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紫軒 翟長紅
【摘要】:現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外來商標名稱該如何更好的進行漢譯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結合各行業商標名的翻譯實例,對商標的功能、商標名翻譯的原則及方法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商標名;翻譯原則;翻譯方法
一款外來產品若想順利的融入本地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喜愛,除需自身品質優異以外,做為形象代表之一的商標也是十分重要的。擁有一個響亮順口、寓意美好的商標譯名,無疑會拉近與顧客的心理距離,讓消費者樂于去接受、了解、購買相應的商品。因此,對于商標名的翻譯也愈加受到重視。商標名不同于一般的文本,在翻譯時不能僅參考“信、達、雅”的準則,還需遵守法律條款,充分考慮目標市場、消費者、品牌形象等。需經過多方面的綜合考量,以確定最佳漢譯名稱。
1.商標的作用
商標是一個法律術語,是企業 、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業者對其生產 、制造 、加工 、揀選或經銷的商品所使用的標志。一般用文字 、圖形或其組合 , 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裝、招牌 、廣告上面 。[1]商標的作用如下:
1.1方便產品的識別、記憶
商標最基本的作用是使某品牌產品區別于其他同類商品,便于消費者的識別。一款產品的識別度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商標,早在古代時就有工匠將其簽字或“標記”印制在其藝術品或實用產品上,便于顧客辨別。同時,商標作為一個象征符號,具有迅速傳遞固定含義的特點。現代社會人們接受了太多的信息,許多信息如過眼云煙瞬間即忘,那些具有典型特征、或者固定含義的信息具有傳播方面的優勢,在大腦里會迅速留下印象。固定的標志作為企業形象與商品的象征符號,消費者一見到這些固定含義的標志,就會立即聯想到這個企業與相應的商品。[2]
1.2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
商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督、規范作用。因為消費者會根據產品的優劣,形成對商標的心理印象,作出正面或負面的評價。來自消費者的評價可能會引發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甚至對整個企業造成影響。商標與企業的名譽、形象息息相關。為了保證長遠的發展,商家、企業就必須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明確洞察市場需求,絕不可粗制濫造、欺騙消費者,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另外,已注冊的商標名稱、圖案,依法上享有專有使用權,受《商標法》保護。這有效的保障了企業的利益,大大減少了假冒、仿制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也為市場營造出一種更為和諧、公平的環境。
1.3利于商品的宣傳、促銷
產品擁有了商標后,首先讓商家的廣告宣傳更為精準。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確保資金投入獲得更為有效的利用,一定程度上避免競爭對手進行借勢營銷。其次,在日常交流中,人們也常常會用一些商標名稱作為對產品的代稱,這是一種消費者之間的口碑宣傳,有時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好的商標還能夠賦予產品美好寓意,引起正面聯想。宛如一個無聲的推銷員,使消費者對商品產生興趣,進行更多的了解。
2.商標名的翻譯原則
商標名作為商標的重要組成成分,關乎產品、企業的形象,會對消費者產生直接的心理影響。為了達到更好的展示、宣傳效果,需要參照一定的原則進行翻譯。以下圍繞四個方面對商標名的翻譯原則做出總結,并結合實例做簡要分析:
2.1譯名應嚴格遵循相關法律及社會要求、避免政治沖突
商標受法律的保護,也應當遵守法律的要求。在翻譯商標名時首先應當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的規定,例如商標不可帶有民族歧視性因素;不可帶有欺騙性語言;不可對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有不良影響等。
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翻譯時,難免也會遇到一些政治方面有一定特殊含義的詞。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保護市場的和諧穩定,譯者需對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立場有足夠的了解,避免對品牌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例如:日本的油漆品牌Nippon,單詞意為“大日本”,有“日出之處”的寓意。這個名稱在日本國內使用能夠讓民眾有一種國家、民族自豪感。但在中國,由于歷史、政治因素,該商標名如若直譯則會引起人們的諸多不好的聯想。這就存在一定的政治沖突,有悖于中國受眾的民族心理,那無論商品再好也定會引起中國消費者的抵制和反感。于是,此商標名巧妙的譯為“立邦”,讓人聯系到“興邦立國”,一種大氣之感油然而生,很好的對消費者進行了引導。再加上優質的商品,立邦漆至今仍是國內涂料行業的佼佼者。
2.2譯名應尊重民族文化,符合受眾價值觀
各個國家的人民,由于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不盡相同的民族文化、價值觀。“商標翻譯作為一種特殊交際方式 ,必須考慮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異同。”[3]譯名如若未能獲得一個民族的心理認同,那將很難取得受眾的認可,也就無法達到期望中的市場效果。因此商標翻譯時,應結合目標語和源語的相關文化背景,著重注意民俗中不同的象征意、價值觀念的差異等。
例如:Virgin Group(維珍集團)是英國最大的私營企業,旗下有近200家公司。集團董事長理查德 布蘭森在解釋公司為何取“Virgin”(處女)這個富有爭議的詞匯為名時說,“Virgin”這個名字性感,易產生聯想并過目不忘。其次,“Virgin”意味著一種生活態度: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叛逆、開放、崇尚自由以及極度珍貴的浪漫。但中國文化向來崇尚含蓄美,若直譯為“處女”一詞就顯得太過直白、大膽。音譯為“維珍”一名賦予了一種美好的寓意,也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2.3譯名應結合品牌形象、商品品類及目標消費者特點
商標名要根據商品、企業的特性以及目標受眾的不同來確定譯名,要貼合市場定位。也要使譯名更好的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從而對銷售起到積極影響。
例如:Linked In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中文譯作“領英”。字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領袖”、“精英”這樣的形象,很符合職場氣氛。
翻譯時受商品品類影響的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DOVE”一詞既作為日用品商標譯為“多芬”,也是著名的食品品牌“德芙”的商標名。同一詞由于行業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文字,以表現出不同的氛圍,更加迎合各自的產品。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人們往往根據字形“望文生義”。因此需根據消費者群體的不同特點來選擇恰當的字詞進行翻譯。例如護膚品的使用群體大部分為女性,因此例如“蘭”、“詩”、“薇”、“蓮”、等符合女性氣質的詞匯多用于該類商標的翻譯,如“雅詩蘭黛”、“薇姿”。
2.4譯名應簡潔易記、音意美好且符合大眾審美
首先商標名在翻譯時不宜過長,一般2~3個字為宜,這樣更加簡潔明了、便于記憶。在選字用詞上也要盡量避免晦澀生僻、難于辨認的字詞。其次,商標名宜選用積極、美好寓意的字詞,引起消費者的正面聯想、產生親切感。且要盡量使商標的譯名音美通順、朗朗上口,還需特別注意避免潛在的諧音歧義。同時商標名翻譯時還需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思考,使譯名能夠迎合大眾的審美心理,贏得目標顧客的好感。
例如:寶馬(BMW),全稱是Bavarian Motor Work,意為“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若使用全稱,不但難記且沒有什么吸引力。譯作“寶馬”,用“馬”這一動物意象給消費者以速度感,再以“寶”作為修飾詞,體現出其性能優異、氣質尊貴的特點。且“寶馬”一詞的發音,巧妙的與“B”“M”相呼應,更易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一譯名不但字義上很好的體現了產品特點,在字音上也與原商標名相匹配,堪稱一例絕佳的翻譯。
3.商標名的翻譯方法
3.1基本譯法
①音譯
音譯法是商標最基本的譯法,根據使用與原語相似發音的文字進行翻譯。這樣翻譯的好處在于,使商標名的漢譯名與英文商標名有了更為直接的關聯,使消費者在僅有英文名時也能夠很快識別出對應商標與品牌。
例如:Bing(必應)、Sony(索尼)、Maybelline(美寶蓮)。
②意譯
意譯是另一種基本譯法,當簡單的音譯無法更好的體現出產品、品牌的特點時,結合產品品類、品牌形象進行意譯不失為好的方法。
例如:Clear(清揚)、Head Shoulders(海飛絲)。
③音義結合
音義結合是結合原商標名的發音及字義綜合起來進行的翻譯。這樣翻譯的優點在于,既在一部分的音譯中與原商標詞有了字面上的呼應,又在一部分意譯的過程中對商標名的表達有所升華,十分巧妙、耐人尋味。
例如:Unilever(聯合利華)、Starbucks(星巴克)。
3.2其他譯法
①形譯法
商標的一般由圖案和名稱兩部分組。形譯法是指忽略原商標名而借助商標圖案進行翻譯,使商標名與產品擁有更加直觀的聯系。結合商標圖案進行命名,增強了名稱與圖案的關聯度,十分利于消費者記憶。若商標擁有易識別、個性鮮明的圖案時,可結合此方法對商標名進行命名。
例如:Craven香煙,商標名的詞義為“懦弱、膽小”,這顯然會使消費者產生不好的聯系。因此,該香煙的譯名就根據其商標圖案(一只黑色的貓咪),譯為“黑貓”。
②零譯法
在用常規譯法無法更好的體現出原商標的內涵時,也可嘗試使用零譯法。[4]即直接保留原文形式,不進行翻譯,充分保留商標特點;或是不使用原商標成分,而根據產品的特性,尋找更適宜的名稱進行重新命名。
例如:IBM,SK-Ⅱ等由于原商標名本身就擁有足夠的識別度,且很容易被消費者記住,可直接使用原商標名。丹麥Kieldsens曲奇,在進駐中國市場時并沒有簡單地音譯為“奇新”而是以其外包裝“藍罐”為名。醒目的藍色罐頭包裝結合直白的商標名,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加之其產品味美,于是迅速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4.總結
商標名的翻譯最重要的是要以最終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果為目標。結合相應的翻譯原則,并充分考察譯語的語境因素,對商標符號進行必要的語際和語用調整,不囿于原語商標名的形式和意義,選擇最合適的方法進行翻譯。[5]另外,對于已在使用的商標名,并非要一成不變。商家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及具體的市場反響等來做一定的調整,使商標名達到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Z] .1999年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436.
[2] 羅子明.消費者心理學(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58
[3]李瑩.英漢商標詞之等效翻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3(6).
[4]邱懋如.可譯性及零翻譯[J].中國翻譯,2001(1).
[5]朱亞軍.商標名的翻譯原則與策略[J].外語研究,2003(6).
[6]陳振東. 淺論英語商標翻譯[J].上海翻譯,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