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鉅付


【摘 要】目的:探討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方法: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常規院前急救流程50例作為對照組;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結果:觀察組的出診反應耗時、首次心電圖時間、院前急救總時間、首次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可有效縮短STEMI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優化;院前急救流程;救治效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診科常見的急危重癥,發病急驟,變化快,病死率高,預后與搶救時間緊密相關[1]。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與院內救治無縫隙的銜接,有效縮短STEMI患者的救治時間,可提高急診護理質量,對降低STEMI患者的死亡率至關重要[2]。有研究指出,急診護理對提高STEMI病人的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在病人發病到醫院救治的時間內進行爭分奪秒積極有效的救治及護理,對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我院自2017年2月對STEMI 患者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 2016 年1月至 2018 年 2 月我院100 例 STEMI 患者,其中 2016年 1月至2017年 1 月采用常規院前急救流程患者 50 例作為對照組,2017年 2月至 2018 年 2 月采用優化院前急救流程患者 50 例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有 28名男性 和22名女性,年齡 41- 85歲,平均年齡(60.23±5.65)歲;對照組男26例,女 24例,年齡 40- 88 歲,平均(60.85±5.71)歲。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院前急救。包括:醫院接到急救電話后,安排救護車和護理人員前往現場,護理人員 對患者進行基礎搶救措施,到達醫院后根據全面檢查結果 制訂治療方案。
1.2.2觀察組:采用優化院前急救流程。具體措施:(1)優化現場急救前的準備工作:急診科在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通知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在 3min 內出車,出診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聯系,了解患者基本狀況,指導家屬通過電話妥善安置病人,如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不要隨意搬動患者;(2)優化現場急救流程:急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立即完善院前首份18導心電圖檢查,吸氧,建立輸液通道,心電監護等急救措施,一旦診斷明確,遵醫囑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嚼服,疼痛劇烈者遵醫囑給予嗎啡鎮痛;(3)優化運送:運送中動作平穩迅速,安撫病人情緒,監測病人生命體征,向患者家屬解釋下一步檢查、診斷和治療,取得病人的配合;(4)做好心理護理:救護人員在車上指導患者保持較為平穩的呼吸,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的情緒,減少負面情緒給疾病帶來的不利影響[4]。(5)院前院內一體化:電話通知科室遠程建卡,開啟生命綠色通道,簽署知情同意書,通知介入室醫護人員做好介入準備;到達醫院后根據病情給予相應處置,做好術前準備和護送準備,如病情需要繞行急診,馬上送患者直達介入室行PCI手術;(6)院內無縫隙交接:急救醫護人員攜帶病歷資料與介入室醫護人員進行無縫隙交接。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出診反應耗時、首次心電圖時間、院前急救總時間、首次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2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各項時間指標比較 (表1)?2.2 兩組院前急救結果比較(表 2)
3 討論
STEMI 患者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預后差。對于急性心梗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安全轉入醫院并接受有效的再灌注干預,是該類患者院前急救的終極目標[5]。因此,及時有效的對STEMI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護理,贏得更多的搶救時間,對延緩患者病情的進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的實施不僅規范了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同時也使護理人員在院前急救護理過程中有明確的護理目標,有助于提高STEMI患者院前的“急”和“救”水平,從而顯著的縮短了患者院前急救時間,快速給患者開展各項急救措施,為搶救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搶救效果,降低患者的病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6-7]。 本研究中從表1可見,觀察組的出診反應耗時、首次心電圖時間、院前急救總時間、首次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 0.05)。說明了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能夠顯著縮短STEMI患者的各項救治時間;表2結果顯示,兩組院前急救結果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血管再通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能顯著提高STEMI患者的搶救效果和搶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優化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可有效縮短STEMI 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覃凱. 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62-63.
[2]姜愛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應用價值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4):807-809.
[3]李娟,魏丹,王宇.護理流程優化對急性心肌梗死救護狀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112-113.
[4]王園園. 院前急救護理用于急性心梗患者中得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雜志,2018,3(44):146.
[5]王海燕. 量化標配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1):2965-2968.
[6]李麗,馬超 . 優化院前急救護理在急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定 [J]. 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12):88-90.
[7]鄧秀嬪.優化院前急救流程對于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搶救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