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燕 莫沛涂俊
【摘要】高職醫藥類學生是新時代公共醫療事業的后備人才,他們是否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關系到公共衛生醫療事業的興衰。因此本文以高職醫藥類學生為對象,對其職業道德現狀的成因進行科學分析,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增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高職醫藥類學生? ?職業道德現狀? ?成因分析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1]。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新時代健康衛生工作的綱領。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2]近年來各種醫療糾紛頻頻上演,醫患關系愈發緊張,引發了一系列關于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激烈討論。“醫患關系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不能等制度完善,而是應當首先提高醫生的人文素養……造成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在于醫療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提高人文素質,無法解決醫患關系”[3]由此可見,作為新時代公共醫療事業的后備人才,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專業教育同等重要。對此,醫學類高職院校要積極響應新時代的號召,扎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醫學教育,德育為先。要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育列為醫學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內容”[4]。
1.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現狀
自2018年5月22日至2018年6月22日,本研究主要是面向全國595名高職醫藥類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方式進行。最終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現狀主要表現為:第一,對職業道德的重視不足,相比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少數部分學生認為職業道德對本職工作只是起了輔助作用,認為職業道德并不重要。第二,選擇職業的動機不純。大部分學生對本專業的選擇是出于喜歡和熱愛,是為了救死扶傷及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但也有一部分同學的對職業的選擇表示無所謂,僅僅是聽從了父母或老師的建議,有的學生則“隨大流”的盲目跟隨朋友或同學的選擇,有的學生則將職業視為謀生工具,看重的是醫藥類行業的高收入、高利潤。第三,職業道德意識薄弱。對于醫藥專業要求的職業道德規范,雖然大部分同學表示自己能夠遵守并踐行,但也存在少部分同學表示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有損個人利益,極少數同學表示不可能遵照執行本專業要求的職業道德規范。這些現狀足以說明,對醫藥類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仍存在不足和缺陷,需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
2.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的成因分析
醫藥類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現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來自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個體放松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2.1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同時,許多不良的社會風氣也隨之興起,比如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嚴重扭曲了部分從業者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導致部分從業者“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被忽視,醫護對象的權勢和地位成為從業者服務態度的標準,甚至有些從業者為了私欲開始收受紅包及拿取醫療回扣。高職學生年級尚小,價值觀尚未健全,是非辨別能力不足,對社會不良風氣的抵御能力不足。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更是令這些問題愈演愈烈。
2.2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環節問題多
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醫藥類高職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醫藥類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現狀來看,學校因素是醫學類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
2.2.1職業教育理念滯后課程設置上重技能、輕德育。由于醫藥類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專業學習任務繁重,許多醫藥類高職院校更多的將教學重點放在職業技能教育上。
2.2.2醫學類學生的責任歸屬不明確。學校在校期間還可以受到相關部門或者班主任輔導員的管理,但是一旦進入實習期,被分到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單位,學校則難以形成有效管理,關鍵的實踐時期卻變成了職業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帶”。
2.2.3教材選用缺乏現實性。公共課采用的是全國通行的本科教材,不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水平,不符合學生的求知特點。雖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但因其理論性強、內容廣泛,而無法貼近醫學類學生的專業實際,無法切實解決醫學類學生職業道德的現實問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實現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論認知轉化為情感認同,最終踐行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2.2.4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先進性。前蘇聯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說:“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妥善地運用教學方法。知識的明確下、具體性、根據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賴于對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然而目前大多數醫藥類高職院校因為學時的限制以及出于對高職學生人身安全的考慮,職業道德教育大多局限于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手段上也大多為傳統方式理論講授與PPT演示相結合,“教師講”與“學生聽”相結合,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行為離不開實踐的養成。
2.2.5教學保障制度有待完善。除了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意外,在時間上過于集中缺乏長期性,有關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大一期間,大二大三學生則不再開設相關課程。造成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過程發生了斷層,不利于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2.2.6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目前大部分醫藥類高職院校,把職業道德教育的任務視為思政教師或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卻忽視了專業教師以及其他教職工在高職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的德育功能。
2.3高職醫學類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斷下滑
在大學擴招的影響下,在招生規模不變的情況下,許多醫學類高職院校片面追求招生效益,招生的底線不斷下降,使得每年招生的學生的綜合素質呈下降趨勢,這就為管理和教學部門帶來了挑戰,特別是那些對選擇就業動機不純或者對職業道德不認可的同學,成為了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管理過程中的重點難題。有的院校只顧自身利益,不顧學生未來的就業與發展,無視招生條件,招了一些不符合專業要求的學生,比如護理專業卻招了色弱的學生。這既是對學生成長成才的不負責任的表現,更是自身職業道德失范的表現,這樣的院校又何以擔當起教育他人的重任呢?
3.關于加強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
3.1堅守底線,嚴守新生入學關
醫藥類學生今后從事的行業是與人們的生命與健康息息相關的,理應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這就要求每一個有志學醫、從醫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的,有一個端正的學習動機,為此,醫學類高職院校要加大對報考醫學類院校考生的動機考察力度,做好相關心理調查,對存在動機不端正的學生要及時干預做好引導;要嚴格入學體檢工作,對于不符合專業基本條件的學生要及時做好專業調劑工作;要做好大學新生職業道德教。
3.2通力合作,嚴抓人才培養關
在學校方面,學院黨委要提高重視,做好頂層設計,做到以黨風帶政風,以政風帶校風,以校風帶班風。積極營造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體系。要推動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的教師隊伍,積極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各科專業的相互融通,挖掘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深入發揮新媒體新技術對職業道德教育的輔助作用,創新教育模式,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打造豐富多彩的第一課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社團為依托,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道德教育主題活動。在社會方面,積極搭建與高職院校專業相關的實踐平臺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深入了解本專業提供平臺,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在家庭方面,通過微信、QQ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才能更好的因人施教,因村施教,才能更好的使孩子全面發展。
3.3合理增負,嚴把畢業出口關
根據教育部印發《關于狠抓精神落實的通知》精神,陳寶生強調,要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對于將來從事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醫藥類高職畢業生來說,更要嚴格過程管理,嚴格畢業考試紀律,嚴把畢業出口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講話
[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0頁。
[3]劉瑋寧,劉丹,鐘南生痛批“醫學人文淪落”,羊城晚報,2011-11-13(A01)
[4]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9]4號)
注: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現狀的成因分析[ 本文系2018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健康中國視閾下思政教師對高職醫藥類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路徑研究”(2018szk3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