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華
【摘 要】目的:分析敬老院康復護理路徑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敬老院衛生所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按照護理路徑行敬老院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量表)評分、Barthel指數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后FMA評分、Barthel指數分別為(88.0±12.2)分、(88.6±8.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13.0)分、(71.3±8.1)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7.3±1.3)分,高于對照組的(75.1±2.3)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敬老院康復護理路徑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敬老院;康復護理路徑;缺血性腦卒
缺血性腦卒中屬于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高,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1]。將缺血影響范圍作為依據,可將其分為彌漫性腦缺血與局限性腦缺血兩種類型[2-3]。發病初期,應對患者行積極的內科治療,以此來對腦缺血的進一步進展進行阻止,將腦損害減輕[4]。除此之外,還要將患者發病時間、臨床類型、發病機制以及發病原因等作為依據,為其提供個體化的治療與護理方案。研究顯示,敬老院康復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5]。本研究主要針對敬老院康復護理路徑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本敬老院衛生所接受治療的缺血性腦卒患者中選取100例,納入標準:確診為缺血性腦卒、自愿參與;意識清楚;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評分在13分以上;首次單側發病;不存在嚴重失語癥。排除標準:不愿參與;存在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嚴重肝腎疾病等并發癥;存在影響運動功能的疾病史或者疾病;存在2次及以上腦栓塞或者腦梗死病史;惡性腫瘤;精神障礙。將所有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72.6±2.2)歲,病程61d—92d,平均病程(77.0±5.7)d,男性30例,女性2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2.9±2.3)歲,病程62d—93d,平均病程(77.1±5.9)d,男性32例,女性18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強,P>0.05。
1.2方法
觀察組按照護理路徑行敬老院康復護理:(1)由敬老院康復人員對患者行8周家庭康復指導,通過文獻檢索的方式獲取腦卒中功能障礙相關的循證醫學文獻、最新腦卒中指南,進而形成護理路徑;將相關專家組織起來進行討論,評判初步治療方案,并對其行二次整理,確定最終的護理路徑以及康復方案。(2)以時間為順序,將主要護理工作、康復治療師工作、重點醫囑、主要的診療工作、變異記錄等為臨床護理路徑內容,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3)將患者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同時按照家庭訓練方案記錄表單中的相關要求,為患者制定每周訓練方案,訓練內容包括:①上下肢活動:上肢精細功能訓練、自主抗阻肌力訓練、自主日常活動動作分解和組合練習。②抗痙攣處理:自主牽伸、自主痙攣拮抗肌群運動。③ 姿勢與協調、平衡:指導患者行坐位活動或者立位活動。④體能訓練:包括室內步行訓練、踏車訓練等。⑤步行功能訓練:使用輔助具步指導患者行步行訓練、上下臺階練習、短距離步行訓練等。⑥ADL訓練:包括獨立穿衣、洗澡、室內輔助步行訓練、室內監護下步行訓練、敬老院獨立步行、室內上下臺階訓練、獨立上下多級樓梯訓練、監護下上下一層樓訓練等。
對照組行常規康復護理,即敬老院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行康復訓練治療與指導,不對康復治療時間以及內容進行限制,但需如實記錄治療時間以及內容,每周進行1次記錄。
1.3 觀察指標
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6]:主要用來評價患者的上下肢運動功能情況,100分代表正常,96分-99分代表存在輕度運動障礙,85分-95分代表存在中度運動障礙,50分-84分代表存在明顯運動障礙,低于50分代表嚴重運動障礙。Barthel指數[7]:主要用來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0分及以下的代表難以自理生活,重度依賴,41分-60分代表中度依賴,61分-99分代表輕度依賴,100分表示正常。護理滿意度:總評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行t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前后運動功能和Barthel指數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FMA評分、Barthel指數分別為(88.0±12.2)分、(88.6±8.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13.0)分、(71.3±8.1)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
2.2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7.3±1.3)分,高于對照組的(75.1±2.3)分,組間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是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一種腦血管疾病,部分患者行積極治療后依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存在,明顯加重了社會與家庭負擔[8-9]。腦卒中后行功能恢復的時間較長,為了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狀況,需要行持續性的康復訓練與干預。但是受整體醫療狀況、治療條件以及住院費用等多種因素影響,需回歸家庭,其中部分患者便不再繼續行康復訓練,進而導致各種功能明顯減退,還有部分患者依舊會在專科康復醫院或者綜合性醫院行康復治療,對回歸敬老院存在抗拒心理[10]。以上情況會明顯增大亞急性期以及急性期康復壓力,浪費有限的康復資源。為了避免以上情況出現,同時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均按照護理路徑行敬老院康復護理,從敬老院康復治療角度對腦卒中護理路徑的相關資料與數據進行收集,最終制定了最佳康復方案。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FMA評分、Barthel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照護理路徑行敬老院康復護理的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護理滿意度。在敬老院康復過程中,制定護理路徑時必須尋找循證醫學依據,本研究中通過檢索腦卒中功能障礙相關的循證醫學文獻、最新腦卒中指南,并組織專家進行討論,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敬老院康復治療與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敬老院康復護理路徑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護理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金梅,周長美,張偉偉,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2):171-175.
[2]張靜.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早期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效果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8,31(2):115-118.
[3]唐欣慧,吳妙珠,朱健文,等.綜合康復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34-36.
[4]范雋韻,王紅星,勵建安,等.蘇南地區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三級康復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8,33(1):50-54.
[5]張偉偉,李金梅.康復護理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