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雨
摘 要:現在多媒體的使用極為普遍,這就為高中語文教學了客觀的條件支持,我們可以在課前放映與課文相關的影視作品。
關鍵詞:主動性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借助多媒體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講授課文《鴻門宴》時就放映電影《鴻門宴》,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節中,讓學生穿越歷史的時空,進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里,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講授古詩詞時,放映相關的音樂作品,從聽覺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李煜的《虞美人》一課時,我放映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把《虞美人》這首次詞演繹到了全新的高度,在樂曲中感受詞人百轉千回的內心情感。立體的圖片、悅耳的音樂、多彩的視頻傳遞的信息,具有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化單一為多彩的特點,這比傳統單一的教學更具優勢實現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2.設置懸念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除了外部的刺激,還應該從學生自身入手,激發學生自身的內在潛質,這就需要學生有“質疑精神”。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我們作為教師,就要時常設置一些懸念問題,引導學生去質疑、解決,不斷地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完成教學的全部任務。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本人,要讓學習的主體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塑造自我,真正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樹學生主體觀,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學生自我主動參與基礎之上的。我們只有讓學生占領課堂,他們才能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才能完成質疑問題、自主探究的任務,我們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把課堂完全交給我們的學生。
1.從學生的角度設置教學方案。
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安排課堂內容,無論是課堂的容量還是課堂問題的設置都要考慮學生能否適應,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來細致的安排知識的講授和解答。例如:古詩詞的講解需要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那我們在講授課程時,就要讓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給學生留足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相關知識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
2.從學生的角度開展自主探究。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多層教學、多點啟發,這就要求我們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去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去完成課堂主體這一角色的轉換,讓學生自我認同、自我感受課堂主體的重要性,讓成就感成就學生這一主體性的地位。。
三、引導學生思辨,使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
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接受教師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思辨更重要的。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生只讀書不思考,只接受不思辨。我們教育學生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要在識記的同時,去辨析知識點,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才能是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
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師學會追問。“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開始,創造的基石。因此,教師要學會追問學生。在追問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知識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學會思辨,在追問中挖掘知識的本質,還原知識的真本源。二是學生學會質疑。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呢質疑的過程就會培養他自主提問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留足質疑、追問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急于給出知識點的答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需要我們耐住性子,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劉鳳. 關于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主動性的幾點建議[J]. 金田, 2014(7).
乃古莫阿英.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5):99-100.
劉漢明. 怎樣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08(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