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琴琴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能夠進行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能夠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制度的完善程度,協調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從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仍存在著較多的不足,而這些不足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質量。本文將主要針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過程中的不足及其優化措施展開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不足及優化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原則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遵從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內部控制能夠更加有效,更加科學的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
(一)符合國家法律要求
遵從法律的要求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其遵循法律的規章制度,合理、合法的對單位各個環節進行管理。
(二)與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實際情況相匹配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其與單位的發展實際情況相匹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保證其收集到單位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有效數據,并根據數據對自身進行改進與完善。
(三)主次分明原則
把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的重點內容,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能對影響單位發展的重點環節進行有效管理,短時間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且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把握主次能更好的降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人員的工作壓力,提升其工作效率[1]。
(四)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效益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單位內控能夠更好的協調單位員工的工作情況,提升項目的完成效率。以及能夠有效的鼓勵單位員工積極的完成自身工作,營造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不足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結構優化程度較低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崗位是偏少的,造成單位在日常的工作中出現一人兼多職,甚至于一人兼多種不相容職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難以保證單位職員能夠更加高效的完成自身的工作,影響單位員工的工作效率。
(二)行政事業單位監督不到位
行政事業單位監督不到位是導致單位員工工作效率低下,單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政事業單位監督主要分為內部監督以及外部監督兩個部分。單位外部監督主要是由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以及審計人員等方面的人員組成,其在進行外部監督的過程中,多數是從整體角度對單位發展情況進行監督,這種監督難以更加全面的對單位發展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單位的內部監督則是由單位部門人員進行自我的監督以及相互的監督上,由于員工之間較為熟悉以及自我監督的意識較差,造成內部監督具有較強的自由度,其監督數據的真實性存疑。
(三)內控環境不滿足單位內控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環境上的不足是導致單位內控的基礎,其質量與內控實施質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環境上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單位員工對于內控的重視程度不高,造成其在內控制度實施的過程中配合程度較低,難以保證內控制度能夠更加有效的落實到實處。以及單位管理層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較低,沒有制定相應的鼓勵制度輔助單位內控管理制度有效實施。第二,在單位發展過程中部分發展環節存在責權不明情況,造成管理漏洞,難以保證單位內控制度能在管理漏洞處有效實施。
(四)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滯后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單位的數據管理質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后,行政事業單位所面臨的外界環境以及內部環境更加的復雜多變,為行政事業單位信息收集帶來一定難度。而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提升信息收集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為單位內控提供更加高質量數據支持的有技術。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引進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多數依靠傳統手段進行信息的收集,或者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簡單人工進行模擬。信息化管理流于表面,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
(五)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執行力度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較低主要是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編制多是財務管理人員,其制定出的制度與單位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并不完全符合,制度難以執行。第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單位員工間上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員工重視程度較低,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也較低。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控制體系
(一)不相容崗位分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員工工作質量
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結構,將不相容崗位進行分離。如,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登記明細賬人員與登記總賬人員工作能夠進行有效地分離,從而降低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制作假賬,貪污腐敗行為。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職員能夠各盡其職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工作。
(二)提升內外監督質量,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監督有效性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監督質量需要從外部監督以及內部監督兩個方面入手。提升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外部監督質量的過程中需要外部監督人員對單位需要監督的環節進行分級,主次分明,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外部監督人員能夠更加有效且把握重點對單位發展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質量,可以建立抽查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質量進行定時測評。以及建立網上登記平臺,保證單位員工將每日工作情況進行上報,從而保證單位管理層能夠通過網上平臺對員工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環境
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對單位員工進行有關內部控制管理重要性的知識宣傳,提升單位員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環境的重視程度,以及完善相應的監督制度,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監督制度能對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視程度。第二,相應的內部控制鼓勵制度,將單位員工的利益與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結合,從而提升單位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保證單位員工能夠按照單位的要求實行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三,行政事業單位對自身發展中各個環節的責任進行細化以及分級,保證不同級別以及不同部門的員工都有明確的責任劃分。從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員工能夠以更加負責的態度面對自身的工作,提升自身工作的效率。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員工能夠在負責的工作環境下進行自身的工作。
(四)提升信息化技術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中的應用質量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信息化的質量,能保證單位信息化技術能對單位內部控制實踐數據進行實時的收集,對單位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提升行政事業單位信息透明度,保證單位管理層能夠根據數據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提升工作效率。第二,完善信息反饋平臺,保證單位職員在單位活動中,及時發現單位內控管理中的不足,并及時的進行反饋,輔助單位管理層更好的完善自身內部控制制度[3]。
(五)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是保證內部控制能發揮其應有作用的重要手段。行政事業單位提升自身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過程中可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編制團隊,保證單位發展各個環節的人員可以對內控制度中的不足進行反饋,從而保證內控編制團隊制定的內控制度是符合單位實際發展情況的。第二,優化單位績效考核,將單位員工內控制度的執行力與單位員工自身利益相互結合,從而提升單位員工對于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保證單位員工能夠更加配合單位內控制度的實施。
四、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能從多個角度綜合性的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綜合質量,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為人們以及社會服務。但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的不足,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探索與完善,以保證其能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戴蘇.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3):87-88.
[2]馮艷輝.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點思考[J].財會學習,2017(4):253-253.
[3]陳汪云.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7(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