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飛
【摘要】 ?語文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學科。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而在中學里,學習語文不僅僅有利于培養扎實的文學基本知識和敏捷的思維能力,還有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下面本文將淺析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的方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和交流。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113-01
引言
隨著當今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教育體制也在不斷變革。語文是傳授語言文學知識的一門課程,我國的語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一直以來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一直以來也是極其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教學向學生灌輸的是人文精神,使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可體會到人文關懷,而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灌輸是缺少的一個教學內容,值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深思熟慮。
一、當今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現狀
(一)語文教育理念走入誤區,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在統一、刻板、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的陰影下,為了與嚴格的考試訓練相適應,有些高中的語文教學依然偏重知識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訓練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忽視情感、態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從而使語文工具性特點更加突出;忽視了語文人文教育態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屬性,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內涵及文化底蘊的缺失,使語文這門充滿人性之美、人文底蘊極為深厚的學科,淪為了一種應試的技藝之學。
(二)語文課程安排欠缺合理性,人文思想缺失嚴重
在高中課程的設置中,語文這門學科盡管課時并不少,但內容主要被語言、文法、修辭等“理性”內容和八股式寫作技巧的枯燥訓練所占據。學生被框在課堂里,框在語文教材里,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遠離了生活實踐。很多學校把通過考試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課堂上著重講考試會考到的知識點,功利性比較強,缺少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缺少了自己思考的能力。
(三)語文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人文精神培養發生偏差
目前,由于整個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考上大學成為學校、家長和學生的目標。在家長看來,考上大學預示著學生未來的工作有了保證;在學生看來,考上大學就完成了學校和父母的任務;在學校看來,高考的升學率是學校未來發展的直接保障。語文因為直接與考試息息相關而受到了重視。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以分數論成敗,以成績定優劣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的現象,“三好”的標準往往為“一好”所代替。簡單的評判標準抑制了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表達,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放棄了語文作品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方法
(一)充實教師的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
經過教育實踐,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單一的、系統的傳遞文化知識,讓學生順利通過考試,而是在通過課堂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并完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引導學生樹立真善美的心靈與情懷。而要想成功地讓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語文教師的引導作用舉足輕重。因此,語文教師應逐步意識到在教學中陶冶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不斷充實自身的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把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
(二)構建課外閱讀體系,完善并豐富人文精神素材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充分掌握課內知識的同時,也應該關注課外閱讀。課內的文學知識節選了一些國內外有名作家的經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但是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單單憑上課時間,不足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因此,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課外閱讀體系的構建。當今時代多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觀看一些有關人文精神培養方面的電影等,以此來豐富自己和學生的人文精神。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不懈奮斗。
(三)完善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比如,可以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PPT、微視頻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休息時間教師可以播放有利于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視頻,既可以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又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相關的人文精神,從而有利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人文精神,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的意義
人文精神是指人類的自我關懷,主要表現為對人的價值尊嚴以及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重視,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和精神文明,肯定和塑造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人文精神對個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顯著影響,人文精神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響物質文明建設。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和培養具有現實意義,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將有利于讓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三、結束語
人文精神作為一種文化,是一種人情事理,人的一種處世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人文精神的培養對以后的生活都起著關鍵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張峰.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的思考[J].文學教育(下),2019(02):136-137.
[2]楊重國.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51.
[3]黃超建.關于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39.
[4]陳麗.關于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的思考[J].新絲路(下旬),2016(04):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