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平
摘 要:首先介紹了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寫作存在教學困難的現狀,隨后對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做了簡單介紹。文中具體介紹了讀寫結合的三種操作途徑,分別涉及到教材與教師兩個方面。現代多媒體的技術支持以及傳統方法多寫多練,為讀寫結合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在具體教學中的開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
閱讀與寫作兩部分歷來是語文科目中學生學習感到吃力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現“事倍功半”情況的部分。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好奇心較大,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提高成績的辦法要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嘗試一些教學方法,以免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將閱讀和寫作兩部分有機結合在了一起,在同樣的教學時間內收獲兩種教學效果。既充實了課堂,也能夠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探討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以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立足教材,明確課堂教學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該堂課的性質。無論是閱讀指導寫作課還是寫作指導閱讀課,都應該有一個居于主要地位的部分。閱讀指導寫作課是用閱讀理解的方式分析一篇文章,從中找出與寫作相關的知識,如文章布局、遣詞造句的方式等等供學生參考學習。寫作指導閱讀課是通過寫作的方式感受一篇文章是怎么樣產生的,從實踐中學習閱讀的分析方式。重點明確的課堂給學生極大的學習方向性,有利于進行具體的課堂學習,避免學生陷入沒有重點的囫圇吞棗式的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背影》這一篇課文時,可以將主題確定為寫作閱讀課,提高學生寫作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觀察題目,能夠得到如何從文章主題和文章內容提煉文章標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寫作內容的高度概括能力。分析課文的語言,從中可以學到簡潔細致,質樸典雅的寫作語言。提高學生在寫作中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避免華而不實和空洞乏味語言的出現。從課文的布局安排中可以看到課文主次安排有序,行文流暢,可以使學生學習如何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行文思路,避免頭重腳輕等不規范寫作布局的出現。
二、利用技術,擴大學生素材積累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上越來越普遍,但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大部分時間只充當單機ppt播放器,不能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讀寫結合的語文訓練中,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練習材料,另一方面能為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種類繁多的閱讀與寫作素材。閱讀變多,使學生不再為寫作時無話可說而擔憂。寫作練習變多,使學生站在作者角度看問題有更加清晰的解題思路。可見多媒體手段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中能夠發揮極大的優勢作用。
例如,在平時語文課堂上,急用多媒體技術提前搜集同類素材,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做展示,在對比中找出共性,利用共性開始寫作練習。從閱讀材料出發,立足材料共同內涵,提煉出自己能夠應用的主題。無論從相同還是相背的方向,都可以嘗試一篇寫作練習。還可以鍛煉學生從多個角度確定寫作立意,不止局限于正面反面兩個層面。開拓創作思維,探索更多寫作方向的可能。
三、增加練習,提高解題熟練度
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練習。只有知識的輸入沒有知識的輸出會使學生走向套路化、模板化的圈子中。盲目套用他人思想成果,沒有自己的思想,寫作呈現僵硬化局面。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增加寫作練習,一方面幫助學生對吸收的知識能夠消化吸收化為己用,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寫作速度有所提升,在更短時間內進行作寫作創作。增加閱讀練習,能夠使學生對解題思路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提高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
例如,給學生展示一段材料,分別做擴寫和縮寫練習。擴寫練習能夠使學生對文章脈絡有更好的把握,縮寫練習能夠加強學生對寫作主題的把握。通過閱讀材料,讀出其中的布局脈絡和主題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有更好的發揮。還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有一定要求,只依靠教師在課堂上以及作業批改中獲取知識提高是不足夠的,在課外的閱讀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閱讀名家著作,經典文學等作品,向著名作家學習寫作技巧,提高自己寫作水平。對具體作品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對作品主旨及作品架構理解更透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天然的優勢,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文本練習,一種練習能夠同時學習到兩種題型的解題練習。在教學中,采取以教材為主重點明確的方法為主,另外通過多媒體技術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輔以一定強度的閱讀寫作練習。在實踐中切實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南小妍. 初中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伊犁師范大學,2019.
[2]李虎娃.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踐策略[J].甘肅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