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想 周琪

【摘 要】目的:觀察和探討鹽酸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對危重病患者鎮靜鎮痛的臨床療效比較。方法 :選取某院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需要鎮靜、鎮痛的 60 例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咪達唑侖鎮靜,觀察組采用右美托咪定鎮靜,觀察兩組患者的Ramsay 評分、疼痛情況、機械通氣時間、喚醒時間,呼吸頻率下降及譫妄發生率。結果:兩組Ramsay 評分比較觀察組Ⅱ ~ Ⅳ級多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視覺模擬法(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喚醒所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呼吸頻率下降及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對危重病患者運用右美托咪定臨床鎮靜、鎮痛滿意度高、譫妄發生率低、喚醒時間短,其臨床價值明顯優于咪達唑侖,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危重病患者;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鎮靜;鎮痛
由于危重病患者自身疾病的嚴重性,使患者在身體以及心理上感受到嚴重的折磨,特別是 ICU 患者往往因為疼痛、氣管切開插管等,而具有非常強的應激性,因此合理的鎮靜鎮痛在重癥監護病房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從而讓患者更好地度過危險,盡快地恢復健康,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鎮靜、鎮痛藥物主要有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侖等,鹽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選擇性α2 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物,但是,在這些藥物的應用中,藥物所帶來的鎮靜效果以及它的不良反應還缺乏一定的參考文獻及理論依據,本研究主要分析對比在危重病患者的治療中運用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的效果,為臨床用藥來提供一定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在 ICU 內需要鎮靜、鎮痛的成年患者,伴有意識障礙、明顯肝腎功能受損、孕婦、>75歲及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除外。共入組60 例,其中男4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47.3 歲,按照隨機原則分為鹽酸右美托咪定組和咪達唑侖組,各 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經按病情癥狀分層診斷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30 例采用持續泵注右美托咪定,將需要的右美托咪定量抽入一次性無菌微量注射器內,置入微量注射泵上,給予右美托咪定負荷劑量1μg/kg 推注 10min,后以 0.2 ~0.6μg/(kg·h)持續泵入,根據鎮靜效果、呼吸、血壓、心率等指標酌情微調用藥劑量,對照組 30 例給予咪達唑侖負荷劑量0.06mg/kg ,后予 0.03 ~ 0.06 mg/(kg·h) 持續泵注,其速度應時刻根據患者所需要的鎮靜水平、血壓、心率等進行調整。
1.3 觀察指標 :用 Ramsay 評分評估鎮靜狀態;用視覺模擬法(VAS)評估疼痛情況;Ramsay 評分[2],Ⅰ級:焦慮不安,或不安靜;Ⅱ級:平靜合作,定向力好;Ⅲ級:對指令有反應;Ⅳ級:對輕叩眉間或強聲刺激的反應靈敏;Ⅴ級:對輕叩眉間或強聲刺激的反應遲鈍;Ⅵ級:對輕叩眉間或強聲刺激無反應,記錄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機械通氣時間、喚醒時間,鎮靜、鎮痛過程中的呼吸頻率下降及譫妄發生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χ 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Ramsay 評分比較觀察組Ⅱ ~ Ⅳ級多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 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停藥后均可立即喚醒,喚醒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明顯縮短,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見表1。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呼吸頻率下降及譫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論:
鎮靜、鎮痛是每個醫院重癥監護病房中危重患者特別是機械通氣患者的基本治療措施,理想和適度的鎮靜、鎮痛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住重癥監護病房時間和住院時間[3-4],因此,鎮靜、鎮痛治療應作為重癥監護病房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具有選擇性、可喚醒性鎮靜和鎮痛作用,對呼吸無抑制作用,半衰期短,藥物在體內無蓄積,且代謝產物無活性[5-7],因而具有明顯的治療優勢逐漸成為 ICU 臨床醫師的一線選擇[8], 咪達唑侖屬于臨床新型水溶性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藥物作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且代謝速度快等優點,有臨床研究表明[9],其除鎮靜及催眠作用較好,在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本研究結果表明,鹽酸右美托咪定在重癥監護病房中鎮靜、鎮痛效果良好,且副作用比較少血流動力學較穩定,雖然兩組鎮靜藥物均能達到理想鎮靜評分,但兩組比較有一些較大的差別,右美托咪定組在鎮靜滿意度、呼吸頻率及譫妄發生率的控制方面優于咪達唑侖組,由于右美托咪定較咪達唑侖具有無呼吸抑制和獨特的清醒鎮靜作用,可廣泛用于 ICU 病房中危重病及煩躁患者的鎮靜。
參考文獻
[1]穆翠紅. 危重病患者運用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的鎮靜效果對比[J]. 社區醫學雜志,2016,14(02):31-32.
[2]馮海珍.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對危重病患者鎮靜效果的比較[J].中國處方藥,2015,13(3):77- 78.
[3]Jacobi J,Fraser GL,Coursin DB,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ed use of 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J]. Crit Care Med,2002,30:119-141.
[4]Ostermann ME,Keenan SP,Seiferling RA,et 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2000,30:283:1451 -1459.
[5]薛銳,夏中元.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用于 ICU患者鎮靜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2,29(12):89- 90.
[6] Bhana N,Goa KL,McClellan KJ.Dexmedetomidine[J].Drugs,2000,59(2):263- 268.
[7]De WolfAM,Fragen RJ,AvramMJ,et al.The pharmacokinetics ofdexmede-timidine in volunteers with severe renal impairment[J].AnesthAnalg,2011,93(5):1205- 1209.
[8]Pichot C,Ghignone M,Quintin L,et al. Dexmedetomidine and Cloni-dine:From Second-to-First-Line Sedative Agents in the Critical Care Setting[J]. J Intensive Care Med,2011,27 published on line.
[9]趙帥,李娟,季清娜.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復合芬太尼對ICU術后機械通氣患者的鎮靜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 ,9(31):95-96.
作者簡介:
羅想(1995-),女,漢,內蒙古赤峰,研究生 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鎮痛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