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芹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生中的重要學習階段,也是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塑造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讓人受益終身。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和推廣,國家也加大了對小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視,要求要引導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便以后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并提出合理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
引言
關于行為習慣對人發展的重要性,眾多名人大家有過精辟的論述?!稘h書·賈誼傳》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期。盡管品德培養應該有多種起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也離不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但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入手,這的確是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徑?!笨梢姡己玫男袨榱晳T對人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觀念早已形成共識,但在實際生活中,情況卻令人堪憂。
1、教師要樹立一個榜樣作用,以身作則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很強,因此,要想確保小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和平時的生活中要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要以身作則,比如,要教育學生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等等,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的發揮出教師的榜樣作用,學校也應該積極的開展定期的培訓,來不斷的強化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好的為學生發揮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強行為規范訓練,循序漸進推進養成教育
小學班主任要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班級行為規范。在具體執行時,班主任要民主和公正,先由學生自己制定行為規范,班主任認真記錄并尋找出可行的規范內容,然后再提出自己制定的行為規范,爭取到學生的一致認可。學生參與制定和討論,就會更加重視行為規范的意義,讓行為規范發揮應有的作用。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行為規范應該包括個人衛生、思想品德、言行舉止、衣著標準、愛護環境、學習態度、體育鍛煉等內容。確定行為規范之后,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鍛煉,然后繼續安排活動。通過反復的活動,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就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通過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多元主體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多元化發展
養成教育重在培養,貴在形成,而主題實踐活動則是對養成教育最好的培養和訓練方式。系列化的愛國主義、尊老愛幼、環保宣傳、社會調查、社區實踐等活動,培養了學生愛黨、愛國、愛自然,文明守紀、遵守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初步懂得了在社會如何做個好公民。如在我校的勞動實踐基地里,我們不僅讓學生了解常見蔬菜及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教他們除草、間苗、澆水、收獲等田間管理勞動,彌補了城鎮孩子在這方面認知的不足;同時還讓學生寫了大量的勞動日記、觀察日記、收獲日記等體驗內容,養成了熱愛生活、珍惜糧食的好習慣。正如英國作家薩克雷管所說: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人格;播種人格,收獲命運。
4進行有效的考核和評估
有效的考核和評估也是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考核和評估。例如,在實際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讓班干部監督學生的行為,達到一種互相督促的效果,同時還能對全班的同學進行各方面的優秀評比,可以從學習、衛生、行為舉止、道德品質這幾個方面進行評比,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的幫助其改正,這樣來不斷的幫助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主動與社會相關部門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要主動與關工委、社區、婦聯、共青團、文化部門等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通過一些生動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自律、自理、思考,最終養成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與人交往彬彬有禮,談吐落落大方,必然會贏得社會的贊譽,使鄰里間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將給社區帶來一片歡笑、一份祥和。祥和的社區環境,又會進一步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鞏固。
結語
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事關未來的人格發展,因此要引起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習慣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樹立持之以恒的決心,循序漸進的耐心,同時要調動社會各方資源融入到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工作中,促使學生自覺養成行為習慣,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耕,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24.
[2]胡永紅.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表現與對策研究[J].石油教育,2007(6):89-90.
[3]朱敏.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淺談.吉林教育·學刊,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