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PICC是一種置管術,也就是經(jīng)過外周的靜脈置入導管到中心靜脈,全名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此種治療主要是用于癌腫化療患者或需要長時間大量輸液的患者,具體的操作就是在無菌環(huán)境下,在患者的手臂貴要靜脈、肘中靜脈或頭靜脈等外周血管進行穿刺,然后進行插管,將管的末端放在上腔靜脈和鎖骨下靜脈這些中心的大靜脈,從而建立出輸液通道。
一、使用PICC有哪些好處?
1.能夠減少頻繁靜脈穿刺對患者所造成的痛苦。
2.PICC導管能夠留置超過1年的時間,可以為患者提供中期至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能夠滿足腫瘤患者常規(guī)化療療程的需要。
3.導管穩(wěn)定性很好,不容易脫落,液體流轉不會受患者體位影響,輸液時方便了病人的活動。
4.避免了刺激性藥物對患者血管的損傷,保護了患者的外周靜脈。
5.徹底避免了化療藥物的外滲和對局部組織的刺激,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還控制了醫(yī)療風險,杜絕醫(yī)療事故發(fā)生。
二、哪些人適用PICC?
1.需要長時間進行靜脈注射藥物和點滴的患者。
2.需要注射高滲性溶液的患者,例如靜脈營養(yǎng)液。
3.需要注射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患者,例如化療藥物。
4.要進行5天以上的靜脈治療患者,可以考慮使用PICC。
5.需要頻繁輸注刺激性藥物或發(fā)皰性藥物的腫瘤患者,在治療初期就應該考慮使用PICC,以確保患者的血管,并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
三、PICC有哪些常見并發(fā)癥?
1.導管易位:如果患者有靜脈畸形或者肺部病變,就會致使導管無法準確進入中心靜脈,如果導管測量不準確或預計長度過長就可能會致使導管插入過長,導管頭端如果進入右心房或心室,就可能會誘發(fā)心律失常。
預防措施:患者置管時應保持上臂和身體呈90度,置管后應立即行胸片檢查,觀察導管頭端位置并及時調整導管長度,PICC導管頭端最佳位置應位于胸6—8后肋。
2.滲血、水腫:在進行穿刺時,如果穿刺針型號過大、操作粗暴、患者有出血傾向或抗凝治療等,都有可能會致使穿刺點出血滲血、腫脹或疼痛。
預防措施:在進行穿刺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用藥情況,熟練整個操作過程,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立即加壓止血,敷料加壓固定,并囑咐患者肢體制動,必要時可以給予止血藥物。
3.靜脈血栓:是因為穿刺過程中血管內膜損傷,致使長時間漂浮于血管中的血液形成渦流,從而產(chǎn)生的微血栓或是因封管方式不正規(guī)所導致,再加上腫瘤患者本身血液是處于高凝狀態(tài),很容易形成靜脈血栓。
預防措施:常規(guī)給患者測量臂圍,進行脈沖式?jīng)_管,正壓封管,如果有血栓時應暫停輸液,給予抗凝或溶栓,必要時可以拔除導管。
4.靜脈炎:發(fā)生靜脈炎的主要原因是導管型號選擇、置管過程中的反復穿刺、穿刺處肢體過度活動等,通常是在置管后1周時發(fā)生,容易發(fā)生在穿刺點上方8—10厘米處。
預防措施:發(fā)生靜脈炎應積極處理:熱敷、超短波治療、外敷硫酸鎂或喜遼妥軟膏,如果72小時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應拔除導管。
5.導管堵塞:血凝塊堵塞是末端開口式導管堵塞最常見的原因,另外還有一些非血凝堵塞;由于封管方法不正確或不合理的輸液速度和順序所致。
預防措施:要注意合理安排輸液順序,交替輸注高滲液和等滲液,輸注蛋白制劑或血制品后應及時進行沖管,采用脈沖式?jīng)_管、正壓封管減少導管堵塞。如果發(fā)生導管堵塞,應檢查導管是否打折,回抽是否可以抽出凝塊,如果是血凝塊堵塞可以使用尿激酶溶栓。
6.導管相關性感染:PICC置管術之后,繼發(fā)感染及敗血癥是很嚴重的,其發(fā)生率在3%—10%,主要與操作時無菌技術不規(guī)范、換藥不及時或導管留置時間過長等有關。
預防措施: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在置管后要按時換藥,如果發(fā)生感染應加強換藥,及時送檢細菌培養(yǎng)并給予抗生素治療。
四、PICC臨床使用中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1.正常情況下,應在置管后24小時更換第一次敷貼,然后每周更換1—2次,并根據(jù)病情需要隨時更換,更換時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并在更換后標好更換日期并簽名。
2.每天定時定部位測量臂圍,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靜脈炎或水腫出現(xiàn),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如果有靜脈炎者,用50%的硫酸鎂濕熱敷20分鐘一次,每天進行四次,并抬高患者肢體,避免做劇烈活動,如果三天后仍無好轉甚至加重者應拔除導管。
3.肝素帽常規(guī)應每周更換一次,如果有血跡就應及時進行更換,在更換時用酒精棉球持續(xù)旋轉擦拭PICC螺紋口15秒,做到徹底消毒。
4.PICC導管通常8小時沖管一次,持續(xù)輸液每12小時沖管一次,限制了輸液速度的患者,應增加沖管的次數(shù)。
5.輸注粘稠度高或分子量大的物質,如脂肪乳、血制品等時,輸注前后均應進行沖管,沖管時用10毫升針筒抽無菌生理鹽水10毫升以脈沖方式推注,切記忌用10毫升以下針筒以防止壓力太大造成硅膠導管破裂。
6.采取血樣標本時,應先用注射器抽取不小于5毫升血液棄去,然后再留取血液標本,最后進行沖管。
7.導管堵塞的防治:如發(fā)現(xiàn)有導管不暢的現(xiàn)象,及時用生理鹽水或肝素溶液沖管,并增加次數(shù)。
8.指導患者避免做甩手臂動作,防止導管脫出。
9.拔管及使用過程中如發(fā)生斷管,不要慌張,立即用止血帶結扎左上臂,防止斷管隨血跡移動,止血帶松緊以不影響動脈血供為宜。
10.PICC拔管之后,應用密封膜封住傷口1天,因為血管穿刺處穿刺孔很大,防止反復拉伸運動致使氣體進入血管,導致空氣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