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文 袁建平

摘 要:在高中緊張的復習當中,要精研考試大綱,了解哪些是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考內容。在復習中要整體梳理知識結構,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對學生弱化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掌握正確的解題過程。在解題中,要有良好的解題習慣,一眼就可以發現題目的題眼,并正確解答題目。
關鍵詞:研讀、梳理、解題習慣、模塊化
隨著課改的深入,高中物理考試大綱也在不斷的變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跨學科知識的考察,也加入了對學生的物理素養的考察。也新加入了一部分新的知識點。比如部分核裂變知識、波粒二象性等等。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物理知識進行梳理和強化。對每一個類型的題目進行模塊化訓練,并訓練掌握相對應的解題方法。
一、研讀大綱
在高考物理復習中,要抓住考試大綱,對大綱內容進行細讀和討論,對物理各個知識點可以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高考都是考察學生的什么能力,比如理解能力和對物理知識的運用程度。對大綱中新增加的內容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對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大綱中越來越重視對物理知識的應用,比如和生活、軍事等方面聯系。而跨學科的綜合類題目比重也越來越大,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梳理知識結構
在復習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考查,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程度,可以針對性的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復習。其一,可以對書面知識中的定理、公式、課后習題簡單復習一遍,對每個學生的知識架構進行樹形網狀梳理,這樣就非常的直觀。在復習一個知識點后可以進行簡單的小測試,這樣就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對教學進度進行有效的調整,對學生不好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多次講解和試題練習。其二,就是對定律和公式的運用情況,掌握公理和公式的簡單推倒過程,了解公式的得出過程。以及什么樣的題型可以用到這些公式,以及解題過程中公式的深入應用。也可以對簡單的習題進行一題多解訓練,這樣更加的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培養學生解題習慣
高考是需要多方面準備和學習的。在高考中應該由良好的考試習慣。首先是卷面整潔規范,在書寫方面要注意學生的字體是否清晰工整,最好是書寫漂亮。在卷面謄寫中要注意完整的解題步驟,比如數字一定要工整清晰,不能9和7不分,這樣會帶來不必要的扣分。在試卷中,作圖一定要用尺子圓規等作圖工具,在不能不用工具就直接作圖,給判卷老師不好的印象。其二,就是要符號、文字、單位要完整,比如數字后面的單位,比如千克,牛等都要完整,不要漏寫,還有就是物理公式的符號,也要完整,位數中小數點也要注意,不能點錯。符號也要注意大小寫,字跡也要清晰,解題中必要的隱含條件也要書寫出來,因為解題答案評分是按步驟給分的。其三,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審題習慣,訓練學生的審題速度,速度太慢了會影響答題時間,太快了會影響解題質量,每個人都要對審題進行一定的訓練。然后根據審題結果,對試卷中的題進行一下分類,根據難易程度排隊,然后進行解答。
四、精選試題,模塊化訓練
在高考復習中,試題訓練是重中之重。其一就是解題步驟,在解題中,要有良好的解題規范,在解題中首先要審題,對題干和隱含條件、關鍵詞匯要細心。明白出題教師的出題意圖,理解出題教師考察學生的知識點和難點。根據已知條件,運用物理公式和定理,對該題抽絲剝繭,一步一步解除答案。在解題中要注意解題步驟,不能簡化。當然解題中可以運用圖表、建模讓解題簡單化。其二,就是解題技巧化,在各類型題目中,每一類題型都有獨有的解題技巧,學生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并且對每個題型都進行模塊化訓練,強化解題能力。比如字跡上,要訓練學生的筆跡清晰和速度,在書寫方面要達到中上水平。選擇題則要根據題型的特殊性,可以運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方法進行解題。其三,就是實驗題的訓練。考前應該開發實驗室,對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強化,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能夠規范的使用實驗器材,對每一個實驗用品都有深入的了解,了解操作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注意每一個步驟是否正確。在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自主設計實驗,對實驗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分析實驗的成敗。
如例題:如圖,在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里,有一U型金屬導軌。導軌平面與磁場垂直。金屬桿PQ置于導軌上,并與導軌形成閉合回路PQRS,一圓環型金屬框T,位于回路圍城的區域內,線框與導軌共面。現讓金屬框PQ突然向右運動,在運動開始的瞬間,關于電流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這題看似描述復雜,其實考查的就是右手定則,也就是學生對電磁感應基本定律和判斷方法的掌握能力。當PQ突然朝右運動時,根據右手定則,PQRS回路中有沿逆時針方向的感應電流,穿過T中的磁通量減小。根據楞次定律我們得出T中有沿順時針方向的電流,所以選D。
五、總結
在高三復習階段,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時候,也要留給學生自主的時間,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天賦調整學習方法。給學生試錯機會,找到合適的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當然復習是非常枯燥和無趣的,這就需要師生發揚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勇于克服,堅持到高考結束。
參考文獻
[1]展海洋.淺談高中物理的審題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03期
[2]張海鵬.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18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