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杰
摘 要:玉米是東北大田作物的主要品種之一,也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與工業原料。玉米產量的高低,會直接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和工業生產造成影響。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上升,玉米消耗量逐年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想辦法提升玉米產量,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另外,玉米增產也能夠有效提升種植戶的收入水平,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對東北地區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即從播種工作、苗期與花粒期管理、部分關鍵生產技術三個角度出發,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東北地區;玉米;高產栽培
從世界范圍來看,玉米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谷類作物,種植范圍最廣。具體到我國,2012年有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種植面積接近世界玉米種植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總產量占世界玉米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自玉米傳入我國后,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時間,玉米種植技術一直在穩步提升,單產逐漸提高。但是,與美國等農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到種植戶對栽培技術缺乏全面深刻的學習與了解。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還有待在更大范圍上的推廣。
一、做好播種相關工作
播種工作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包括整地備耕、種子品種選擇、播種時間與方式、除草等。在這個階段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只關注到其中的某幾個方面,對其他部分有所忽略,影響到技術效果的發揮。比如,有的種植戶在整地備耕環節做得很好,但在選擇種子時考慮不到位、處理不認真或者挑選不仔細,整地備耕做得再好,也很難真正實現高產。所以,必須對每一個細節都提起足夠的重視,爭取在各個環節都不出現問題,為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整地備耕工作中耙地要及時,盡可能使耕層上虛下實,才能起到較好的保墑作用,但前提是該土地在上年秋季已經整地并冬灌。如果是上年秋季并未整地的土地,則要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又如,在選擇玉米種子時,首先要選擇高產的優良品種,播種前還要進行曬種和挑選工作,盡可能剔除掉不好的種粒。還有播種時間,要注意觀察記錄土壤溫度情況,然后根據墑情、土質選擇確定淺播還是深播。這些技術知識乍看起來千頭萬緒,但每一點都會影響到玉米產量,值得細細研究。
二、苗期與花粒期管理
播種期之后,苗期與花粒期就成了玉米栽培的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苗期管理,種植戶有機會及時查苗補苗、間苗定苗等,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進玉米生長。而在花粒期,同樣能夠利用去雄等技術手段,提升玉米產量。這兩個時期仍然有很多技術細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實際上,除了以上兩個時期之外,孕穗期的管理與及時合理的收獲同樣對玉米的產量有一定影響,但限于篇幅原因,在這里不再展開介紹。
苗期管理最重要的幾項工作是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查苗補苗的作用很明顯,是為了確保出苗,防止出現缺苗的現象。間苗定苗則是為了保證幼苗有足夠的水分和養分,減少相互競爭。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比較好理解,不再贅述,需要注意的是要考慮實際情況,比如肥料充足、長勢良好,一般不用追肥。花粒期管理則比較注重根據玉米長勢及時補充肥料,還有上文提到的去雄,可以為玉米的生產提供充足的養料。為了防止早衰或應對干旱,還應該及時澆水。
三、掌握生產關鍵技術
以上是從玉米生產流程的角度,大致介紹每個環節應該注意的一些栽培技術,屬于較為普遍且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鍵性的技術,能夠成為玉米高產的重要保障。這些關鍵技術中,有些是種植戶可以自行完成的,也有一些需要專業部門和人員的幫助,雙方必須通力合作。當然,每種技術都不可能包治百病,這些關鍵技術在采用前,同樣需要對實際情況有充分的掌握了解,不能盲目實施。
例如在整地備耕環節,可以適時采用深松深翻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有效破壞犁底層,為玉米根系的發育創造足夠空間,還能增加土壤蓄水量,對玉米增產起到積極作用。又如土壤肥力檢測技術,該技術是決定土壤是否需要追肥、又應該追加何種肥料的最重要的標準,要比經驗準確有效的多。這方面需要農業技術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另外還有玉米去雄,前文已經提及,這里不再贅述,只強調去雄的重要作用:調整養分分配,促進雌穗發育;改善生長條件,縮短花期時間;減輕螟蟲危害,有效抵抗倒伏。
綜上所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到很多技術上的細節。東北地區在玉米種植上有著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光照充足和晝夜溫差大。但是自然條件的優越,絕非玉米高產的充分條件,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在這方面,種植戶作為一線生產人員,必須勇于淘汰以往落后的種植習慣,做好良種選擇、備耕深耕、有效施肥等一系列工作;當地的農業技術部門,也要做好農業生產服務,幫助種植戶提升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為國家的糧食安全與工業生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姜濤.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24):7.
[2]皮迎春,王雅潔.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