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霞


【摘 要】目的:評析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診的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時間進行進行分組處理,共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行MECT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差異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一周時的PANSS評分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兩周時的PANSS評分要低于對照組分(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藥物和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均有著較好的效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緩解,但應用MECT在患者治療中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MECT;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不良反應
精神障礙是指引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所導致的行為、認知、情感和意志發生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1]。在臨床上,大量精神障礙患者會均會出現妄想、幻覺、自言自語、行為怪異和抑制減退等癥狀,患者缺乏自知力。大量研究發現,某些精神障礙與違法犯罪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約有30%左右的精神障礙者存在暴力傾向或行為,犯罪風險相較于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部分伴有人格障礙或藥物依賴的患者甚至要高出10倍以上,是社會治安的潛在威脅[2]。為此,我院深入研究了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并通過分組的方式對不同治療方案下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的PANSS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進行了比較,現總結相關研究資料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間在我院就診的110例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時間進行進行分組處理,共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55例。觀察組中,男37例、女18例,年齡26-47歲,平均年齡(35.76±3.62)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84±3.22)年。對照組中,男39例、女16例;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6.17±3.56)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93±3.17)年。組間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后發現差異無意義,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項觀察指標的比較標準。
1.2 方法
1.2.1 改良電痙攣治療(Modified Electra convulsive Therapy,MECT)
選用美國醒脈通Ⅳ型治療儀,患者治療前去除眼鏡及義齒,并松開衣領、褲口和褲帶,行保護性約束,在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并進行靜脈通道的建立,注射1mg硫酸阿托品、10mg依托咪酯脂肪乳、2ml氯琥珀膽堿。藥物注射完成后予以患者牙墊,進行通電治療,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四肢肌肉痙攣情況。通電治療完成后利用活瓣氣囊幫助患者進行呼吸,直至患者自助呼吸恢復,完成治療。
1.2.2 常規藥物對癥治療
對照組患者肌注氟哌啶醇,5mg/次,1次/d,持續一周后轉為口服。
1.3 評定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一周和兩周時均應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進行精神癥狀評定,該量表23-161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癥狀越輕。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震顫、嗜睡、靜坐不能、肌強直和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發生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PANSS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進行驗證比較,軟件版本為SPSS 20.0,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指標差異采用X2進行檢驗,PANSS評分等計量指標則采用t進行檢驗,檢驗后對統計量及相對應的P值進行計算,若P值小于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差異比較
經統計學軟件驗證處理后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一周時的平均PANSS評分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治療兩周時的PANSS評分要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是指患者在不能控制自身行為的前提下違反行政法規、刑法或存在其他威脅社會治安行為的精神病患者[3]。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MECT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第一周PANSS評分同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差異較小(P﹥0.05),第二周時觀察組PANSS評分要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說明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臨床研究發現,MECT治療能夠通過短暫而適量的電流對患者大腦進行良性刺激,從而幫助患者控制行為異常和暴力傾向等精神癥狀,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減輕[4]。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研究證明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藥物和MECT在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中均有著較好的效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緩解,但應用MECT在患者治療中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郭萍,戢漢斌,戢秋明,陳紅源,李明超. MECT治療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的療效分析[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5):133-136.
[2]戢秋明,李明超,蘇鄒,陳千. MECT治療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J]. 中國農村衛生,2018,(24):91.
[3]周建清,高海.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危險性評估及護理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3):57-58.
[4]馬顯明,史欣慧,黃龍輝,冶春蓮,張曉萍. 易肇事肇禍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特征觀察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