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芳 朱芳 胡蕾



【摘 要】目的:探討賦權式理論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護理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 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對照組給與常規的居家護理指導并進行每月兩次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為期3 個月的賦權式理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3 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健康狀況評分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健康狀況評分、血糖控制有效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健康狀況評分、血糖控制有效率較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賦權式理論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護理中,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有利于控制病情,促進健康,非常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賦權式理論;糖尿病;居家護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powerment theory in home nursing of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84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2)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2)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ome care guidance and followed up twice a mon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powered theoret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ree month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health status score and blood sugar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health status score and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sugar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1 and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 health status score and effective rate of blood sugar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P < 0.05). Conclusions:Empowerment theory in home care for diabetic patient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help to control the condition and promote health, which is very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mpowerment Theory; Diabetes; Home care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衛生問題,而且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衰竭甚至造成截肢、失明,增加患有慢性肝病、患癌及其它并發癥的風險[1]。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糖尿病患病率約為9%,達到約4.15億,其中發展中國家占3/4;到204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量估計將達到6.42億[2]。作為一個擁有巨大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同時糖尿病的致殘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趨勢,其對人們的健康危害程度日益嚴重,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沉重負擔[3]。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病,若患者出院后得不到合理的護理,容易引發并發癥,而反復住院治療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因此,患者出院后仍需進行延續性的治療及科學合理的居家護理[4]。但由于各種原因,大部分患者在居家護理中的自我管理效果不夠理想。近幾年,賦權式理論已成為慢性病自我管理及促進康復的一種重要模式,且具有不錯的效果,但目前尚未發現在糖尿病居家管理中應用報道。本研究通過探討賦權式理論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糖尿病管理提供經驗和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1)經確診為糖尿病患者;(2)患者無認知障礙,能夠正常溝通交流;(3)個人資料完整;(4)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自愿書。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殘疾患者;(2)原發性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妊娠期患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最終選取符合條件的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其中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43~74 歲,平均年齡( 55.86 ± 4.47) 歲;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齡44 ~75 歲,平均年齡( 56.23 ±6.05) 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與常規的居家護理指導并進行每月兩次隨訪。具體措施:(1)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宣傳,健康教育屬于居家護理的重要項目,可以發放小冊子或播放錄像形式對患者及家屬或者直接照顧者進行;(2)居家護理中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解除精神壓力,消除失衡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及科學的運動方式,按1:2:3 的比例分配制訂三餐,運動以游泳、慢跑、太極拳登山等有氧運動為宜;(4)血糖監測及藥物服用指導,叮囑患者定期對血糖進行監測并記錄,指導患者如何注射胰島素。
1.2.2觀察組護理干預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為期3 個月的賦權式理論護理干預,具體方法: (1)組建賦權理論小組,通過家訪對患者家庭成員構成、家庭文化、家庭環境及最近患者的生活狀況、病情和心理狀態等進行評估;(2)開展家庭討論會,以患者及其家庭為中心,盡量使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積極參與討論,同時,研究小組根據指南標準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并要求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響應和執行;(3)小組分享成功案例或者患者自我分享,介紹對糖尿病知識的理解及某種方法或技能的掌握,并作詳細介紹和當場演示操作過程,使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能夠勇敢積極低面對,充分發揮患者自我賦權作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3 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健康狀況評分和血糖控制情況。參照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估工具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評估,該量表包括運動、飲食、血糖檢測及足部護理等4 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5]。健康狀況參照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狀況越好[6]。血糖控制情況采用血糖控制有效率表示,其中血糖控制有效率=血糖血糖水平維持在3.9~6.1mmol/L范圍人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3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
觀察組干預前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給與居家護理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都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3個月健康狀況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前健康狀況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居家護理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健康狀況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健康狀況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血糖控制有效率對比
兩組干預前血糖控制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居家護理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血糖控制有效率較干預前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的血糖控制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較多病情復雜且易反復發作的并發癥,雖然在住院治療期間得到醫護人員的幫助,部分患者的病情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大多數患者出院后都會發生病情反復甚至加重的現象。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居家護理工作變得極為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進行居家護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狀況均顯著好于干預之前,且血糖控制率較干預前均有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趙正清等[7]對比研究發現,給與居家護理干預的患者血糖水平、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均顯著優于沒有居家護理患者,說明居家護理能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改善負性情緒,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另有周荔等人[8]的研究證明,給與居家護理的患者的自我效能管理(疾病共性管理、癥狀管理)得分較高,健康狀況(健康擔憂、、情緒低落及社會角色受限、疾病對生活的影響)得分較優,對居家護理也較為滿意,表明應用居家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社會角色功能,同時提升患者對居家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但在現實生活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的居家護理中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導致反復發作而回院治療。近年來,賦權理論作為研究熱點,應用于各個領域且取得不錯的效果。有文獻報道[9],世衛組織將賦權給患者描述為改善慢性病的健康結局與生活質量的先決條件。
基于賦權式理論的干預是一種患者主導的干預模式,強調賦權給患者,通過醫患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或者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促使患者主動改變行為來促進健康[10-11]。朱倩[12]的研究證明,接受賦權理論指導的家庭照顧準備度及綜合照顧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的家庭照顧,說明以賦權式理論為指導計劃的家庭護理對提高長期家庭護理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還發現,給與賦權式理論居家護理的觀察組干預后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血糖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其原因可能是,在基于以患者為中心的賦權式理論的干預模式中,充分賦權于患者,工作人員只作相應的輔助和指導,極大提高了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小組參與的家庭座談形式有利促進患者與醫護、患者與患者及患者與家庭之間的彼此影響和相互依賴,同時創造了開展運動和宣泄情感的平臺與機會;患者積極主動參加活動與交流,改善行為,不斷累積經驗,提高技巧,能夠更進一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賦權式理論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護理中,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有利于控制病情,促進健康,非常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龔明嬌,蔣紅英,羅娟,等.246例糖尿病患者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1):41-43.
[2]周靜嵐. 社區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影響[D].東南大學,2018.
[3]劉敏,劉世煒,王黎君,等.1990-2016年中國糖尿病患病和傷殘導致負擔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12):881-884+889.
[4]寧光.中國糖尿病防治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8,48(08):810-811.
[5]劉艷飛,陳偉菊,許萬萍,等.基于奧馬哈系統延續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5,22(10):34-39.
[6]曹文君,郭穎,平衛偉,等.HPLP-Ⅱ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03):286-289.
[7]趙正清,錢進軍,莫永珍,等.移動居家護理平臺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06):490-492+496.
[8]周荔,陳愔,宦群,等.居家護理管理模式在家庭病床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5):112-114.
[9]楊碧萍,林小云,王輝.以賦權理論為指導的干預模式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16,37(15):2365-2368.
[10]郭麗莎,石貞玉,蘆良花.健康賦權理論在腦卒中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15):1830-1832.
[11]徐艷春.基于賦權理論的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0):18+20.
[12]朱倩,陳正君,余紅,等.賦權指導在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9(02):265-268.
作者簡介:
邵桂芳(1981-),女,漢,江蘇昆山,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為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