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
部分患者在治療疾病時,會用到做手術的方法,一說到做手術,就不得不提到麻醉。麻醉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麻醉之后,患者痛覺會被抑制,若使用椎管內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麻醉期間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和循環系統的波動,進而對身體機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麻醉前,我們需要做一些準備。準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患者自身在麻醉前應做好的準備,二是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相互配合,為讓麻醉后的手術順利進行,進而做好麻醉前的準備。
一、患者自身麻醉前應做的準備
1.術前禁食禁飲
很多病人不能理解手術前為什么不能吃東西、喝水,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胃消化排空食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病人在接受手術全麻或者深度鎮靜時,保護性的嗆咳及吞咽反射會減弱或消失,病人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一旦出現惡心嘔吐他不會自動吐出來,而這些跑到口腔中的液體或者食物殘渣很有可能就會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者進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還有大多數胃腸道手術要求胃腸保持空虛,避免術中污染術野和術后胃腸膨隆或吻合口裂開。不同的食物有其相應的禁食時間,比如易消化的固體食物,大多是指面粉及谷類食物,諸如面包、面條、饅頭、米飯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需在手術前至少 6 小時停止進食。不易消化的固體,主要是指肉類和油炸類食物,它們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質比較高,在胃內停留時間比較長,故應在手術前至少 8 小時停止進食。對嬰幼兒而言,需禁食的主要是母乳、牛奶及配方奶。值得注意的是,母乳比后兩者更容易被胃排空。因此,嬰幼兒最后一次進食母乳是手術麻醉前 4 小時,牛奶、配方奶則是 6 小時。手術前2小時停止喝水。
2.生活習慣方面
術前2周戒煙、戒酒; 做好個人衛生,術前當晚清潔皮膚、修剪指甲、剃掉胡須、摘除飾物;另外,還需鍛煉在床上深呼吸、咳嗽,因術后多需臥床,深呼吸、有效咳嗽可以預防術后肺部感染,有利于康復。
3.排大小便
有的患者手術時間較短,在進行麻醉前,需要將膀胱排空,以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尿失禁等情況,手術時間較長的,則需導尿;另外,有的患者在麻醉前,還應訓練床上排便,因為手術后的一段時間內,患者需要在床上休息,不能隨意下床,這就需要患者提前做好床上排便的準備。
4.做好口腔衛生
患者麻醉后,其身體抵抗能力會下降,口腔中的細菌可能會侵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因此,患者在麻醉前,應當做好口腔衛生處理,漱口刷牙,清除口腔中的細菌,同時取掉假牙等,以免麻醉后掉入咽喉中,阻塞呼吸道。
二、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準備工作
1.精神狀態準備
很多患者在進行麻醉前,都會有一些思想負擔,例如出現焦慮、心情緊張、恐懼等心理活動,這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刺激作用,引起機體內環境紊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麻醉效果和影響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所以,在給患者進行麻醉之前,需要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緒,尊重患者的人格權和知情權,安慰患者、關心患者、鼓勵患者,適當的講解手術過程、麻醉方法、麻醉的安全性及安全措施等,讓患者了解治療計劃,了解醫療情況,醫護人員給患者講解其病情發展狀況,并對患者的一些疑問進行解答,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讓患者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
2.營養狀況
在麻醉前,需要考慮患者的營養情況,若患者營養不良,則會使得患者機體的蛋白質不足,缺乏部分維生素,這將會影響麻醉效果,降低患者對手術麻醉的承受能力。蛋白質缺乏,還會削弱患者機體組織免疫能力,延長傷口的愈合時間。維生素不足,會影響患者的新陳代謝,進而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如凝血功能異常等,這對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面對營養不良的患者,麻醉前,常常需要給患者補充營養,若時間比較緊張,則可以采取注射水解蛋白和維生素等方式,快速給患者補充身體所需,以保證手術麻醉能夠正常開展。
3.輸液輸血準備
有一些較大的手術,術中可能會出現失血過多的情況,因此,在麻醉前,應當了解患者的血型,準備適當的血液,以應對緊急情況。
4.治療藥物的檢查
在麻醉前,醫生應對患者進行檢查,了解患者的病情,若一些病情比較復雜的,應當接受一些藥物治療,當然,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這些藥物與麻醉藥物相互之間的影響,一些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的藥物,就不能使用。長期服用降壓藥、降脂藥、抗心律失常藥的患者,術前清晨可繼續用藥,但利血平應在術前一周停藥,改用其他類型藥物,而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患者,應依據自身情況、手術類型,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停藥或換藥。患者如果長期使用三環類抗憂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藥等,這些藥物與麻醉藥一起使用會對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產生較大影響,必須于術前2周停藥。總之,患者在麻醉前,需要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服用的特殊藥物,在醫生指導下考慮停止服藥、繼續服藥或者調整服藥量。
這里簡單的給大家講解了麻醉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豐富大家的醫學常識,若發現需要手術麻醉時,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況,讓整個治療過程順利進行。最后,祝大家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被疾病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