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緋
摘 要:《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保育和教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對幼兒的發展卻具有整體性的影響,“保”和“教”是幼兒教育的整體,教師與保育員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缺一不可,兩者共同對保教工作開展學習與研究,才能實現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工作方向和實施途徑,才能促進幼兒園有效落實保教結合原則,促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保教結合;培訓機制;教研制度;保教共研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保育員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為同樣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為幼兒園“保教結合”的工作原則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性指導。但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教育教學,對于保育隊伍的成長關注不夠,這就造成了保教并重的原則很難真正落實。從幼兒園層面調整培訓機制和教育制度,為推行保教共研提供有力的保障,保教隊伍積極探索保教共研的有效方式,促進保育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教師的專業引領和帶動保育員的專業成長,提高保教工作的融合度,提升保育隊伍的整體水平。
1 改變幼兒園培訓機制,讓保教人員共享培訓共同成長
幼兒園固有的師資培訓對象與內容是以教師、教育教學內容為主,很少把保育員納入培訓的對象,即使偶爾有組織保育員培訓學習,也是以衛生保健方面的內容居多。各種培訓、學習明顯把教師與保育員分隔了,從培訓學習上已經體現了重教輕保。而保育員是實施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人員,幼兒園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應關注保育隊伍的成長,讓保育隊伍、教師隊伍共同協調發展。
1.1 保教隊伍共同參與園本培訓
從園本培訓入手,幫助保育員樹立教育觀。傳統的思想與觀念使保育員認為其主要工作內容是衛生消毒,幼兒生活護理等幼兒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因此,需要改變“園本培訓是教師的專利”的做法,組織保育員參與園本培訓活動,讓她們從心靈上感覺到自身角色定位的改變,在各種專業知識學習活動中逐步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因此,每學期業務、后勤園長共同商議園本培訓計劃,確定保教人員統一的學習主題,如《指引》文件頒布后,業務、后勤園長分別組織教師、保育員進行《指引》集體學習,理解文件精神與要求,為讓保教人員熟悉一日各活動環節的工作基本要求,分別舉行《指引》知識問答比賽,讓保教隊伍學習步調一致,達成教育觀念一致,教育行為一致的目標。
1.2 保教人員共享外出學習
從培訓經費的調整,保障保育員外出學習的機會。近幾年幼兒園預算經費使用時,會在師資培訓經費中劃分出保育員的培訓經費,從零到占比的改變,體現了從上而下真正重視保育隊伍的專業成長。每學期,幼兒園分批組織保育員參加省、市參加學習,還會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安排保育員與教師同時參加,如到深圳大鵬中心幼兒園參觀,學習室內外一體化的創設及體育大循環活動的開展,到中山市雍景園幼兒園參觀,學習五常管理的經驗做法,參觀中教師、保育員互相交流她們在不同角度看到的、想到的,交談著那些做法可以用在班級的工作上,深入名園參觀學習,促進保教人員在思想上不斷交集,園內還舉行外出學習分享活動,保教人員互相聆聽與分享學習收獲和感悟。保教人員共享外出學習,促進和諧發展。
2 修訂幼兒園教研制度,構建保教學習的共同體
“無規則不成方圓”,因此需要以制度為保障,幼兒園修訂保教制度,提出保教人員都共同參與教研的要求,并設立班組、級組、課題研究小組三大組別開展教研活動,促進保教共研形成制度化、常態化,推動保教人員構建學習的共同體。
2.1 班組——圍繞一日活動開展教研
一日活動皆課程,保教人員是一日活動的組織者,良好的保教配合需要保育員和教師之間及時、頻繁的溝通,落實每周班會制度,提升保教配合的質量,優化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保教人員在工作中,除落實隨時溝通靈活調整的要求,更需要班組三人放下工作參與班組會議,大家對班級下一周的工作重點商議細節與分工安排,針對班級個別情況,商討工作措施與方法,如:大一班在班級會議上老師提出幼兒升讀大班后,早餐速度較快所以餐后活動時間較長,需要豐富幼兒的餐后自主活動,大家根據班級的空間布局,商議了餐后活動的位置與內容:第一組桌子玩桌面玩具、第二組桌子玩自帶玩具、第三組桌子玩棋子、第四張桌子閱讀圖書、睡室地板上玩杯子,班級會議的第二周,保教人員統一引導幼兒,使得餐后活動既自主又豐富有有序。又如:保育員發現小休上洗手間的毅毅、峰峰小聲討論羅老師懷孕肚子里有BB的話題,接著倫倫、軒軒也加入討論,保育員覺得可借此話題開展一次教育活動,所以她在班會向老師反映這情況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采取了保育員的建議開展了談話與學習活動,讓幼兒大膽討論與表達,接受一次性啟蒙教育,這種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來源與幼兒的生活,教育效果又回歸于幼兒的生活,這是因為有理解幼兒的保教人員,并在班會中充分溝通與研究的結果。
2.2 級組——抓住年級問題開展教研
《規程》指出,保育員的主要職責之一是“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由于保育員從業的起點比較低,她們理解與實施先進幼教觀念的水平相對滯后,因此在配合教師組織教育活動時,經常會出現一些不適宜的指導態度、語言和行為。抓住這個共性問題,在家長開放日活動到來之前,級組以開放日展示的語言、數學領域教學活動為切入點,組織保育員圍繞“有效配合教學活動”開展教研,首先級組老師梳理有效配合教學的基本要點開展學習,再組織保育員觀摩級組半天生活,觀摩后引導保育員發現問題,相互之間總結和學習有效合理的做法,把專業知識的學習內化而體現在配合教學活動上。就這樣,級組抓住問題開展教研,保教結合質量的提升了了可見。
2.3—課題組——圍繞研究主題開展教研
根據《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把幼兒園一日活動劃分為四種類型,幼兒園也相應設立了生活活動、體育活動、自主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四個課題組,每組既有教師也有保育員,全園保教人員都是課題小組的成員。每學期,課題組緊扣本組研究的活動環節開展理論學習,再而圍繞小主題開展教研,如:自主游戲課題組開展戶外建構區教研活動時,保教人員觀摩后從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三個階段進行深入教研,包括人員的分工、站位、觀察、指導與組織等細節,通過現場教研促進保教人員探討科學、合理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又如:體育活動課題組開展體育課觀摩教研活動時,小二班的黃老師與保育員共同參與,她們直觀學習與現場交流、促進了班級各種活動組織水平的提升,保教共研已讓大家感受其效果并主動享用。
3 以開展主題教研為手段,促進保教共研有效落實
3.1 以點帶面,推動保教共研的開展
幼兒園保育員的教育水平及班組保教人員的配合度有著參差不一的情況,保教共研不能一下子全面開花,需要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全園開展。園長要善于發現有能力、能承擔責任的苗子。在工作中發現中二班碧儀保育員綜合能力較強而且有上進心,當園長跟班組人員表達了想法后,教師從行動上支持碧儀作為第一個保育員代表在全園展示生活區活動,碧儀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了“制作花卷”為活動內容,教師與保育員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制作花卷的步驟與方法,當碧儀保育員嘗試制作成功時,教師進一步指導保育員設計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以及規范用語,最后碧儀成功地為全園保育員展示了活動,為保育員作出了榜樣示范,也為幼兒園全面開展保教共研翻開了第一頁。
3.2 圍繞專題,促進保教共研的有效性
設定適宜的主題,促進保教隊伍融合教研,提高保育隊伍的專業水平。在開展“生活區活動”專題教研中,保教人員通過深入分析活動內容,實踐組織過程,研究重點難點,不斷反思與調整,形成循環式的教研過程,指導保育員教態自然,流程合理、環節清晰、語言流暢地組織幼兒生活區活動,有效促進保育員樹立教育觀和兒童觀,促進保育隊伍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保育自身也獲得很大的鼓舞,職業成感油然而生。保教共研逐漸成為一種常規,教研氛圍日漸濃厚,教師還把共研實踐的成果——生活區教學活動PPT及教案等資料系統整理,形成了園本教材,促進了幼兒園生活區活動的組織水平。可見,保教人員圍繞專題開展教研,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工作規程》.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 《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
[4] 吳超倫?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 劉亞明,劉曉穎.《做優秀的保教管理者》? 中國農業出版社.
[6] 暈紅? 《園本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中國輕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