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坤
內生型的腎腫瘤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它是屬于一種比較棘手的腎臟腫瘤,因為它具有的特點是體積較小,并且發病年齡相對來說比較低,醫生對于腫瘤進行定位的時候比較困難,并且手術難度較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外都對這種類型的腎腫瘤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結果對于我們現在治療內生型腎腫瘤也有一定的參考依據。
在醫學上,我們通過影像學檢查以及一些腎穿刺活檢來對內生型的腎腫瘤進行初步的診斷。
但是內生型腎癌的診斷主要還是以影像學檢查為主的,因為B超的檢查比較經濟,也相對來說簡便一些。但是如果有些患者他的腫瘤大小直徑小于兩厘米,那就容易發生漏診的情況,所以這種影像學的檢查方法一般來說只作為初步篩選的方法。其次,如果在B超檢查之后,還可以用CT掃描來進行更小的腫瘤確定。CT掃描它可以用于直徑0.5~1厘米左右的腫瘤大小,它對于腎腫瘤早期的診斷準確率非常的高,并且配合一些增強性的掃描,可以對生長的腫瘤進行一定的定性分析,所以在內生型腎腫瘤的診斷過程當中,CT掃描是最為重要的方法。MRI是CT掃描的一種補充檢查方法,它主要采用在以下的情景中:第1種情況就是患者無法進行增強CT掃描的,例如患者會對碘過敏。第2種情況就是腫瘤體積的體積小于一厘米。第3種情況就是當患者做了CT檢查,但是顯示密度增強可疑的時候。第4種情況就是,CT檢查并沒有對一些低密度病變有明確的診斷結果。
以我們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基本上有20%左右的腎臟小腫瘤,它都是屬于良性的,并且惡性腫瘤以低級別為主,生長速度比較緩慢,活檢的話不但可以提高腫瘤定性的準確率,還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手術過程,所以有專家學者都建議對于一些小腫瘤的患者都可以采用常規行穿刺活檢術。并且與外生型、中間型腎腫瘤相比較來看,內生型的腎腫瘤體積是比較小的,它的平均直徑基本上都低于三厘米。所以當我們做穿刺活檢的時候,對于內生型的小腎癌的診治是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的,而且我們如何去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控制它相關的并發癥也非常的關鍵。
如果我們進行了相關的檢查之后,發現了自己患有的腎腫瘤是內生型腎腫瘤,那么我們如何去進行相關的治療?
首先我們都建議對于一些老年患者或者是有基礎病史的患者,偶然發現了一些小型的腎臟腫瘤的話,都要積極的進行隨訪觀察。對于這種情況的人群來說,一般臨床研究經驗告訴我們,腫瘤的平均生長速度是比較慢的,并且它的轉移率也比較慢,所以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慢慢的先進行隨訪。在進行隨訪之前,都建議先進行一些常規的行穿刺活檢術,并且隨訪過程當中應該要綜合的,對于腫瘤生長特性來進行評估,并且預估一下患者的預期壽命,以及如果進行手術的話可能會存在的風險等等,然后根據個體差異來決定是否要中止觀察進行其他的治療方案。
如果要進行一些保留腎單位的手術的話,那么這個手術有三項關鍵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個手術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還要考慮腫瘤在手術情況中是否能夠完全的被切除,以及我們在手術過程中對于腎功能保護的考慮。所以在對患者進行保留腎單位手術之前,一定要結合各項因素來確定是否能夠實行這樣的手術治療。
還可以采用一些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這種切除手術還可以用機器人來進行輔助。并且大量的研究實驗證明,機器人輔助的下腎部分切除手術治療,它的內生型腎腫瘤手術結果與外生型中間型腫瘤相比,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失血量以及術中術后的并發癥等等,都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是可以實施的一種治療方法。
由于內生型腎腫瘤的平均體積都比較小,所以在診斷過程當中一定要綜合的判斷好患者的各項因素,根據患者自身的身體特性來決定最優的治療方法,然后再注意多種方法來聯合運用加以治療,這樣的話會對于患者來說能起到一個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