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濤
摘 要:試卷講評課是高中語文教學重要的課型之一,是在學生考試之后,教師從學生做題中獲取反饋信息,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解和點評的課。試卷講評效果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答題能力的提升,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考試的成敗。那么,如何科學高效地講評語文試卷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語文試卷;轉化思維;試卷講評
一、認真分析試卷,突出講評重點。
考試過后對試卷分析其實已成為考查教師業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之一。考后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各個題得分率。針對試題難度適中,有一定綜合性和靈活性的試題,教師可進行重點講解。主要突出方法和技巧、規范和規律、嚴密性和科學性。對于試題中個別同學因思維定勢或粗心大意造成錯誤的題型,教師可以略講或不講,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詳略得當地評析試卷。既節約了高三學生復習備考的時間,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講評效果。
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切忌講評一言堂。
講評試卷時,大部分老師采用全盤式自我陶醉式講解,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機會,這樣不僅容易引起學生的倦怠心理,更會使講評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對此在試卷講評中,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要針對重點知識精心設疑、點撥、耐心啟發,留給學生必要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領悟深、領悟透。只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理解的知識,才能成為他自己的知識,才是他真正掌握的知識。例:2018年全國Ⅱ卷語言文字應用第20題,要求修改某報社一則啟事初稿的片段。我的做法是讓學生自主或合作去完成這道題。從課堂實踐來看,大部分學生可以找出其中五處詞語使用不當并對其進行改正。自主或與其他同學合作可以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講評中注重學生轉化思維能力的培養
講評中不能就題論題,要借題發揮,對某知識點從多側面、多層次和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轉化問題的能力。從2018年全國Ⅱ卷來看,高考命題人在提問角度、題設條件、問題的設問方式上推陳出新,試題的綜合程度和難度普遍加大,此時轉化思維就顯得尤為關鍵。以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小說閱讀為例,第五題“請結合二姐等人看有聲電影的經過,簡要分析小說所揭示的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教師首先指導學生把原題的問法進行轉化,變成學生們熟悉的設問方式,然后點撥學生作答。從分析中可以發現此題考查的是小說人物的形象,而這一題的問法更加具體,問的是群體人物形象的心理。其次教師指導學生以二姐為線索人物,找出其在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然后再分析出人物的心態即可。
轉化法本是數學學科解決問題時的一個重要技巧,它能分散難點,化繁為簡,有使問題迎刃而解的妙處。在新的高考語文改革形勢下,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轉化思維的培養。
四、圍繞考點,注重基礎,回歸課本。
高考題是以考綱和課程標準作為出題依據的。教師在講評試卷時要善于把試題與考綱和課本相掛鉤。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知識與課本知識的重要性。
以2018年高考作文為例。在分析得出寫“堅持自己觀點”這個話題后,教師引導學生挖掘課本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以所學事例論證: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被陳、蔡兩國的士兵圍困在陳蔡間的郊野中,好多天沒有食物吃,可是孔子他依舊不停地給大家講學、朗誦、唱歌、彈琴。孔子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百折不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引用論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及其弟子顏回的故事是學過的課本上的知識,如何把他們運用到寫作之中,其一是要熟悉掌握課本知識、夯實基礎,其二是要活學活用。
五、講拓展、學延伸、多收獲。
在試卷講評中,我們要結合試題適度地拓展延伸相關內容。例2018年全國Ⅱ卷名句默寫《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教師在講解“纏頭、紅綃”的基礎上,拓展字形推斷法—形旁是絞絲的字,意思多與絲織品有關這一重要知識點。拓展延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綜上可以看出,一節好的試卷講評課,不僅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彌補知識上的不足,還能達到完善知識系統和思維系統,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效果,高三學生學習時間緊、任務大、考試頻率高,只有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將講解知識、培養思維、提高能力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復習備考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牛宏潔.積累、反思、校正、提高——如何讓高三語文試卷講評更高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49.
[2]徐性英.如何上好高三語文試卷講評課[J].才智,2014(19):161.
[3]白秀玲.淺談高三語文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