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婷
摘要: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說過:“在現代社會里,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缺乏新知識能力、缺乏發展潛能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文化內涵淺薄的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只重視應試的學校是呆板沉滯的令人窒息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閱讀的意義不言而喻。但由于我校處于城鎮地區,家校閱讀情況不容樂觀。本文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論述如何從書香班級環境的建設、閱讀課程的構建、微信簽讀活動的組織、親子戶外閱讀活動的倡導這四個方面來形成我的家校閱讀體系,促進學生和家長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家校閱讀;體系;建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我校處于城鎮地區,學生閱讀意識不強,家長重視不夠,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閱讀量少,閱讀能力有待提升。我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書香班級環境的建設、閱讀課程的建構、微信簽讀活動的組織、親子戶外閱讀活動的倡導這四個方面來形成特色的家校閱讀體系。
1 書香班級環境建設——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
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一個有魅力的閱讀區域,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欲望,甚至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1 多渠道的資源型圖書庫
閱讀的前提是有書可讀。之前我校每個教室都有一個書架,書架上也擺放著一些書,但大都形同虛設。要么書殘破不堪,無人理睬,要么是書籍內容艱深晦澀、脫離實際,無人問津。因此,要引導學生愛上讀書,首先解決書的來源和設置問題。我班設置了三個書庫,一是學校提供的書架,即書香小屋;二是漂流書箱;三是“每月漂流書庫”。三個書庫的書籍各不相同。書香小屋,大致有四層,每層可以放置二十來本書籍,一二層主要擺放歷史遺留下來的舊書籍和學校規定要讀的書籍,三四層則放置組織班級的家委會定期為孩子購買的書。漂流書箱是學校根據學生年齡和水平,參照國家教育局規定的閱讀推薦書目購置的漂流書籍,保證人手一本,每班大致50本。并規定兩個月在同一年級的各個班之間進行交換,待到年級內交換完畢,便與相近年級進行交換,以達到最大的閱讀量。而“每月漂流書庫”則是我們班級專有的圖書庫了。組織每個學生從家里帶來2本自己喜歡的書,寫上自己的姓名,裝在一個環保袋里,帶來學校交給班主任。班主任給每個環保袋編號并寫好號碼①②③④⑤⑥……,然后從學號采用錯位的方式進行派發,如,號碼①②③④⑤⑥……對應學號2/3/4/5/6/7……然后最后一個?則對應1號。每月進行漂流一次,月初進行派發,月尾收回,然后又進行錯位派發,①則對應3號,依次類推,?則對應1號,?則對應2號了。通過“每月漂流書庫”,不僅能豐富閱讀資源,讓學生學會分享,交流讀書心得,教師還可以從中了解學生閱讀情況,安排定期更新。
1.2 完善的書籍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保證書籍的流通順暢。首先需要統計書籍的數量及相關內容,對書籍的所屬班級、來源、價格進行登記編號,用表格編寫好目錄保存。其次,設立專門的圖書管理員,對其進行專業培訓,設定反饋制度和借閱表;由圖書管理員負責定期整理書籍,登記圖書的進出,處理圖書遺失的賠償等事務。對于較舊的書籍,經學校的同意,可以進行捐助或分配給有需要的學生。最后,倡導學生愛護書籍,加強對圖書管理的宣傳,注重愛書、護書習慣、意識的培養和引導,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2 “共讀一本書”閱讀活動課程——系統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共讀一本書”閱讀活動課程是基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下的作為國家統一規定的語文基本課程的輔助課程,是每周三下午興趣活動課的一種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有趣而富有意義的課外書籍,通過教師有意識地營造讀書氛圍,利用共讀貼士,強化閱讀指導,搭建讀書平臺,教授閱讀的方法,有步驟地系統地讀完一整本書,從中體驗讀書樂趣,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通過這門課程,學生能夠逐步地、系統地學習有關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增強閱讀信心,激發閱讀興趣,并能靈活運用,提高自主閱讀能力,真正地學會閱讀。
3 “我是朗讀者”微信簽讀活動——假期加油站
離開學校,學生的閱讀動力和興趣大大減弱。受《朗讀者》節目的啟發,我在班級微信群上發起了假期“我是朗讀者”的微信簽讀活動。例如在寒暑假期,每位學生每個星期必須朗讀至少兩篇美文,每篇200字以上,通過錄音或者視頻的方式將朗讀成果發到班級微信群。教師對其在文章的選材,朗讀時的流暢自然,吐字清晰,語調和語氣富于變化,聲音動聽等方面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展示最好的朗讀效果。此外,還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如,有的學生會找小伙伴一起合作朗讀,或者和家長一起閱讀,還可配上了背景音樂,配上手勢和動作,讓自己的朗讀更加形象生動,有情有趣。假期結束時,在民主投票的基礎上,教師評選出“最佳朗讀者”,并進行讀書卡的獎勵。實踐證明,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使紙質書籍和電子產品有機地結合,并進一步傳播知識,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使更多的學生愛上了閱讀,從而養成每天閱讀、樂于分享的好習慣。
4 親子戶外閱讀活動——邊玩邊讀
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大多與家庭教育有關,甚至取決于家長對孩子閱讀的重視程度和教養習慣。因此,在通過家長會的倡導、微信群的建議,我與大多數的家長達成了共識,并由家長委員帶頭發起了“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我帶上你,你帶上書,一起閱讀!”的親子戶外閱讀活動,時間一般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地點選在戶外的公園或者綠草坪。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熱烈響應,家長們表示十分珍惜與孩子的親子閱讀美好時光。
總之,通過書香班級的環境建設,“共讀一本書”閱讀活動課程的建構、假期的“我是朗讀者”微信簽讀活動的組織、親子戶外閱讀活動的開展,讓閱讀插上飛翔的翅膀,突破閱讀的局限,穿越不同的時空,使靜態的書籍充滿朝氣與活力,引領著學生徜徉書海,喜愛閱讀,享受閱讀,傳播閱讀,把閱讀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優秀的生活習慣,成為創新的源泉。
參考文獻:
[1] 瞿良.“推門遂聞書香來—淺談班級閱讀環境的建設”[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18(07).
[2] 王婷.巧花心思,低配高品,享受閱讀—班級閱讀區建設談[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18(07).
[3] 郭學萍.構建班級整本書創意閱讀體系[J].語文小學教學設計,2018(03).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高新區唐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