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力是指人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特質之一即為注意的穩定性,指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比較穩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對象的能力。低年級的孩子在聽課時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能專心聽課,這就導致孩子知識斷點比較多,影響到聽課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采取適當的方法來誘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注意力 穩定性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初入小學的他們自控力差,上課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需要老師多次提醒。若在課堂上出現“溜號”現象,則會影響聽課效果,學生也會出現知識斷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取合適的方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變得尤為重要。
起初,我只當他們剛入小學還不適應,可過了一段時間,這種現象仍是普遍存在,就這需要引起重視,想要從中探求一二。其實,學生的注意力與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學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緊密相連。我總結了幾點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孩子自身學習主動性不強,孩子在課堂上開小差而出現知識斷點,家長也不去深究原因,只是在家中給孩子查漏補缺,講解那些漏掉的知識點。家長的種種行為,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從而缺乏學習主動性,不愿意自覺地在課堂上汲取知識,從而影響自己的聽課質量 教學內容太過機械,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老師進行備課時,更多地依賴教參、他人設計好的教學活動,而缺乏創造性。教師借助教參來授課,每課的教學過程、環節就很類似,多次授課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在大量的講解中,教師沒有理清“教”與“告訴”的關系,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進行演練的機會。
以上呈現的三點原因是較為常見的,但從以上三點原因來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點關注到自己的教學行為,思考教學環節是否合理,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設立明確、有效的教學目標,從而找出合適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巧妙安排,避免無關事物的干擾
低年級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任何新奇有趣的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注意力被轉移。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些學生喜歡東摸西拿,不管是桌面上的鉛筆、橡皮,還是桌肚里的一張小紙,他們都能玩得不亦樂乎。可見,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較多時候受興趣影響,也會被一些鮮艷、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二、誘發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可知,他們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他們的有效聽課時間大約20分鐘。如果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的聽課興趣蕩然無存,注意力逐漸開始分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結合其心理特征,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慢慢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一)從“好奇”入手
低年級孩子對新鮮事物充溢著求知欲。在教授《大還是小》一課時,在板書課題的過程中,我將“大”字寫得很大,“小”字寫得小一些,那學生當時就產生好奇心,也就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慢慢融入課堂中,積極思考。教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不斷引導他們探索知識,發現知識,讓學生的注意力較快集中到課堂上。
(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穩定性有限,在一節課40分鐘內,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那么,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不讓學生分散注意力,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習興趣。除了教師提問,也可以進行同桌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注意力。還可以采用游戲、小組競賽的形式,在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興趣高漲。在語文教學中,也可采用以下的游戲進行教學:開火車、送信、送小動物回家、點燈等,使得學生在相對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維持一個良好的狀態進行學習。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過去的教學中,老師拿著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就開始傳授知識。可在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計算機的不斷發展下,絕大多數的老師采取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是一種綜合運用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愿意去學、樂意去學,他們主動去探求奧秘,積極進取,那教師就要積極引導,推動思考。
三、選擇刺激物來吸引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無法做到在40分鐘內完全集中注意力,當教師注意到學生要分散注意力時,要把握時機,可選擇口令刺激學生,如“小眼睛,看老師 小耳朵,聽老師 我們大家比一比,看誰做得最神氣” 或是學生懶于思考題目時,教師就獎勵積極思考的學生五角星或大蘋果貼紙,激勵學生開動腦筋,主動尋求答案 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在班里評選出“課堂小明星”,從而激發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成為班中的榜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時刻關注班里孩子的狀態,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慢慢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審視低年級學生學習上存在的注意力問題,為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提出建議,希望能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慢慢進行改正。“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不僅僅是低年段的教育教學任務,也是學生學習素養培養的重要基礎,若在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就會遺漏許多重要的知識點,知識出現斷點,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我會繼續關注這一問題,進行實踐和理論分析,希望能找尋更多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普適性策略。
【參考文獻】:
【1】彭小虎.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2】馮江平.兒童心理問題咨詢與矯正[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陳夢璋.小學生心理與教育[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作者簡介:陳雯梅(1995),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教師,本科,單位: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第七批學年課題“學生管理研究——低年級學生注意穩定性的培養”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7(18)XX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