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案例背景】
葉瀾教授“新教育基礎”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華內容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它是現階段素質教育下課堂改革的方向。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課改走過十幾年,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知識仍然是教師的要務,會解題依然是學習的重點,按部就班的模仿,使我們的學生不斷地進行機械的數字操練。與過去不同的是,有時課堂也泛起一絲改革的漣漪。但是仍是以教師為主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依然盛行。怎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呢?本課設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為指導,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新知,經歷了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動手實驗━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等過程,將知識內化為技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初步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案例描述】
片段一:游戲導入。
1.互動游戲。
師:親愛的同學們,非常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我嗎?
生:歡迎。
師:聲音真響亮。為了表示對我的感謝,老師想跟坐得最端正的小組成員握個手,可以嗎?(有意遺漏各別學生和重復握各別學生的手)
師:老師跟哪幾位同學握了手了呢?你們還記得嗎?
師:跟老師握過手的同學請起立,幾位? 問:說少的同學少算了。這種情況叫做“遺漏”,算多了的同學多數了,這種情況叫做“重復”。 師:那你們能幫老師想個好辦法,讓老師握手時,既不遺漏也不重復呢?
師:這種有序的方法可真好,生活中經常都要用到這種方法。你們能說說嗎?同學們真是善于發現的有心人,帶著這種精神,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相信大家一定能收獲滿滿的。同學們,老師今天穿的這件上衣搭配這條褲子漂亮嗎?(漂亮)真有眼光,看來搭配時還有一定的學問呢。
2.出示課題。
3.明確學習目標。
片段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設疑。
師:親愛的同學們,一起來幫戴老師班上的同學解決穿衣搭配的問題吧(出示視頻)她可以選擇哪套衣服呢?學生各自發表意見。你們的建議都很好,這樣吧,我們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來,讓婧瑜同學自己挑選好嗎?
2.探究。
明確活動要求:請同學們拿出研究單和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1.擺:擺一擺,探尋搭配的方法。2.說:討論疑難問題,小組解決不了的做好記錄,全班交流討論。3.找:找出最簡單的方法。
片段三:匯報交流,質疑補充。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呢?
生1:大家好,請看我的記錄單,我用A1表示黃上衣,A2表示紅上衣,用B1表示牛仔褲,用B2表示短裙,用B3表示中裙,用線把它們連起來,一條線表示一種方法,我先用A1搭配B1,A1搭配B2,A1搭配B3;再用A2搭配B1,A2搭配B2,A2搭配B3一共得到6種搭配方法。(學生邊說師邊貼圖片并標上A1)說得真好,其他同學有疑問或是補充嗎?
生2:老師我們是用文字來表示的,也得到了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補充圖形音符等)
師:認真傾聽的同學們,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3:我們發現他們都是先確定一件上裝,然后和下裝一一搭配的。
師:說得好,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有和他們都不一樣的同學嗎?
生4:我們是用下裝搭配上衣的。先確定一件下裝,把它和兩件上衣依次搭配。
師:依次這個詞用的好,你能和大家說說為什么用這個詞嗎?
生5:我們小組用2×3=6得出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
生6: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生7:2表示2件上衣,3表示一件上衣有3種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是2個3,列算式就是2×3等于6種,也可以1條褲子搭配2件上衣得到2種搭配方法,3件下裝就是3個2,列式是3×2也等于6種。你們還有什么疑問或補充嗎?
生8:我們小組發現:搭配衣服時,無論是先確定上衣還是先確定下裝,都要按順序依次搭配,這樣才能不重復也不遺漏,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用字母、數字、圖形等符號來表示,也可以用文字,這就是搭配的學問。
【案例反思】
1.片段一,短短的兩分鐘,從握手導入,在與學生互動游戲的過程中,理解什么是重復,什么是遺漏。讓知識隱身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去尋找、去領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入探究活動,目的明確,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2.片段二中我播放了一個尋求幫助的視頻,把富有挑戰性問題扔給學生,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合作、去實踐、去交流。因為個人能力有限,學生迫切的需要合作與交流,突顯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學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調整自己的認識,還可以在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體會解決問題方式的多樣性,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展示交流是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外化,學生把自己討論的結果呈獻在大家面前,經過質疑和補充,去糟粕,取精華,在一問一答,激烈的爭執中,一步一步趨于完美,直至找到方法,圓滿的達成學習目標。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爭論激烈,課堂成了他們展示的舞臺,每個人都成為了舞臺中最耀眼的星星,在這個美好氛圍帶動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展示匯報時,他們的闡述有理有據;交流時,他們張馳有度;爭論時,劍拔弩張;得到結論時,會心一笑,在不斷的質疑、不停的補充,找到了搭配的方法。從圖文表示到連線到列式,不斷的升華,不斷的提練,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完美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