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華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傳統的婚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夫妻離異現象日益增多,農村中學里的單親子女也隨之增多。而由于家庭環境的突變,有很多單親家庭子女或多或少的會存在著一些心理創傷,嚴重的甚至出現心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家庭、學校和教師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對策
一、農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要說單親家庭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尚還年幼的子女。在懵懂的時候,家庭遭遇巨變,沒能給孩子反應和接受的時間。有很多青少年在父母離異多年后,心理的心結都沒得到開解。在經過實踐、分析和積累之后,筆者也發現單親家庭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著以下的特征。
1.自閉、自卑。父母離異后經濟狀況的變化、撫養費的分流、家庭中長期爭吵的環境等等,都是造成青少年自閉和自卑的重要原因。例如,由于家庭條件不如以前好了,擔心別人開始看不起自己;或者是在父母相互推卸撫養責任中,感覺自己沒人愛,從而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相應產生了自閉心理。久而久之,不愿意和別人溝通,正常的人際交流溝通也變得困難,很容易導致學生性格出現缺陷。
2.孤獨,具有暴力傾向。父母離異之后,孩子缺少完整的家庭關愛,常常看到家庭和睦的伙伴在父母面前撒嬌,而自己的家庭卻是不再圓滿,自己想撒嬌也感覺無人理睬,內心壓抑,由此而產生濃濃的孤獨感。尤其是那些父母在離異之前經常爭吵的家庭,孩子長久以來感覺自己家庭面臨破碎,這種危機感會慢慢會發展成安全感的缺失。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在與他人交流交往時,則會經常出現一些危險的暴力傾向,這些行為大多是由于害怕,而產生的過度反應。
3.多疑、不合作。這類學生通常是父母沒有做好教養的責任,經常打罵孩子,使得孩子不愿意相信任何人,總感覺別人要害自己。尤其是再經過家庭重組的,這類孩子會對繼父母抱有更大的敵意。這類單親學生在學校,則是對老師和同學抱有很大的距離感,面對老師的表揚或者批評,都表現的漠不關心。對集體的事也是愛答不理,缺乏集體榮譽感。而另一部分單親學生的嚴重多疑反應,甚至會發展成不合作的逆反心理。讓做什么就偏不做什么,剛受到表揚轉眼就去故意破壞,喜歡和人對著干,經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二、造成農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是農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基本認識。離異父母很少與孩子真誠地溝通,農村地區很少有人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更不用說一些術語,比如“心理障礙”、“心理創傷”和“心理治療”等等,這是聞所未聞的,所以更別說給孩子的心理問題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了。二是學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這也是導致學生心理障礙逐步加深的重要原因。因為單親孩子突然缺失了父母一方的關愛,他們內心肯定有很多負面情緒。這時,學校的不重視,對這些學生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就很容易導致學生不愿意在學校上學,逃學情況嚴重。三是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許多老師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認為是思想品德教育。不理解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用說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有一部分老師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要認真去做時,才發現缺乏專業知識,無法操作。
三、改善農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關注家庭教育,父母應該重新獲得生活信心,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家庭中的變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課,父母必須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家長既然選擇離婚,就應該勇敢面對現實,并及時減少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而振作起來。離異父母應該冷靜理性,暫時放下矛盾,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孩子,正確教導孩子,讓他們了解到這是父母雙方的情感選擇,這并不是孩子的錯。另外還要注意孩子的教育,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生活與學習上的問題,并進行正確引導,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區分是非與善惡。
2.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提高學校教育的科學性。積極的為單親家庭學生建立檔案,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記錄,及時更新學生發展的動態。已達到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還可以讓各個老師定期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學習,并與家長定期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對于學生各個方面的問題和疑惑,給其及時有效的幫助。此外,因為有一些學生是不愿意正面和別人交談自己內心的煩惱,所以學校還可以創辦一個心理輔導室,讓學生能通過寫信、郵件或者電話的方式,向心理輔導室訴說自己的苦惱,給學生一個抒發他們內心情感的渠道。
3.心理疏導,“對癥下藥”。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的做好工作,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因為對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來說,遭遇過家庭的變故,會讓很多單親學生感覺自己和別人產生了差別,生怕會因為自己家庭不和諧而被別人看不起或者孤立。內心想正常交朋友,但又總是有擔憂,這就會導致這些單親家庭的學生逐漸對自己不自信,抑制了自身溝通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應該“對癥下藥”。一方面鼓勵單親家庭的學生多參加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同學和老師的重視。而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發現單親家庭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組織活動時,發揮自己的特長,指導單親學生為班級做好事,幫助單親學生在班集體中樹立威信和良好形象,從而讓這些單親家庭的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并且能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明白自身的價值。
4.完善社會保障,完善離異子女的監護權。一方面社會要多加關注單親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要考慮到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心理和發展問題。同時還需要了解到監護人是否有能力有資格,并且能為子女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是否能夠及時的關注子女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在農村社區中也要組織有關人員或者是設立相關組織,對單親家庭進行定期訪問,及時了解單親子女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和學校、監護人溝通聯系,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處理,把對單親家庭學生的關愛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健康的心靈才是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根本。在當前離婚率逐漸升高的趨勢下,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承擔起自身的教育責任,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顧學麗. 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其教育對策[A]. .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2]張向霞.農村初中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學周刊,2016(2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