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建軍 丁玉召



【摘 要】目的:探討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96例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區組設計方案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兩組,每組48例。其中A組患者進行傳統機械通氣治療,B組患者則采用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B組患者的PH值、PaCO2、PaO2、SaO2、RR、HR等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P<0.05);B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總用時、有創通氣用時以及住院天數均顯著小于A組(P<0.05);B組患者撤機失敗率、再次插管率以及肺炎發生率均顯著低于A組(P<0.05)。 結論: 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血氣相關指標以及應激反應指標,縮短機械通氣用時,治療期間不良事件少,可在臨床上廣泛推薦應用。
【關鍵詞】重癥呼吸衰竭;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臨床效果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不能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綜合征統稱,臨床上對于該癥的治療主要以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等[1]。臨床資料表明,長時間的氣管插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率,致使脫機困難,不利于患者恢復,因此改善這一情況迫在眉睫[2]。隨著醫學工作者對重癥呼吸衰竭的研究深入,對該類患者進行有創與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不僅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更高[3]。鑒于此,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旨在探討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對重癥呼吸衰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確的呼吸衰竭癥狀,經動脈血氣分析及臨床評估,被確診為重癥呼吸衰竭,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官疾病的患者。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兩組,每組48例。其中A組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齡在62~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49±2.46)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重癥肺炎1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腫9例,肺間質纖維化7例;B組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齡在63~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37±2.54)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重癥肺炎1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腫8例,肺間質纖維化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層次、疾病類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對癥治療及營養支持性治療等,在此基礎上,A組患者進行傳統機械通氣治療,選用同步間歇指令和壓力支持的模式,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通氣頻率設定為4~8次/min,SpO2維持在90%以上,之后脫機拔管。B組患者則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選用同步間歇指令和壓力支持的模式,當循環功能與內環境狀態穩定且呼吸功能改善后,改用口鼻面罩,調節吸氣壓力,控制為6~8cmH2O,調節呼氣壓力,控制為4cmH2O,通氣頻率則控制在12次/min。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再逐漸增加各項參數,直到患者可受范圍的最高值。
1.3 觀察指標 1. 在兩組患者治療1天后即測定患者的呼吸及血氣相關指標并進行對比,包括PH值、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O2(動脈血氧分壓)、SaO2(動脈血壓飽和度)、RR(心率)、HR(呼吸頻率)[4];2.比較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用時;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呼吸和血氣相關指標對比
B組患者的PH值、PaCO2、PaO2、SaO2、RR、HR等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P<0.05),見表1。2.2 3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總用時、有創通氣用時以及住院天數均顯著小于A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對比
B組患者撤機失敗率、再次插管率以及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均顯著低于A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大面積燒傷、危重的外傷以及中毒等均可以導致患者通氣和換氣功能異常進而誘發呼吸衰竭,累及靶器官功能,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對出現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有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需要為患者開展持續性的氣管插管,雖然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導致外界細菌侵襲機體,進而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致使病情加重;而貿然撤掉呼吸機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威脅生命安全[6]。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是醫學工作者在長期呼吸衰竭的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且發現治療效果更好。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特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并分組進行傳統機械通氣治療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結果發現B組患者的PH值、PaCO2、PaO2、SaO2、RR、HR等指標均顯著優于A組,提示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血氣相關指標以及應激反應指標。此外,B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總用時、有創通氣用時以及住院天數均顯著小于A組,且B組患者撤機失敗率、再次插管率以及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均顯著低于A組,提示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可顯著降低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安全性更好。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改變了傳統機械通氣治療,在合適的時機用無創通氣治療取代有創通氣治療,顯著降低了外界致病細菌進入患者機體的幾率,降低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7];與此同時,無創通氣治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負擔,避免呼吸肌出現疲勞情況,促進患者逐步恢復機體自主呼吸,有利于患者盡早脫機,克服撤機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而A組作為對照組使用傳統機械通氣治療,雖然可通過選用同步間歇指令和壓力支持的模式,進行有創機械通氣,亦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需要長時間連接呼吸機,不僅會使其呼吸機較為疲勞,而且易受到病原菌的定植影響感染相應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此外由于治療方式單一,往往不利于短期撤機,可能會引發撤機后的各類不良反應。事實上,本文B組應用的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對于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癥肺炎,以及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和肺間質纖維化等癥狀所引起的重癥呼吸衰竭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較佳,這在李蕾等的報道結果中也存在類似的結論能夠佐證[8]。
綜上所述,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呼吸、血氣相關指標以及應激反應指標,縮短機械通氣用時,不良事件少,可在臨床上廣泛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自霞.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機械通氣對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0(5):441-443.
[2]唐麗玲.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呼吸衰竭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23(1):76-77.
[3]劉建民.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0):27-29.
[4]羅建鋒.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26(18):29-30.
[5]袁順蓉,劉南伶,楊三春,等.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4,26(9):1176-1178.
[6]傅向東,張婕,雷琳,等.有創與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肺結核并嚴重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3,19(8):1160-1162.
[7]李翠.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搶救重癥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2014,9(17):142-146.
[8]李蕾,閆登峰.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在重癥肺炎治療中的應用[J]. 江蘇醫藥,2016, 42(4):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