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瑤琴
摘 要:晨讀既是課堂知識鞏固的重要陣地,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更是有效展現學生的開口說話和誦讀能力的一個環節,如何提升早讀的高效性,促成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這是困擾許多一線教師的問題。筆者在多年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針對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就高中學生晨讀的現狀和高效晨讀的策略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
關鍵詞:高效晨讀;策略探究;時效性
古人重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今人更是遵循人的記憶規律,將一天中大腦最清醒、記憶力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時間開設了晨讀課,要求所有學年制里的學生大聲誦讀,視聽結合,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一言以概之,其核心就是晨讀的高效。所謂高效晨讀是指學生能有效利用記憶的黃金時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得較大容量的有效知識,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同時充分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過程。高效晨讀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粗放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有飽滿的精氣神,自覺主動的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語文晨讀的現狀
多年一線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無數個與學生一起經歷的晨讀中感受到目前高中學生大多存在著晨讀課單調、乏味、低效、散漫等狀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晨讀內容隨意單一
作為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陣地,教材是語文晨讀的主要資料,學生活動基本上圍繞教材進行朗讀和背誦。以浙江省大多數普通高中為例,高一高二的學生早讀普遍圍繞蘇教版五冊教材展開,具體到一個學年,學生需要誦讀的課文篇目數量就少之又少了。以高一學生為例,蘇教版必修一共有22篇課文,其中5篇是自讀課文;必修二共有17篇課文,其中5篇是自讀課文。除去相應的自讀課文,高一學生一學年需要完成的誦讀篇目僅僅是29篇。許多教師并不擴充早讀的資料,加之為了完成教材文言文的背誦默寫任務,導致誦讀任務單一乏味,學生缺乏明顯的積極性,精神狀態差,早讀變成了啞讀、早看,最后甚至連僅有的幾篇背誦默寫任務也無法完成。
2、晨讀目標不明確
學習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課堂教學有鮮明的教學目標,早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也應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不考慮為什么讀、讀什么、怎么讀的問題,常常是隨手翻開書本,在教師指定的誦讀篇目上有口無心地開口誦讀,教師在巡視時也常滿足于或洪亮或整齊的讀書聲。久而久之,低效晨讀不僅荒廢了記憶的時段,也養成了學生自由散漫的壞習慣。
3、晨讀只重學生誦讀,教師參予度少
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教學相長是普遍的教育教學經驗認識,晨讀作為教育一重要環節,一樣離不開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在目前的大多數晨讀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雖然突出,但是教師的引導意識不強,對學生早讀的參予度很少,很多教師只是粗放布置了晨讀任務,至于要到達什么學習目的,學生在晨讀過程中的坐姿、語速、情感乃至精神狀態等的指導與約束卻少之又少。這樣,學生漫無目的的讀,老師無序散漫的教,高效晨讀就大打折扣。
二、低效晨讀的原因分析
從教師層面看,教師思想上沒有高度重視晨讀課,缺少準備,缺少目標意識,管理措施不力。晨讀常常作為“放羊課”,教師遲到、中途離場的現象成為常態,教師利用學生晨讀時間備課、批改作業成為正常現象。
從學生層面看,一方面學生自主性差,讀書毫無目的性,缺乏激情,隨意性很強,照鏡子、摸頭發等小動作不斷,甚至上廁所、睡覺等現象也偶有發生。另一方面,受學生特定的年齡層次的影響,高中學生不像中小學生一樣想表現愛張揚,學生更傾向于自我領域的沉思與探索,在晨讀時表現為不愛大聲誦讀,傾向于默讀默記或者低聲誦記。
此外,學校層面也缺乏精細化管理。許多學校管理層面沒有宏觀的大局意識,認為晨讀課只是語文英語老師的一節自習課,只要求語英老師到位管理,缺少反饋和管理細則,使晨讀成為粗放模式。
三、高效晨讀策略的探究與實踐
1、組織有序,明確指令
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預先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應該構建一個完整的晨讀知識體系,高屋建瓴,通觀全局,通過布置每一天晨讀的內容或豐富或壯大學生的語文知識,從而提升整體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應轉化為明確的教學指令,結合學生的識記特點與一節晨讀課的時間,在每一天晨讀之前利用黑板清晰地呈現出來。考慮到語文學科文史合一包羅萬象的特點,這個指令得講究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知識和素養的結合,同時要求這個指令是精細而明確的,這30分鐘的晨讀要達到背誦的目標還是熟讀的目標,要完成情感的訓練還是純粹的基礎知識的記憶,都需要在黑板上明確呈現,使每一個學生在拿起書本的那一刻就進入高效的有意義的晨讀。
2、敦促有力,落實規范
首先,從坐姿開始,要求姿勢端正,脊背挺直,雙手持書,為放生誦讀做好準備。
良好的儀態是精神飽滿的體現,教師要針對學生弓背趴坐、一手托腮、一手支頭、雙腿抖動,身搖晃等不良現象提出正確的要求,邊巡視邊提醒,反復督促,達到振奮精神營造班級良好誦讀氛圍的目標。
其次,教師應對誦讀的音量、語速、語言的清晰度等提出明確的量化指標。
“怎樣讀”是高效晨讀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抓手。教師宜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梯度的量化要求。語文素養優秀的學生,教師們不僅可以要求誦讀時做到字正腔圓、聲線圓潤,還可以在誦讀情感上做些播音主持方面的提升。語文素養一般的學生,則重音量與語速的提醒,教師可以以鄰座前后左右四位同學都得聽得到誦讀聲音作為音量要求,既不提倡聲嘶力竭折耗精力的誦讀方式,也反對聲如蚊蚋無法促進記憶的誦讀模式。在語速上,禁止學生慢條斯理、拖音誦讀,要求提高語速,通過促進思維活力。對極少部分語文素養較差的學生,教師們在語速、音量的要求上,還應關注口齒的情緒度,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3、檢查表彰,反饋多元
高效晨讀初期,教師們應以鼓勵表揚部分晨讀狀態良好的學生為主,教師們在走過學生座位時可以指名簡單地贊揚幾句,例如:“某某某同學聲音響亮”“某某某同學情感飽滿”“某某某同學讀得鏗鏘有力”等等,通過鼓勵表揚,穩定一部分同學誦讀的積極性,同時以部分帶動整體,讓優秀的誦讀方式影響周圍同學最后刺激全班同學,達到全班同學士氣高漲精神振奮的良好的狀態。
高效晨讀的平穩期,教師應重視個別誦讀習慣較差的學生的培養。任何一個班級總有幾名誦讀習慣不夠良好的學生,教師們應對這類學生有力敦促,監督修正。例如:對個別精神狀態差、昏昏欲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起立誦讀,指導誦讀,教師應該站在學生身側,不斷敦促,在聽到學生的誦讀達到相應的標準后,可以讓學生坐下來誦讀。在這個階段,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責任心,對學生規矩的培養不能淺嘗輒止,要與學生不斷磨合提醒,最終培養學生規范有序的良好誦讀習慣。
總之,只要我們的晨讀課能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敦促、有評價,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做到有檢查,有管理,學生自身能夠做好自主管理,自我約束,并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們就能充分利用好晨讀,構建高效晨讀課堂,使晨讀課更好的服務于教學,“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讓郎朗書聲響徹整個校園。
參考文獻:
[1]李莉.高三語文晨讀策略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28(5):135-137.
[2]黃娟.優化晨讀,提高學習成效[J].基礎教育研究,2018,494(1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