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向優(yōu)生 牟銀勇
摘 要:動量教學中將核心素養(yǎng)有機結合,充分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物理思維、物理素養(yǎng)、物理能力。概念教學中強調物理觀念的形成;實驗探究過程中滲透科學推理能力;習題歸類總結使學生通過有序啟動學生思維,形成從過程到規(guī)律再到模型的建立最后達到一題勝多,萬題歸一的物理解題方法。在新課教學、復習鞏固到習題應用上貫穿素養(yǎng)教育,使教學有深度更有效度。
關鍵詞:素養(yǎng)教育;動量定理;動量守恒
物理學科的素養(yǎng)教育是學生在整個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是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內化于學生心里的品格和能力。如何將素養(yǎng)教育貫穿于整個動量教學中,以下筆者將簡要概述核心素養(yǎng)在動量中的滲透和踐行。
一、是什么?——基本概念的形成
科學素養(yǎng)中,物理觀念教學起到了根基性作用,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1]。在動量相關概念和觀念的形成中首先應弄清它是什么?這需要與生活相結合,做到貼近于生活又便于理解。
動量的概念教學:動量概念比較抽象,教學時可采用生活實際來切入。向學生提這樣兩個問題:①以速度5m/s速度飛過來的足球和鉛球,誰可以用頭去接?②質量很小的子彈高速飛來時能不能接?從而得出運動的作用效果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進而引出動量這一概念,有助于加深學生的感官理解。
動量定理的理解:教學時多用引導和啟發(fā)的方式,多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產生認同感。例如:跳高時常會墊上墊子,為什么?①對象:動量守恒定律對象針對的是系統(tǒng),研究守恒時應先選好所研究的系統(tǒng),對系統(tǒng)運用動量守恒定律②F指合外力,區(qū)分合外力和外力的矢量和不同。③矢量性,強調運用時規(guī)定好正方向,并明確是哪個方向上的動量守恒[2]。
理解動量守恒定律時,首先引入生活中實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強求知欲。例:兩個在冰面上的人相互推對方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現(xiàn)象?什么原理?通過實例刺激學生大腦和感官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上還應注意理解動量守恒定律是實驗定律,是研究質點組動力學問題的有效方法。理解應注意①動量守恒定律:針對的是一段過程或一段時間間隔內,系統(tǒng)動量始終不隨時間變化動量才守恒,恒力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不做功但有動量。②矢量性,強調方向的正負。③系統(tǒng)性。④條件的理解:a從推導看出,內力雖然可改變每個物體的動量,但對于整個系統(tǒng)不能;b動量守恒的近似守恒條件,本質:系統(tǒng)內動量改變近似看作由系統(tǒng)內力的沖量引起;c某一方向上的動量守恒:單方向上的動量守恒是由力的獨立作用和運動的獨立性決定。
二、為什么?——動量定理的探究
物理是一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科學,在整個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探究精神,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的探究。有了沖量概念后,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行探索得出動量定理,首先給出實驗:1、觀察雞蛋落到海綿上和落到木板上雞蛋破碎情況;2、表演籃球傳球過程、觀察接球同學動作;讓學生試著提出猜想:力、作用時間、動量的變化量三者之間是否有著某種聯(lián)系?接著通過理論去探究F、t、m、v1、v2五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3、解決問題需要實例,給出實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恒力作用下運動,一段時間t后,其速度由v增加為v’,試求恒力的大小。(請學生用物理規(guī)律及公式將這五個物理量聯(lián)系起來,引導他們找出前段課程提出的沖量和動量的改變量)。(生:,變式:);4、師生共同探討得出規(guī)律;5、應用:用所學動量定理解釋課前演示實驗,例舉生活中的運用并解釋。
三、怎么做?----以科學思維通解動量相關習題
對于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的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可采取有序的啟動學生思維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1.該物理過程是什么?2.遵循怎樣的物理規(guī)律?3.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從本質到規(guī)律再到模型的建立以及科學的推理及應用能力。
(一)關于動量和動量定理的模型建立及解題方法介紹
關于動量和動量定理的習題解題,首先需要知道它的方法要點,以及存在題型,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以下將動量和動量定理分為了基本的7個模型:
動量和動量定理的定性分析;
對變力沖量的求解;
與時間有關的多過程求解;
流體問題;
瞬間電量求解問題;
位移求解問題(變力位移的求解);
用于研究系統(tǒng)。
(二)關于動量守恒定律的模型建立及方法介紹
動量守恒定律具有較牛頓定律更普遍的運用和更廣的適用范圍。分析使注意三點:(1)首先要著眼于系統(tǒng),多過程復雜問題,考慮初末狀態(tài),使復雜問題簡單化。(2)臨界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滑塊與小車的臨界問題,剛好不滑離小車的臨界條件是到小車末端,滑塊和小車剛好共速。(3)動量和機械能雙守恒的綜合運用。
科學思維方法是一種物理邏輯、物理素養(yǎng)、物理理念并且物理學科是一個追求簡單美的學科,這種簡單美在動量相關習題的求解上也可以用一種普遍適用的方式:一對象(確定研究對象);二分析(分析受力,分析運動);三規(guī)律(牛頓運動學規(guī)律、動量相關規(guī)律、能量守恒規(guī)律)。
基金項目:本文為重慶市教育學會立項重點課題“初中物理生活化實驗器材的開發(fā)與應用”(XH2015A2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徐衛(wèi)兵.注重“物理觀念建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J].物理教師,2017,38(7):5-8.
[2]于正榮.淺談對動量定理的理解和應用[J].物理教學,2005(2):25-26.
作者簡介:
楊婷(1991.1),女(重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主研究方向生活物理、物理教學法;
向優(yōu)生(1993.4),男(重慶),中學二級教師,主研究方向生活物理教學;
牟銀勇(1978.3),男(重慶),高級教師,主研究方向生活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