出現較大的波動,患者還需戒除煙酒等刺激食物。部分存在心動過緩的患者在排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自身的呼吸切忌過度屏氣,避免由于屏氣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從而加重患者疾病的情況。
除此之外,心律失常患者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時,需要嚴格按照醫囑藥物劑量服用,患者以及家屬萬不可自行停止服用、減少服藥劑量或者擅自更使用其他的藥物進行治療。此外,醫護人員還需指導患者掌握脈搏自測的方法,并利用脈搏自測實時監控患者的病情發展,一旦發現患者存在異常立即就診。并且,心律失常患者還需定期到醫院內進行治療,從而及早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有效控制疾病對患者產生的不利影響,有效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