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
【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中國革命建設的重要理論指導和前進方向,也是中國共產黨形成、建立、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近年來眾多的學者對中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理倫的結合與發展進行了深入仔細的研究,研究成果豐富多樣。這篇學術論文,筆者針對偏遠落后的貴州黔西南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和發展,馬克思理論如何指導中國革命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以其成果做引導,希望能對馬克思理論和中國革命結合的研究能增添有用的素材。為今天中國貴州黔東南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較好的理論成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黔西南
緒論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早期宣傳形式分析
十月革命的勝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發展。中國革命志士在對眾多社會思潮進行辨別和比較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我們對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有以下幾個共同之處:普遍受教育水平比較高;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他們都以救國為目的堅定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中國最早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李大釗先生。他在《我的布爾什維克觀》中滿懷信心的預言了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和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隨后他組織進步人士一起創辦了《每周評論》,介紹有關社會主義的思想和各個國家的革命運動。為后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革命的傳播與結合打下了堅實的陣地基礎,也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的宣傳提供了較好的方式和宣傳經驗。沒有前期馬克思主義的較好宣傳和發展,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落后地區的革命斗爭將困難重重,少數人民群眾對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自己本民族未來的發展是迷惘和沒有目標的。所以我們今天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貴州黔西南地區的傳播離不開對早期中國革命人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較深入的研究與推廣宣傳。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簡析分析
1.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是科學的社會
中國學者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得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具有實際意義的科學性。因此,中國的先進分子爭相對該理論進行研讀。而后,中國的進步知識分子發現唯物史觀有利于解決中國問題,有利于中國進行社會改造。有利于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我們在利用好馬克思理論思想來指引中國革命的同時,也指導了中國的國家建設和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革命與經濟建設更是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導,特別是我們貴州黔西南地區普遍落后,文化素質不高和發展滯后的情況下,運用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指導革命、老百姓能夠認可它,能夠從心里接受這樣的唯物史觀,接受它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與我們黔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革命相結合,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走出少數民族自己的勝利尤為重要。
2.剩余價值
馬克思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使剩余價值學說更加全面深刻。中國著名學者李大釗先生的《我的布爾什維克觀》一文,深入描繪和解釋了馬克思有關剩余價值的理論,認為資本家掌握工人創造的全部價值,只將一小部份分給工人,這部分只能滿足工人的基本生活,其余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對于資本家來說,他們增加利潤,擴大剩余價值的方式,第一種是延長工人工作的時間。,其二是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節約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資本家對于工人的掠奪必然會使得本應該在工人手上的資本逐漸轉向資本家手中,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使得資本主義難以為繼。隨后,李大釗又先后發表了《資本論入門》以及《馬克思經濟學說》等文章,對剩余價值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經濟學領域,而是把剩余價值作為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武器來進行傳播,這加劇了中國論唯物史觀的發展。對于馬克是主義理論對剩余價值的研究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黔西南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與發展的深入分析的一項就是要向少數民族人民講解資本家和地主是如何剝削他們,我們又將如何擺脫這樣的剝削和壓迫,推翻舊的統治社會,打倒軍閥地主,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建立全新的社會主義,任何一個中國人,包括少數民族人民,他們將是國家的主人,社會上的一切生產資料將屬于大家,大家不再為資本家和地主當奴隸,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對于剩余價值的研究是無法進行的,但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進入貴州黔西南地區后通俗易懂的講解,當地人民能夠理解和信服這個理論,知道自己被壓迫的根源所在,他們才能更好的參加到革命中積極推動本民族的革命發展。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在黔西南地區的早期傳播方式分析
一、黔西南地區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是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直觀下的自覺接受
貴州黔西南地區是一個偏遠落后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紅軍長征時經過這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是隨著紅軍的到來和宣傳隊的宣傳才走進了這片神奇富饒、落后但追求進步的土地。它為黔西南人民意識的覺醒提供了契機,中國共產黨對少數民族同胞一視同仁的政策,對當地的民俗民風的尊重,,使黔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紅軍,不一樣的共產黨,不一樣的馬克思主義,他們在紅軍的帶領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成為紅軍 隊伍中的一員,積極投身中國革命,作為他們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馬克思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溫暖,感受到自覺當家做主的幸福。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早期在貴州黔西南地區的實踐和發展是直觀感受下的自覺接受。雖然它的接受還不夠深入,但是這已經為中國少數地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已經開了個好頭。
二、革命斗爭中黨對貴州黔西南地區大力的理論宣傳和引導是取得巨大成果的重要方式
與紅軍的朝夕相處,使得黔西南地區各族人民認識到紅軍思想的偉大。他們在紅軍的感召和帶動下,思想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們不僅自愿給紅軍帶隊,還主動地為紅軍挑水,打草鞋。五十多歲王昌鳳老人積極組織二十多戶人家為紅軍搭橋。黔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對紅軍的的積極支持是紅軍躲避敵人堵截,順利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能夠勝利的偉大戰略保證。
紅軍長征結束后,黔西南地區的人民因為受過紅軍革命思想的影響,該地區革命隊伍迅速發展起來。這樣快速的革命形勢得益于紅軍在長征時,在黔西南地區進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建設。這一部分的革命武裝中的骨干力量,大多都是黔西南地區的有志青年,比如其中典型斗爭的代表黔西南地區布依族青年韋阿古帶領50多人在貞豐縣洛艾進行革命武裝建設,苗族青年熊亮臣主動組織隊伍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這些斗爭對貴州黔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革命和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革命斗爭也說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黔南地區的廣泛傳播,是時代背景下紅軍長征過程中馬克思思想理論宣傳成功的一個典型代表。
三、外省進步人士積極支持和對家鄉人民馬克思理論思想的宣傳和講解也是取得巨大成果的重要方式
在外省發展的黔西南籍革命先驅以及進步教師們通過創辦、郵寄進步刊物、寫家書以及學校授課等方式,向家鄉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與宣傳。周逸群以郵寄等方式將他與黔西南進步青年李俠公創辦的《黔西南青年》旬刊寄回黔西南,并且通過《黔西南青年》這一期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來宣傳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內容。《黔西南青年》傳入黔西南,并在黔西南廣為傳播,成為當時最受黔西南進步青年歡迎的刊物之一,激發了黔西南廣大青年的革命熱情。
四、紅軍宣隊利用教育機構對黔西南地區人民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革命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他們除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外,還講解革命的道理,傳播馬列主義。如在上音樂課時,教唱《工農民眾大聯合》、《打倒列強》等歌曲;在教語文課時,從認字到分析字義,都貫穿了階級教育。此后,中共畢節支部、中共黔桂邊區委員會、中共卡法支部、中共黔西南工作委員會等黨組織在黔西南陸續建立,在黔西南內組織當地群眾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這些支部非常重視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同時十分重視教育中馬克思理論的宣傳和組織學習工作。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黔西南地區傳播的歷史意義分析
一、促進貴州黔西南地區革命斗爭的覺醒
作為一種指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科學思想和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不斷在斗爭中發展,與中國革命的結合產生了新的內容成果,也為中國革命和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黔西南各族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影響下他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未來和發展,他們革命的斗志更加堅定。特別是在紅軍進入黔西南開展革命活動以及中共黔西南地下組織建立之后,馬克思主義在貴州黔西南產生了巨大的指引力,并逐步與黔西南的革命實際相結合,指導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與反動統治進行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黔西南地區的革命覺醒是馬克思思想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功。
二指導了黔西南革命青年的進步和對馬克思理論思想的宣傳
五四運動爆發后,中國有志青年進行了中國革命國情的研究和革命方式的理性思考,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最為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其中周逸群、王若飛、肖次瞻、田君亮、秦天真等人,都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他們后期紛紛回到家鄉,發起各項革命活動,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在省城貴陽學生運動的影響下,興義市、興仁市、安龍縣、貞豐縣等等地都發生了學生和群眾自發的集會或示威游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愛國宣傳和抵制日貨運動。黔西南的青年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民主與科學的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在黔西南的傳播開辟了道路。沖擊了軍閥的反動統治,促成了黔西南青年的覺醒。他們在黔西南地區各地介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和思想,青年學生們雖然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馬克思主義論著和一些革命的基本道理通過這些青年學生傳播和影響,使人們了解了有關階級斗爭、唯物論等知識,從而推動了黔西南知識青年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潮流,激發了黔西南廣大青年投入革命中。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逐漸進一步,黔西南的進步知識分子與愛國學生積極投入革命實踐,五四運動爆發后,在全國學生救國團體代表的宣傳、動員,以及外地學生運動的鼓舞下,黔西南學生受到極大啟發,進一步認識到必須聯合起來,才能使運動更有力量,迅速成立了學聯黔西南支會,并將活動范圍擴大到全省各地,使反帝愛國運動逐步向全省推進,為促進黔西南各階層、各地區反帝愛國運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后,由于受紅軍與黨組織革命活動的影響,黔西南青年的文化水平與革命信念都有了新的飛躍,認識到不僅要信仰馬列主義,而且還必須堅持并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并實踐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緊密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的結合。
三、初步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貴州黔西南地區傳播的光輝歷程
馬克思主義在黔西南地區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了廣泛的傳播, 激發了該地區人民的革命熱情,激起了他們對光明前景的向往。這一進步力量是黔西南黨組織進行少數民族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礎。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不斷擴大和進一步,黔西南各地黨組織不斷建立起來,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黔西南地區建立了革命委員會。并在貞豐和荔波等地建立了中共蠻瓦支部、中共卡法支部、中共豐業支部、中共荔波支部等。黔西南地方黨組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的發展壯大起來。同時,紅軍在黔西南的革命活動更深刻的影響了黔西南各族青年,由于紅軍在黔西南期間,群眾基礎良好等原因,許多地方相繼建立起了革命委員會,建立起地方游擊團隊,地方黨團組織也相繼建立和擴大。在這些革命活動中,許多青年成為革命的骨干力量,在黨和紅軍的培育指導下,在中國偉大的革命轉折的艱苦斗爭中留下了光榮的足跡。
參考文獻:
[1]徐建飛. 鄉村社會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97-103.
[2]王躍,孫長斌.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的五個理論問題[J]. 江蘇社會科學,2015(01):107-111.
[3]張付,張寒. 關于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的文獻綜述[J]. 齊魯學刊,2015(05):93-98.
[4]趙付科,季正聚. 新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史研究述評[J]. 教學與研究,2013(02):77-85.
[5]邱蕊,曲文濤. 黔西南地區紅色資源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3):76-78+120.
[6]耿春亮.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研究述論[J]. 中共黨史研究,2016(02):101-114.
[7]石亮. 傳播與革命:中共建黨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J]. 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6,29(01):21-28.
[8]張東,朱方朔. 自媒體流行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影響與策略[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02):79-84.
[9]王占鋒.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發展沿革及當代蘊含[J].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103-109.
[10]王元鯤,瓦文龍. 民間信仰變遷與引導——以黔西南州為例[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02):23-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