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
入春以來,一場場森林火災,燒毀了一片片林區,也造成了人員傷亡和大量的財產損失……
重返現場涼山木里森林火災
“爆燃”前后70小時全記錄
一次上山撲火,30名蹈火英雄犧牲,四川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4月2日晚,木里山火的過火面積約達20公頃,起火點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區域,撲救難度大;4月3日早上已發起滅火總攻,并于當日中午進行人工增雨。
目前,犧牲的30名英雄,相關部門都已通過相關渠道上報評定烈士。涼山州政府決定,4月4日為全州哀悼日,全州范圍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經四川省政府請示,國務院批準,同一天,涼山州西昌市、木里縣將降半旗,向在撲救木里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0位英雄致哀。
澎湃新聞通過回訪幸存消防員、當地村民,綜合官方發布信息、公開報道等,梳理還原了此次火災從發現火情,到上山撲火,再到突遇爆燃,以及后續救援處置等前后接近三天的過程。
1.進山
3月30日17時許
發現疑似煙點,徒步過去要六七個小時
時間回撥到3月30日17時許。
天氣突變,烏云密布,不少立爾村村民聽到了驚雷的巨響聲。
立爾村駐村第一書記姬韋超記得,當時有領導們在工作群里提醒:注意火情。
很快,有村民發現了幾處疑似煙點。
防森林火災,在當地是一件頭等大事。
立爾村,位于四川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距離縣城100多公里、6個小時的車程。
對于木里而言,森林是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該縣幅員面積大,森林覆蓋率67.3%,活立木蓄積量1.17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是我國僅存不多的成片原始林區。
木里也是國家級貧困縣,森林資源是當地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張副主任從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十多年,他接受川報觀察記者采訪時也說,四川全省77.84%的森林面積都位于貧困縣,森林就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森林資源豐富,往往也意味著防森林火災的壓力大。
木里所在的涼山州,全州17個縣市中有12個縣市為國家一級火險縣,其中包括木里。每年冬季至第二年汛期來臨之前,天氣干燥,是重點防火時段。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木里森林火災之前,涼山州今年已發生21起森林火災,過火面積總共超過291公頃,約等于7000個籃球場大小。
立爾村位于海拔三千余米的山區,有6個村民小組、700余人,是貧困村。村里的脫貧攻堅作戰圖有這樣描述:受環境影響,全村168戶村民居住極為分散,交通不便,3個村民小組的生產生活物資靠人背馬駝。
多位村民說,立爾村有“撲火隊”,由本村村民擔任,鎮上任何地方有火情,都會去滅火,撲火隊員也有一點補貼,平時若沒火情,就正常巡查。
疑似起火的地方,在森林深處,從立爾村的最近居民點過去,只能徒步,要六七個小時。
村民們發現,雖打雷了,但下了不到一分鐘的小雨,有火情蔓延的危險。
當晚,立爾村6個村民小組組長都接到了火情信息,要求召集村民上山滅火。19時許,雅礱江鎮副鎮長、鄉黨委副書記和立爾村主任帶領第一批撲火隊46人,前去排查滅火。
立爾村甲爾組組長楊捌斤說,按照當地規定,每個組按照人口多寡,安排有“打火隊”,甲爾組有3名。
立爾村地理位置偏僻,不少地方沒有通訊信號或信號差。楊捌斤用對講機通知滅火隊員和1個護林員。之后,楊捌斤又接到通知說,火情還在蔓延,村里在家的人都準備待命,他趕忙通知村里的住戶。
3月31日凌晨1時許
今年已14次滅火作戰,凌晨時分再次出發
僅休息兩個多小時,31日凌晨2點,楊捌斤起床,打算安排村民上山撲火。
就在前一個小時,一支消防隊伍已開始集結。
張軍是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大隊長,他記得:31日凌晨1時,隊伍接到命令集結,約半小時后出發,6個小時后到了立爾村。
當地森林火災多,消防員也很辛苦。
張軍所在的消防大隊,從年二十九晚到大年初一,連續作戰兩天;休息兩天后,年初五又奔赴火場。今年以來,他們已參加14起滅火作戰任務。
木里森林火災發生前三天,他們剛完成在涼山冕寧的撲火。一位已犧牲的消防員朋友圈顯示,自3月28日后,他共發了三條,分別是:“昨天晚上上山,現在才下山” “這得洗幾次才干凈”以及“這點出發,又是木里,心中五味雜陳”。
澎湃新聞采訪發現,一天前,即3月30日,周六,很多消防員才得空跟家人聯系。
犧牲的27名消防員中,一人這天給家人發短信說,剛救完一場火,又準備赴木里救人,他怕家人擔心,沒說是去森林撲火;當晚22時許,一人跟在貴州老家的家人視頻聊天,正聊著,他突然說,“馬上走了,去救火了。”他的家人沒有太在意,“他救的火太多了,我們覺得無所謂。”
31日凌晨3時許,經過連夜艱苦跋涉,第一批上山的打火隊員有13人到了起火點附近。村民撒達扎什說,由于當時是晚上,對地形也不熟,電筒也差不多都沒電了,他們便就近休息,但大家都不敢真正睡。
3月31日8時許
上山前曾跟村民說:下午撲滅火后回來吃羊肉
31日凌晨4時許,楊捌斤去接村民前往指揮部。3個小時后,全組40多個撲火人員聚集到半山坡的臨時指揮部,其他村民小組數百人也陸續到齊。
8時左右,第二批參與滅火的村民們,帶著彎刀、小刀和一些簡單的干糧,出發了。
經過6個小時車程,消防隊員們也已抵達立爾村。和他們同行的還有縣林草局局長楊達瓦,后者長年工作在防火工作一線,原本要去西昌開會,但他得知有火情,推掉了工作。
西昌大隊大隊長張軍說,前一天,火就發生了,部分村民也到過火場,想去滅火,但群眾不是專業的,缺乏專業能力、專業器具等,只能在距離火險較遠的位置觀察。
消防隊到了立爾村,意味著很快接近火線,就要開始戰斗了。張軍表示,他們的裝備并不簡陋,是國內人工滅火領域的一流裝備;隊員也是專業的,平時有嚴格訓練。
立爾村駐村第一書記姬韋超發現,消防員們都在吃泡面,跟他們的教導員說,“你們天天這個方便面也不行,我們這里有稀飯、饅頭,干脆你們和我們一起吃,他們說不用了。”
負責后勤的駐村干部林志明至今記得,這些消防隊員穿著整齊,“長著娃娃臉”,比自己孩子大不了多少。有些消防官兵可能剛畢業,背著東西走路顯得有點吃力。
吃完泡面后,消防員上山。一段村干部手機保存的視頻顯示,消防員列隊上山時,有人叮囑他們:“你們注意安全啊!”
姬韋超記得,消防員上山前,還跟村民說:今天下午把火打滅了,殺兩頭羊,下午回來吃羊肉。
3月31日16時30分左右
消防人員分為三組,計劃對火場合圍
走了五六個小時,31日下午3、4點左右,楊捌斤和村民們來到一處高處,看見了火場的煙點,“看起來并不大”。
前面是懸崖,沒法直接下去靠近火場,他們只能繞道從側面靠近,并準備砍出一條隔離帶。
另一邊,經徒步8個小時后,消防隊到達火場上方一平臺位置,等待命令。
事實上,消防隊也帶了無人機,準備用無人機對整個火場態勢觀察,主要觀察明火,以及火場的態勢、山勢、植被、林向等情況。
然而,無人機飛起時,根本看不清。張軍說,海拔太高,木里溫差大,導致無人機鏡頭起霧,甚至出現冰晶,只能看到霧蒙蒙一片。
與此同時,張軍和副隊長沿著火場山背的一條盤山路,去了火場的另一邊,想了解火場情況,并探尋是否可以從火場下方靠近,但到達后發現,那里沒有通往火場的路。
31日16時30分許,消防隊開始往回機動,山上隊伍分成了三個小組。
第一組,西昌大隊六中隊,由教導員的帶領,迂回到火場下方滅火。撲滅一段火線后,他們發現山崖上仍有兩三個煙點,但山崖高達十幾米,隊員無法靠近。
第二組,由四中隊指導員胡顯祿和三中隊排長劉代旭帶領,從火場側方迂回到一煙點位置實施處理。不久,火場情況基本得到控制,僅存山崖上有兩三個煙點。
第三組,由木里縣林草局局長楊達瓦等人帶領,迂回向火場機動,計劃一舉對火場實施合圍。
然而,意外很快發生了。
2.爆燃
31日18時許
“蘑菇云沖天而起,煙柱達到五六十米高”
17時50分左右,楊捌斤等人來到另外一處山頭,此處視野較高,可明顯地看到煙點。很快,他們看到,煙點處突然燃起大火,“像爆炸一樣”。
村民拍攝的視頻顯示,現場的熊熊烈火仿佛爆炸一樣,煙霧升騰到高空,蓋過了午后的陽光。楊捌斤大叫:“那里要是有人就全完了。”
從立爾村的位置往上看,姬韋超發現火點附近的天空被烏云籠罩,預感不妙,他立馬聯系上山的人員,得知發生了“爆燃”。山下的村民不停撥打對講機,統計人員情況。
而這時,靠近爆燃地點的消防員們,經歷的卻是一場生死考驗。
張軍說,在隊伍距離火場僅剩五六百米時,突發明火“爆燃”。當時,他的位置在火場南側,突然聽到一聲爆響,“蘑菇云沖天而起,煙柱達到五六十米高”。
形成的濃煙柱兩三分鐘后便往下沉,濃煙迅速覆蓋整個火場,火場呈扇面式燃燒擴散。
危難之際,四中隊指導員和大隊教導員分別采取措施帶隊避險。四中隊指導員成功帶領3名消防員避險,但教導員趙萬昆和三中隊排長劉代旭在避險時失聯。
“沒有幾秒時間,火一下從半山腰燒到山頂。”
郎志高是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四中隊消防員,他事后回憶說,當天經過約6小時的爬山,消防隊伍到了山頂,稍作休息,命令就來了。
郎志高所在的隊伍接到指令:所有人下山,向山下煙點方向進入,處理好兩處煙點。
這時,教導員讓郎志高和另一個戰友李班長留守山頂,一是看裝備,再一是在山頂觀察形勢。
隨后,教導員帶20多名消防員向山下的煙點靠近。
然而,不到半小時后,對講機里傳來聲音說,“有火復燃”,所有人立即向安全區避險。
“沒有幾秒時間,火一下從半山腰燒到山頂。”郎志高說。
大隊長用對講機一直呼教導員等人,再沒聲音回答。
郎志高說,山下的火很猛,很快向山上燒來,他和李班長不熟悉地形,后在當地幾位村民的帶領下,向山的另一側安全區方向避險。
緊急避險,回頭看到隊友絕望的表情
趙茂亦,涼山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二班副班長。當時,他和戰友一起,從山脊去半山腰,清理兩處煙點。
經約十分鐘撲救,兩個煙點撲滅了,而懸崖上還有兩處煙點,夠不到,無法撲救。
這時,趙茂亦的班長聽到聲音,從下面傳來,像是爆裂聲,他就爬上一棵高樹往下看,發現山下有煙。
趙茂亦立即向指導員匯報,指導員又向教導員匯報,說下面有火了,叫他們往右走,不要往左來。
指導員讓趙茂亦等人跟隨他往右避險,當他們走到溝底,再翻過溝底,到對面斜坡時,情況不妙了。
“當時下面的風聲,爆裂聲,還有煙,特別大的煙……(哽咽)火十秒不到就從山腳沖到我們的位置,當時我們的指導員大喊,快跑。”趙茂亦說。
趙茂亦等10人拼命往前跑,跑到一個山脊時,一棵直徑一米多長的倒木擋住了他們的道路。趙茂亦是隊伍中的第三個,他發現身后一個戰友滾了下去,“火太燙了,那溫度太高了,直接就從山腰滾下去。”
班長翻過倒木后,火勢更加大,指導員無法翻越倒木,“我們當時真的絕望了,火太大了”,“10秒鐘,我感覺就像一個世紀一樣。我感覺跑不出去。”
前方的戰友喊快跑,前面已經沒有火了。趙茂亦一把將指導員推過倒木,然后把身體蜷縮一團從倒木處往下滾,大火在他的后背灼燒。避險后,他第一時間呼喊身后戰友,無人應答……
最終,10個人中只有4人成功避險,“我們四個當時頭腦已經空白了”,在指導員的指揮下往山下走,“當時我們在一個懸崖上,直接往下滑”。萬幸,滑到溝底時,他們與六中隊成功匯合。
當時的情形仍在趙茂亦的腦海里縈繞,殘酷的絕望感讓他難以自拔,“當時我最后看了一眼,看到18歲的小戰士,當時他那個絕望的表情……四天了,我每天晚上都會夢見當時隊伍里那個18歲的小戰士,他在夢里對我說:‘班副,拉我一把!”
火災疑雷電引發,突遇山火爆燃
“可以說一兩分鐘的時間,瞬間就燃上去了,確實是人力無法抗衡,避險的可能性非常小。”
大隊長張軍表示,因地形、植被、氣候、風向等因素,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明火,但很少在沒有明火的情形下,會瞬間產生巨大的火團,非常罕見,“至少是我打了這么多年火,從來沒有遇見過的。”
央視新聞的報道顯示,著火點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復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火災發生后,州、縣兩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投入689人實施滅火作業。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30名撲火人員失去聯系。
據新華社報道,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周彤表示,據初步掌握的情況,撲救難點在于:一是火場海拔高,風大且方向不定,火勢難控制;二是木里當地地形復雜,尤其是雅礱江沿岸一帶山高坡陡,很多地方沒路,給滅火和搜救工作帶來困難;三是當地森林腐殖層較厚,火不易打熄;四是山上取水非常困難。
上述報道顯示,根據專家初步分析,此次火災很可能由雷電引發,在燃燒過程中可能還發生了“轟燃”現象,其突發性導致部分滅火人員避難不及時。
周彤介紹,木里火災最初規模屬于較大火災,應歸屬地管轄。當地先后組織了森林消防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當地專業救援隊伍參與撲滅,最多時救火人員達到700多人。
“應該說當地動員了一切力量參與滅火,專業隊伍的反應還是很及時的。”周彤說,初步了解到,“轟燃”發生后,救火人員分兩路撤離,其中一路成功逃生,而另一路不幸犧牲。
什么是“爆燃”?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研室主任白夜接受新華社采訪說,林火爆燃通常指爆炸性燃燒,和森林滅火平時說的“轟燃”相近,往往發生突然,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溫度極高。
對于造成爆燃的原因,白夜分析,一是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長期堆積后發生腐爛,進而產生大量可燃氣體,同時與腐爛的可燃物混合后,突遇明火燃燒導致;二是在陡坡、山脊、山巖凸起地形、鞍部、單口山谷、草塘溝等特殊的、較為封閉式的地形中,蔓延而至的林火使這些地形中的可燃物同時預熱、共同燃燒后所形成。
白夜說,在滅火救援時,消防隊員要偵察好火場,盡量避開危險地形、危險植被類型,避開危險的氣象條件科學撲救;發生險情時切記不要順風逃生,不要往山上逃生,不要經鞍部逃生等。有條件點火時,可跟進無剩余物的火燒跡地避險。實在沒有逃生辦法時可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包裹好裸露的皮膚迎火沖出火線。
3.救援
4月1日8時許
大部分遺體都頭朝上,“好像是在逃命的樣子”
至3月31日19時許,確認有30人失聯。
情況緊急,縣里在村委會召開緊急會議,縣委副書記帶隊,安排體力好且熟悉環境的人員,上山搜救。
山高路遠,地形復雜,搜救艱難進行。搜救人員一邊呼喊,一邊用對講機聯系,可除了回聲,沒任何回應。
相應地,其他系統也在行動,投入救援工作。
31日晚,西昌市各醫院接到指令,安排醫護人員和床位以備急需。西昌市3家三甲醫院迅速行動,安排20輛救護車,并在車上各自配備一個醫療組,由院長帶隊奔赴前線。
西昌市到立爾村的常規線路,需要繞道木里縣,全程要走10多個小時。為了爭取時間,錦屏水電站的一條快速通道被打開,急救車3個多小時就到了。
一切都在等待傷員歸來,然而直至深夜,也沒消息傳回。
4月1日凌晨4時許,帶隊領導和二十名消防員、三名地方群眾共24人前往山谷繼續尋找。
約4個小時后,第一具遺體被發現,接著第二具、第三具……在發生“爆燃”的位置附近,一片連站立都難以站穩的斜坡上,犧牲人員的遺體陸續被發現。
有現場搜救人員說,大部分遺體都頭朝上,“好像是在逃命的樣子”,有兩具遺體還緊緊地摟抱在一起。
4月2日14時30分左右
30名失聯人員全部遇難,其中27人是消防員
4月1日,木里縣多個鄉鎮接到通知,每個鄉鎮運送2具遺體。從遇難地點到最近的一處平坦地埡口,還需走好幾個小時。指揮部給村民們派發了包裹遺體的棉被和繩子,擔架則是村民臨時砍下木棒制作而成。
發現遺體的現場,楊捌斤去過3次,第一次是找失聯人員,后面兩次則是運送遺體。他哽咽說,草木幾乎被燒光,留下的煙塵依然嗆鼻,殘缺的遺體還帶著溫度,“都還是娃娃,太慘了。”
山路陡峭,村民們四個人抬一副擔架,運送一具遺體,左右還要四五個人手扶著,以免滑落。“我們要護送他們回去,不能出問題。”楊捌斤說,大家幾乎是一路流著淚,抬著遺體下山,也不知道累。
18時許,30名失聯人員的遺體全部被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之后,多個官網官博變成黑白,以示悼念。
次日凌晨,第一批23具遺體抵達西昌,眾多群眾自發在街頭守候,在道路中間放著菊花,有人點了白燭,白色的條幅上寫著“救火英雄一路走好”。運送遺體的車隊通過時,很多人高呼:“英雄,一路走好!”
2日14時30分左右,30名犧牲人員名單公布。
27人來自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其中干部4人、消防員23人;80后1人,90后24人,00后2人;黨員9人(含預備黨員1人),團員11人,青年7人。
他們的平均年齡僅23歲,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
另外3人為地方撲火人員,均為四川籍,一人是木里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一人是川林五處職工,一人是當地村民。
當晚,第二批6名犧牲人員的遺體,也被運送到了西昌。
剩余的一位,是立爾村49歲的老黨員捌斤。按家屬意愿,他的遺體于2日下午在村子里按當地習俗火葬了。晚上,十余名村民為他守夜至天亮。
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30名撲火人員不幸犧牲。包括27名森林消防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
在大家痛悼救火英雄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了疑問——海拔4000米的無人區,為什么要冒著危險去救火?就是一些樹木而已,值得消防員冒著生命危險去撲救嗎?
四川防火形勢有多嚴峻
四川是全國森林防火重點區,現有森林面積2.8億畝,森林覆蓋率為38.83%,森林面積居全國第四。特別是,四川森林資源集中分布的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為干旱河谷、干熱河谷廣泛分布區,防火形勢更嚴峻。以涼山州為例,該州共有17個縣市,其中有12個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與之相對,也有12個縣市為國家一級火險縣。
每年冬季至第二年汛期來臨之前,都是重點防火時段。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統計,僅以2016年為例,全省發生森林火災263起,其中2月至4月,共計發生209起,占據全年總數近8成。
為何撲救而非放任燃燒
生命最寶貴,但森林火災是不是就不該派人撲救,放任燃燒?
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張副主任已從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十多年,他表示,在森林火災中,撲救是世界主流,我國也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為應對森林火災的指導方針。
為何撲救是主流?“全世界看,大火帶來的不只是生態損失,更會對林區周邊城鎮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已退休的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老干部龍先生說:“我國居民居住區與林區大多犬牙交錯,一旦火勢失控,后果不堪設想。”
張副主任介紹,以木里縣為例,森林覆蓋率達67.3%,活立木蓄積量占全省的10%、全國的1%,以縣為單位居全國之首,且集中連片。人員失聯發生時,火勢尚未得到控制,蔓延速度極快,火場附近有村鎮,燒下去不只林子沒了,老百姓也要遭殃。
國外也有類似案例。2018年1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比尤特縣天堂鎮(當地為地中海型氣候,冬季干燥高溫,與木里縣類似)發生山火。即便當地政府全力應對,但最終仍有86人罹難、200余人失蹤,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木里火災區域為原始森林,如果火勢蔓延到集體林區,還要毀壞老百姓的財產。” 張副主任介紹,全省77.84%的森林面積都位于貧困縣,森林就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而木里縣正是國家級貧困縣。
國外是否就是任由山火蔓延呢?“我在巴西、美國和歐洲都接觸過森林火災應對課題,也聽說過不少因為撲救而導致人員傷亡的事故。”龍先生介紹,森林火災防控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總體上有兩派觀點:放任燃燒和人工干預(撲救),但具體執行中還是以疏散平民、積極撲救、設置隔離帶三大舉措為主。無論在哪,疏散平民、管制交通、派遣人員干預都是當地政府的第一反應,因為只要滅了明火就意味著撲救成功了一半。
那為何不設置隔離帶?相關行業專家表示,設置隔離帶有前提,就是火場要距離定居點、城鎮、交通干線較遠,且撲救人員有充足的時間砍伐樹木、清除地表可燃物。“這也是火實在沒法打滅時的選擇。”張副主任介紹,砍伐隔離帶一般在火線蔓延正前方、地勢相對平坦、風力相對較小、可燃物相對較少、森林稀疏、寬度盡量較大,一般40米至60米,個別的甚至上百米以上,砍伐出來也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
“我參加過2015年甘孜州雅江縣森林火災撲救,當時那里是樹冠火,蔓延得快。我們砍伐隔離帶時,火場距我們起碼還有四五公里,數百人輪流干,剛弄好隔離帶,火就到面前了。”龍先生表示,木里森林火災為地表火,林下可燃物較厚,火場山勢陡峭,隔離帶作業極為困難,“我看了視頻,山坡坡度起碼五六十度,作業難度太大了。”
參與撲救的人員專業嗎
機構改革之后,原武警森林部隊移交給應急管理部門。在四川,各地還依據實際組建本地撲救隊伍。此次木里縣遇難者中,27人為森林消防人員(隸屬原武警森林部隊西昌大隊),2人為林業職工,1人為地方撲救隊員。
武警消防人員專業性自不必說,須經過專業培訓才能參加撲救。經驗尚淺者,多數在火場只從事火場值守、煙點清除工作。
“其他的我不敢講,攀西地區撲救隊,專業水平沒得挑。”張副主任介紹,涼山州12個一級火線縣的地方撲救隊員,均由18周歲—55周歲、初中以上文化本地勞力中選聘,每年集訓和在崗半年。多年來,四川撲救森林草原火災,涼山州撲救隊員均參與其中。如2018年,涼山州當地撲救隊就曾支援過甘孜州雅江森林火災撲救工作。
“即使這樣,誰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張副主任表示,直面火災,意味著撲救人員就要直面風險。特別是,山區多變的風力。
“我們有句話叫做‘十火九風’,也就是森林大火中基本都伴隨有大風。”龍先生說,四川地形崎嶇,這些山風、谷風在日落前后會受到光照、海拔帶來的溫差變化影響,突然風力大增、風向驟變,火勢隨之反復、蔓延,“最夸張的一次,我在雅礱江邊上,見過大風把火球吹了四五公里遠,而且一旦燒起來,火場中心溫度有兩三千度,再專業的消防員、再好的設備也沒用的。”
2013年6月2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亞內爾山發生一起雷擊引發的森林火災。與木里縣火災類似,在撲救過程中,一支20人的撲救隊伍遭遇風向轉變。即便撲救人員動用了防火帳避險,但全隊20人中除了那名因為觀察火情提前離開者,剩下19人無一生還。
春季歷來是我國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多發期,數據顯示,近5年來35%的森林草原火災集中在4月份,重點林區防火形勢嚴峻。
今春,北方多地溫度偏高、降雨偏少、大風天數多,防火形勢嚴峻。再加上清明節用火高峰火險隱患較多,疊加春耕生產等因素,火源管控難度大。
入春以來,中國多地山火頻發。
山西沁源森林火災撲滅任務完成 6人犧牲
3月14日,山西沁源縣沁河鎮南石村發生森林火災。截至4月5日,山西沁源森林火災撲滅任務完成。在撲救沁源縣沁河鎮南石村森林火災中英勇犧牲的6名同志被批準為烈士。
呼和浩特突發山火 300人撲救5小時明火被撲滅
4月5日14時30分許,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古路板村(舊村)附近突發山火。接報后,專業防撲火隊員、森警及周邊村防火隊員近300人參與撲救。據統計,此次山火過火面積約150畝,未造成人員傷亡。
北京市懷柔區發生山火 明火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
4月4日20時48分,北京市懷柔區寶山鎮下坊村發生山火。火情發生后,國家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和地方專業撲火隊、消防支隊共同趕赴現場撲救,至凌晨5時20分,明火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
遼寧大連喬山墓園附近發生山火
4月4日上午,喬山墓園附近發生山火。由于風力較大,火勢蔓延速度較快。大連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積極組織救援力量奮力撲救。
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突發山火 明火已基本撲滅
4月3日13時許,河北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南山中段突發山火。目前,明火已被基本撲滅。經初步調查,火災系當地住戶溫某燎廢銅線引發,火借風勢,逐步蔓延,嫌疑人已被控制。
湖北隨州一林場發生火災 消防員奮戰近9小時撲滅
4月1日,湖北隨州市隨縣一林場發生火災,當地消防員歷經近9個小時奮戰,成功撲滅大火。
疑因村民燒秸稈引發山火,鶴壁兩護林員犧牲
3月26日,鶴壁市鶴山區高洞溝發生山林火災,姬家山鄉護林防火隊杜法軍和姬有生2人在撲火時犧牲。據初步調查,火災起因是當地一村民在田地里燃燒秸稈,起風后,火借風勢,引發山火。
森林滅火專業性強,火場環境險惡、瞬息萬變、險象環生,撲救人員時刻面臨生死考驗,是國際公認的高危高難行業。
撲救沁源森林火災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火點多、火線長;二是山區氣候復雜、影響大;三是森林比較茂密,進入火線的道路難走;四是氣溫持續回升,持續3—4級西北風,風向總在變化。涼山木里森林大火救援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造成慘重傷亡。
業內專家表示,“爆燃”就是爆炸性燃燒,和“轟燃”意思差不多,往往發生突然,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等現象,爆燃時產生的溫度極高。造成爆燃的主要原因一種是林下可燃物突遇明火燃燒導致;另一種在陡坡、山脊、草塘溝等特殊險境地形中,多種可燃物同時共同燃燒后所形成。溝塘火的燃燒模式行為是順溝火快,陽坡火猛,燃燒強烈,易形成爆燃。遇有窄溝塘溝、山脊線、向陽坡的凹陷處、石崖植被結合處、喬灌草繁茂混交雜處、幼林、灌木林密集處,特別是密度在0.8以上中幼針葉林、灌木林、灌草相連和火場小環境風與火場主風方向不一致的亂流區“林火”,這些地域遇火燃燒時,必生高危險火勢,這種情況下要能讓則讓,能避則避,不可逆險面戰。
爆燃可以預測并可采取預防措施。一是科學撲救,勘察好火場情況,盡量避開危險地形、植被類型和氣象條件;二是緊急避險,切記不要順著風向,也不要往山上或者經鞍部避險,要迎著火頭方向快速沖出火線避險。
對于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而言,每一種火災的危險性都很強,相對來說,上山火、險境火、樹冠火、大風火、密林火更加危險。
上山火的特點是蔓延速度快,火頭燃燒猛烈,難控難滅,危險性大。特別是白天朝陽迎風處的上山火燃燒更為強烈,極易形成強烈的局部熱對流和“火爆”。如果此時滅火隊員迎火頭滅火或從山上向山下接近火線,或在燃燒火頭發展前方的山脊線上、山脊谷地、朝陽平緩坡位上滅火或開設防火隔離帶,都是十分危險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在此處滅火必遭傷害。
險境火是燃燒在火場高危險環境之間的火。在高危險環境下,火的行為變化激烈,火強度大,火勢發展方向多變,極易出現難控火、難打火和打不了的火。救援人員如誤闖危險環境中滅火,后果十分危險。實踐驗證,90%以上的火場人員傷亡都是由于誤入高危險環境滅火而造成的。
最大限度降低救援人員的傷亡,一是根據火場態勢選擇用好滅火戰法。每次滅火作戰都要按照“抓住最佳時段、選擇最佳地段、運用最佳手段”要求,火情不明先偵察、氣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規避,提高自身避險能力。二是最好把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堅持“預防為主、防滅結合”,深入開展森林草原火災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各地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對重點部位死看死守,切實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做好衛星熱點和火險預測預報。各級森林消防隊伍、航空消防飛機和地方專業撲火隊要靠前駐防,一旦發生火災,堅決做到“打早、打小、打滅”。
4月1日晚,應急管理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今年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將多地火險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這也是官方時隔三年再次啟動該級別預警。紅色預警是最高級別的預警提示,它的發布意味著在林區、牧區等地域從部門到公眾都應禁止一切用火,嚴格加強火源管理。最近一次的紅色預警發布于三年前的2016年3月。
為什么時隔三年后再次啟動紅色預警?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季東北、內蒙古等地溫度偏高、降雨偏少、大風天數多,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部分區域可燃物載量每公頃達60噸,高出國際公認易發特大火災臨界值的兩倍。此外,清明節是祭祀用火高峰,疊加春耕生產等因素,火源管控難度大,違規野外用火多,容易引發森林草原火災。
紅色預警的發布,意味著吹響集合號,拉響戰斗警報,應急管理部等部門全力打好防范、化解森林草原重大安全風險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意味著森林草原防火滅火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后,經受住了最真實、最嚴格的考驗,各項應急機制得到了最有力的檢驗和證明;意味著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進入臨戰狀態,全面啟動應急值守,主要領導親自帶頭,森林消防隊伍24小時備戰,一旦遇到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第一時間作出響應。
范強強:中國消防協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原主任委員
在森林大火中保護居民的生命安全
美國消防協會雜志NFPA? Journal 2019年3/4月號,刊登了專業人士托馬斯·戴利以讀者來信形式寫的文章,呼吁美國消防協會制訂有關規范,要求在可能受到森林火災危害地區建筑物設置建筑物外部水噴淋,以保護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托馬斯認為,我們有許多證據支持這種需求。2010年以來,森林火災在美國導致數百人死傷,燒毀數以萬計棟建筑物。
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西部各州森林火災各種損失達到高峰。據美國消防協會統計,2015年以來,美國以美元計損失最大的火災,都是森林火災。
2018年加州火災造成至少86人死傷,燒毀18800棟建筑物,大多數是民宅,成為該州有史以來破壞性最大的森林火災。
建筑物內的噴水滅火系統在遭遇風助火勢的森林大火時,無法保護建筑物。
2016年10月,加州圣羅莎的塔布斯火災把全屋都裝灑水噴頭、耐火等級4級的房屋夷為平地。
1998年,卡羅拉多州韋爾山1棟內部設置噴水滅火系統,名為雙駝鹿棚屋的大木結構(耐火等級3級)的建筑物因為有人縱火而夷為平地。
第二年該房屋重建時,業主沿整個屋檐加裝了外部水噴淋裝置。
外部水噴淋對建筑物保護的影響力,可以與幾十年前噴水滅火系統對高層建筑的相比。
上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美國發生了一系列震驚全國的群死群傷的高層建筑火災,使規范制訂團體提高了美國建筑和消防規范對高層建筑火災探測系統和滅火設施的要求。
盡管這些要求主要針對新建建筑物,但是許多州,包括路易斯安娜、內華達、佛羅里達以及許多市和縣都通過了法令或命令,規定這種提高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既有建筑物。
上世紀80年代,許多建筑物的業主和經營者,包括一些主要的連鎖旅館自愿按新要求改造了數以千計既有高層建筑中這些建筑消防設施。
其結果是,到上世紀90年帶后期,美國高層建筑的火災死傷和重大財產損失直線下降,以致其比率在全國火災損失中無足輕重。
建筑外部噴淋通常是沿邊墻水平設置,大面積覆蓋,不銹鋼型的,灑水噴頭往往間距很小。
美國消防協會標準NFPA13噴水滅火系統安裝標準允許,但不要求安裝外部水噴淋。
NFPA已經有一些關于實際要求的指導條款,見2019版的NFPA13第8.7條和11.3.2款,但是這些標準條款針對已設置了噴水滅火系統的建筑物而言,外部噴淋只是標準噴水滅火系統的增配設施。
然而,單獨應用的外部噴淋在對付森林火災中有已經證明的成功記錄。2007年明尼蘇達北部的哈姆湖和引火燧石小徑兩起火災,證明了外部噴淋的有效性。
在這兩起火災中,幾十棟安裝了外部水噴淋裝置的住宅幸存下來,而鄰近沒有安裝這種裝置的住宅燒毀了。
在更近一些的加州森林大火中,1名有先見之明的業主為自家房子安裝了外部水噴淋,發生火災時火焰近不了他家房子,而周圍的房屋都燒毀了。
西部各州通常根據森林火災風險給林地與城市的交界地帶分級,繪制地圖,供建筑和消防官員按法規評估火災風險。
這些西部和山地各州,除了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外,在采用建筑和消防規范的同時,也采用國際森林城市交界地帶規范(IWUIC),該規范對在可能遭遇火災的地區建造的建筑物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這些法規只是在2003年起才實施,數以百萬計的既有建筑物在建造時沒有考慮森林火災的風險。
而且IWUIC只是輕描淡寫地談及外部水噴淋的有效性,而事實上正相反,它非常有效。
最近,有人提出在2022年IWUIC的規范修訂時增加對森林火災危險性極大和很大地帶新建的3級、4級和5級(不耐火)建筑物要求設置外部水噴淋和其他水噴淋保護的議案,結果被否決了。
美國消防協會有機會成為制訂標準,要求在有森林火災風險地區的建筑物設置外部水噴淋,并付諸采用的帶路人。
2017年版的NFPA1141 荒野、農村和郊區土地開發消防基礎設施要求住宅有水噴淋保護,但沒提外部水噴淋。現在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面對森林火災的威脅,我們還要讓多少棟建筑物燒毀,多少人喪生,才采取行動,修訂我們的規范和標準?
王鵬飛: 天津消防總隊主任記者(退休),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公安局授予警營藝術家,知名畫家。
森林大火敲警鐘
不到一個月,我國南北多地發生森林火災多起。據媒體報道,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致使30名撲火人員犧牲。此前,山西和北京也曾發生受到全國關注的森林火災。3月30日中午12點23分,北京市密云區東邵渠鎮太保莊地區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達640畝。這起火災的起火點位于東邵渠鎮高各莊村,當地村民鄭某等6人在林地內修理水管時,不慎將水管下方土坑內的雜草點燃,引發山火。因風力大,數小時內,濃煙升騰,火勢一路從密云蔓延至平谷。
今年我國多地多發的森林火災,給人們敲響警鐘。4月1日18時,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預計4月2日至8日,北京北部、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四川南部等地森林火險等級將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在每年的森林草原火災高發期,部門聯合發布的森林火險預警雖已成為常態,但紅色預警仍較為罕見。據悉,最近一次的紅色預警發布于三年前的2016年3月。
其實,針對高危的森林火險,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已在近日發出緊急通知,對清明節期間森林草原火災防控工作進行專題部署。通知要求,采取超常規措施嚴控林區牧區上墳燒紙、焚燒秸稈、燃放煙花爆竹、點放孔明燈等行為,嚴格執行野外用火審批制度,嚴懲火災肇事者和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通知提出,嚴格落實衛星監測熱點核查“零報告”和2小時反饋制度,切實做好火災監測和境外火堵截,按規定及時上報火情信息。此外,應急管理部也發布提示,要求進山入園,需注意森林消防安全,做到進山不帶火,入林不吸煙。進山入園祭祀掃墓,自覺做到文明、綠色祭掃,以免引發森林草原火災。
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亦是社會非常關注的。根據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春防期間,歷來是中國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高發時段,1987年以來,全國共發生71起特大森林火災,60%集中在這一時段。此外,這組數據還顯示,春防期間還是野外火源管控最難時段,傳統民俗用火、祭祀用火、春耕生產用火交織,進山踏青旅游、采摘山貨、驢友穿越等活動頻繁,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災系由上墳燒紙、吸煙、燒秸稈以及燃放煙花爆竹等人為原因引發。
除了人為原因,不利的氣象條件、物候條件、基礎條件同樣是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近日,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便提出了相應的不利條件。例如,在氣象因素方面,包括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局地高溫、干旱、干雷暴等極端天氣可能增加等;而在物候條件方面,則包括了中國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蓋度明顯增加,林區牧區可燃物載量明顯增多,一些地方遠超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臨界值等。此外,在基礎條件方面,該辦也提出,中國淺山區林農交錯、林草相間現象十分普遍,田在山上、村在山間不同程度存在,加之當地民居木結構較多,存在“家火上山”和“山火入戶”形成火燒連營的風險。
作為一個森林大國,我國始終嚴肅對待森林火災,堅持"打早、打小、打了 "的基本撲救原則,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集結附近撲救力量迅速趕往火場,同時充分發揮航空護林防火的關鍵作用,實行地空配合,往往在火災發生初期就能將之撲滅。但對于火情復雜、瞬息萬變的森林火災還需科學施策,有效應對。與此同時,我國在林火監測和預防上高度重視,在重點火險區防火緊要期可以做到定點安排人工巡護,基本杜絕人為火種進入林區。
李競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防火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博士。
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的成因及其對策
1. 何為森林火災爆燃現象
2019年3月31日下午,在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的撲救過程中,受風向突變影響,發生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未及撤離,英勇犧牲,使人無比痛心。
爆燃是森林火災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經常(大火常見,但“爆燃”現象罕見)會發生的現象,在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森林大火中多次出現,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爆燃發生時,火焰以極快的速度向周邊蔓延,并在短時間內形成火球、蘑菇云等爆炸特征,火場溫度和有毒煙氣濃度驟然升高、能見度急劇下降,給滅火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如圖1所示為森林火災爆燃中形成的爆炸云團。因此,有必要對森林火災中爆燃現象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給出科學解釋,據此形成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指導森林滅火作業,保障滅火人員安全。
圖1? 森林火災爆燃現象
2. 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的成因
(1)可燃氣體的來源
森林火災爆燃本質上屬于一種化學爆炸行為。然而,如果僅從林木燃燒的角度考慮,其屬于固體燃燒范疇,理論上不會發生爆炸。爆燃現象符合可燃氣體爆炸的典型特征,而森林火災中可燃氣體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其一,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如落葉、枯枝、動物排泄物)長期累積、腐爛,形成局部的潮濕貧氧環境,在厭氧細菌發酵作用下生成以甲烷為主的可燃氣體,即所謂“沼氣化”過程。特別對于落葉性樹種集中的林區,此種效應更為顯著。這只是推測,并無數據和案例。在野外開放環境下,可燃氣體濃度很難升高到燃燒、爆炸極限。如果林地上可燃氣體濃度達表1爆炸極限范圍,即使不發生爆燃,此范圍內的一切動物也會很快中毒死亡(事實上,野外并無此情況,請查看CO等有害氣體的危害濃度),任何措施都來不及展開。關于爆燃形成的原因,請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乃安教授的解釋并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應對辦法。國內只有劉教授團隊做過此研究。
其二,火災的發生導致火場周邊溫度升高,大量未燃木材受熱之后首先被烘干,進而發生熱解反應(也稱脫揮發分),析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氣以及多種可燃烴類物質,如圖2所示。通常而言,林木密集度越大,火場溫度越高,則可燃氣體析出量越大,其蓄積濃度也更高。
圖2? 不同溫度下典型木材的熱解產物平衡
(2)可燃氣體的聚集與引燃
圖3從原理上解釋了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發生的基本過程。如圖3(a)所示,在山脊鞍部、山谷洼地、草塘溝等較為封閉的地形環境中,可燃氣體的聚集程度相對偏高,為爆燃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正常情況下,作為助燃劑,風由火場外吹向火場內,此時空氣與上述可燃氣體進行了充分混合,并在火場輻射、對流作用下被逐步預熱。當可燃氣體濃度達到其爆炸極限(通常為爆炸下限,如表1所示)時,混合氣已具備了爆炸的基本條件。而當風向發生轉變時,如圖3(b)所示,火焰裹挾高溫煙氣流向可燃氣體聚集區,混合氣中自由基濃度迅速升高并不斷激發鏈式反應導致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以數百米每秒的速度向四周傳播,形成更為廣泛的高溫區,導致所到之處更多可燃物被引燃,即呈現為爆燃的現象。
(a) 可燃氣體聚集和預混階段
(b) 引燃和爆燃階段
圖3? 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發生的基本過程
表1? 幾種常見可燃氣體的爆炸極限
總結而言,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發生的前提條件是林木密集,地面可燃物常年堆積發酵,且火災已達到較大規模,火場溫度極高。而導致其最終發生的直接原因一是地形相對封閉、可燃氣體聚集,二是風向突然變化、達到了爆炸極限的混合氣被引燃。歷史上大多數森林火災爆燃事故均滿足以上條件,這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以上解釋的合理性。
3. 應對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的對策
在分析了森林火災爆燃現象的成因之后,如何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在滅火作業中保證人員安全,是更為重要的任務。筆者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警惕不利地形和風向,及時預警撤離。在山谷、洼地、溝壑中進行滅火作業時應格外小心,特別當風向出現轉換跡象時,及時撤離現場,優先保證滅火人員安全。
(2)清理地面可燃物,降低可燃氣體濃度。如果條件允許,及時清理地面枯枝殘葉,既起到降低可燃物總量的作用,也可以降低爆燃發生的危險性。在火災距離較遠時,甚至可以受控地用火燒出一塊區域,即所謂“以火攻火”,不僅可以作為防火隔離,也相當于預先消耗可燃氣體,防止爆燃現象的發生。
(3)滅火人員攜帶可燃氣體報警器。考慮在滅火人員的裝備中增加可燃氣體報警器,如檢測到濃度超標應迅速報警,提醒滅火人員撤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