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娟

【摘 要】目的:觀察妊高癥孕產婦采取適時干預措施對母兒預后的影響。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妊高癥孕產婦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適時干預措施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未行適時干預)與實驗組(31例:行適時干預),比較兩組孕產婦預后情況。結果:實驗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12.92%)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新生兒Apgar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高癥孕產婦適時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干預效果。
【關鍵詞】妊高癥;孕產婦;適時干預措施;母兒預后
妊高癥全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本病的發生遺傳因素、免疫紊亂、過度炎癥刺激活、營養不良以及年齡等因素有關,流行病學顯示孕產婦年齡小于十八歲或大于四十歲的女性為該病高發群體,我國該病發病率約為百分之十,妊高癥孕產婦典型癥狀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若未及時行有效干預可降低孕產婦分娩安全系數,甚至危及孕產婦及圍產兒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為論證妊高癥孕產婦適時干預措施應用價值,比較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與適時干預措施,兩種不同護理干預孕產婦預后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n=31例):該組孕產婦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36歲、(32.12±1.22)歲,孕周/平均孕周:21周~27周,(24.12±1.12)周。生育史:有13例為經產婦,有18例為初產婦。對照組(n=31例):該組孕產婦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35歲、(32.11±1.18)歲,孕周/平均孕周:21周~27周,(24.15±1.14)周。生育史:有12例為經產婦,有19例為初產婦。兩組孕產婦平均年齡、平均孕周以及生育史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 謝幸、孔北華、段濤主編第九版《婦產科學》中妊高癥診斷標準,患者均妊娠中期血壓超過140/90mmHg,尿蛋白呈陰性,部分患者伴有上腹部不適,確診妊娠期高血壓。(2)妊高癥孕產婦參與本次研究前均未私自用藥且定期入院常規產檢,單胎頭位且胎兒發育正常。排除標準:(1)排除妊娠前確診高血壓孕產婦。(2)排除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或服用抗神經病藥物孕產婦。(3)排除存在言語交流障礙孕產婦。(4)排除未定期入院行常規檢查孕產婦。
1.3方法
1.3.1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該組妊高癥孕婦定期入院行常規產檢,妊娠期間孕產婦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放松心情,避免情緒過度緊張,并遵循醫囑用藥,若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入院糾正。日常生活中食用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適量補鈣,并控制高脂、高油、高糖類食物的攝入。
1.3.2實驗組(適時護理干預):(1)產前護理:①護理人員與妊高癥孕婦行一對一談話交流,向孕產婦大體講解妊高癥,耐心傾聽并解答孕產婦分娩疑問,列舉臨床診療成功案例,從而增加孕產婦對胎兒順利娩出的信心,消除孕產婦產前不良情緒。此外護理人員應與孕產婦家屬積極溝通,囑孕產婦家屬多關心患者,及時疏通孕產婦產前不良心理情緒。②妊高癥孕產婦全身小動脈過處于痙攣狀態,從而致使機體有效循環血量降低,血液流速緩慢,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在妊高癥孕產婦分娩過程中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對此,護理人員應密切監視孕產婦胎兒胎動情況,并及時開展積極治療,未防止胎兒窒息,協助孕產婦取平臥體位,孕產婦頭部應偏向肢體一側,以預防窒息。若積極治療24h或48h后癥狀未明顯改善患者,在征得孕產婦及孕產婦家屬同意的情況下行剖宮產。(2)產時護理:對于宮頸條件成熟,符合陰道試產的孕產婦護理人員應安撫孕產婦情緒,第一產程給予孕產婦吸氧,避免孕產婦過早消耗機體能量,第二產程指導孕產婦調整呼吸,借助腹壓促使胎兒娩出,盡量縮短該產程,待胎兒娩出后立即應用腹部包扎的方法一預防腹壓驟降致臟器血管擴張。(3)產后護理:護理人員及時與孕產婦溝通,告知孕產婦新生兒身體健康,并定期檢查孕產婦宮縮以及產后出血情況,鼓勵母乳喂養。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新生兒出生5min、出生10min Apgar評分,Apgar評分滿分為10分,低于7分表示新生兒存在不同程度的窒息,8分至10分為正常水平。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以(%)表示的百分數計量數據,均應用χ2檢驗,以()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據,均應用t 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孕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2.2兩組新生兒不同時間段Apgar評分,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新生兒出生5min Apgar評分為(9.02±0.22)分,對照組新生兒出生5min Apgar評分為(7.02±0.21)分,實驗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10.976,P<0.05)。對照組新生兒出生10min Apgar評分為(9.42±0.23)分,對照組新生兒出生10min Apgar評分為(7.32±0.22)分,實驗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10.942,P<0.05。
3 討論
妊高癥孕產婦常規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指導對孕產婦飲食、運動等方面實施健康教育,忽視向妊高癥孕產婦心理情緒變化,以及圍產期元產婦自身個體認知對妊娠結局的影響[2]。適時護理干預措施基于預見性護理干預理論,在產前護理人員向孕產婦講解妊高癥并開展心理護理,此外密切監測孕產婦各項生命指征,根妊高癥孕產婦產前身體狀況選擇分娩方式,產后盡早告知妊高癥孕產婦分娩結局,從而緩解孕產婦負面心理,接觸妊高癥孕產婦分娩壓力[3]。產后持續性監測孕產婦宮縮情況,有利于護理人員及早發現產后出血并開展治療[4]。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低,新生兒產后5min Apgar評分以及產后10min Apgar評分均高于同一時間段對照組對應評分。
綜上所述,妊高癥孕產婦適時護理干預可提升孕產婦分娩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楊梅.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1(28): 246-247.
[2]孫桂紅.淺析護理干預在妊高癥孕產婦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3):198.
[3]趙越.妊高癥孕產婦臨床護理中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2(14):214-215.
[4]劉娜.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妊高癥孕婦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3):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