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晨楠
摘 要:應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究性過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物理實驗將學生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中學物理、物理實驗教學、創新型人才、探究活動
認真分析和總結實驗教學的得失,探討如何做到以生為本,激揚生命。怎樣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探究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將直接影響整個物理教學。我認為一堂完整的物理實驗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活經驗導入,創設實驗情景
實驗是導入物理課堂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在實驗導入時,我們應創設實驗情景,提供新奇、刺激、反常的現象,當這些現象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時,好奇心就會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渴望解決疑問。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說過“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巧妙地運用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體等進行實驗。這樣開展實驗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紙張是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我們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導和啟發學生做很多的物理實驗,其演示效果明顯,為教學服務。(1)物體具有慣性:需要的其它器材有文具盒,文具盒放在紙上,迅速地抽動紙片,文具盒保持靜止,文具盒具有慣性。(2)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需要文具盒一起實驗,文具盒放在紙上,慢慢地拉紙,文具盒由靜止變為運動,因為文具盒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改變文具盒的運動狀態。(3)大氣壓的存在:用一張紙與杯子、水配合。水和紙不會掉下來,由于表面受到向上的大氣壓。(4)流速大壓強小:雙手將一張薄紙的一端接觸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紙的水平方向吹氣,手中的紙會飄浮起來.因為紙上方的空氣流速較大,壓強較小,下方的空氣流速較小,壓強較大,產生了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壓力差舉起紙。(5)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使用的其它器材有杯子和水。在水中滴入少許紅墨水變成紅色,紙插入水中,過一會兒,插入水中的紙也變成紅色,說明水分子是運動的。(6)光沿直線傳播:把一張紙對著太陽光,紙的后面出現影子,說明在空氣中光沿直線傳播。(7)光的折射:一張紙、杯子和水,一張紙折成紙條,插入水中,水中的部分向上彎折,說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發生折射。
二、教師充分準備,做好演示實驗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蔽锢韺嶒灲虒W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實驗教學能否高質量的開展,教師仍是幫學的關鍵。
1、實驗教學不局限于課本,而要開拓思維,走出封閉的課堂,走進生動的生活。努力追求教學形式上靈活多樣,不墨守成規的照搬照套,更不迷信權威,而是大膽實踐,大膽創新,用實驗教學的新課程理念來指導物理實驗教學。物理教師完全可以自己引導學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素材,根據物理原理建構模型,重新創設實驗。這既使物理實驗顯得生動有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同時還緊扣了從生活走進物理。
2、自制實驗教具,充實實驗課堂,真正讓物理走向生活。例如:在演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時,可以補充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取一個大家常吃的大蘿卜,中間攔腰一切,取其帶根一半,中間挖空,然后將其用力按在潔凈的平底盤子里,這時,拎起蘿卜根,會連盤子一起帶起,用很大的力才能將它們分開,由于所用的材料極為簡單,又來自學生身邊,學生極想弄清其中原因,教師趁機分析引導,使學生真正明確地認識到了大氣壓的存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自制教具經常出毛病,但它卻比用仔細調好的儀器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三、小組合作,科學探究
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分組實驗,每個人都有操作機會;在演示實驗中,可讓部分學生配合教師一起完成實驗,條件許可時,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課外小實驗更是學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學習量筒、彈簧秤、天平等知識后,可布置小實驗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測力計等,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很高,效果一定會更好??傊瑧M量多給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這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教師要加強主導,既不能統得太死,又不能放得太松,努力創造一個活躍、快樂、緊張、有序的良好氛圍。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1、加強示范操作。學生對教師的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動作技能的最初階段,可減少實驗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掛圖、示教板、實驗小組長等形式。2、指導學生操作。實驗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獨立操作、小組協作操作,放開式討論操作等。采取何種形式,要視實驗內容而定。在實驗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好的及時肯定表揚,使每一個學生都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3、引導學生創造性的操作。如學生通過做《測定小燈泡功率》實驗后,可布置:只有電壓表,無電流表,其它儀器自選,測定標有2.5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在給定條件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完成實驗操作,這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操作能力。
四、重視課后活動,力求豐富多彩
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為了鞏固學生實驗技能,可以按照教學進度計劃,精心設計課外活動的內容。舉辦綜合性實驗競賽,將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群眾性融為一體,如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活動比賽,在科技上把好的作品進行展覽;可進行物理知識競賽和進行科普知識講座;還可進行有學生參加的物理小實驗表演等。當然活動中要有明確的目的與計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例如:在學習了光的色散后,我發現很多學生很快就忘記了白光由七種色光組成的。我們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做了一次人造彩虹。當學生總結出要背對陽光才能看見彩虹的結論。從此,在學生的心中彩虹再也不是科幻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了;如在學習了物體的浮沉條件后,安排學生回家用鹽水和雞蛋繼續做實驗;如初二學生學習完光學和透鏡知識后,就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攝影,開展整個年級的各種主題攝影比賽,攝影可以分為:攝影發展史及其流派,攝影原理知識競賽、攝影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動。如學完電學知識后,舉行一次“自制直流電路接線板”的競賽活動,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用串、并、混聯方法把三個燈泡接亮。分組分別接力領取試題,畫電路圖,安裝,讀數,優勝者給予獎勵。
總之,物理實驗將學生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搞好物理實驗教學既有利于培養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實際動手的能力,又有利于激發他們刻苦鉆研的科學探究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現實的實驗條件盡可能的靈活運用實驗,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蔡鐵權,科學實驗教學與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張大昌,新課程理念,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