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時間:2018年12月~2019年6月
調查地點:
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鎮大坪子村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政府扶貧辦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
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政府扶貧辦
云南省保山市扶貧辦
調查對象:
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部分貧困戶
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扶貧辦公室工作人員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鎮大坪子村村民委員會工作人員
云南省保山市扶貧開發辦公室辦公人員
云南省保山市部分貧困戶
云南省紅河州扶貧辦公室辦公人員
紅河州部分貧困戶
調查方法:
一.調研方法:發放相關調查表,收集整理并得出相關結論;
二.行動方法:深入扶貧機關、人民群眾和貧困地區學校了解并記錄教育扶貧的相關內容;
三.個案研究:深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進行精準扶貧和教育扶貧的調查研究;
四.比較研究:利用大數據,比較云南、四川與江蘇、浙江在經濟上的差距和對教育的影響;
五.采訪方法:對精準扶貧和教育扶貧地區的部分人口進行采訪,整理得出結論。
調 查 人:
劉家濤(中央司法警官學院18法三)
段佳斌(中央司法警官學院18法三)
莫俊文(中央司法警官學院18法三)
調查分工:
劉家濤負責深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和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鎮大坪子村調查,并負責撰寫調查報告。
段佳斌負責云南省保山市調查,并負責制作整理調查表格。
莫俊文負責云南省紅河州調查。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把手,是讓人民擺脫貧困的根本手段。教育扶貧,是我國整個扶貧開發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在我國貧困人口最集中、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是教育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戰場。結合小組在部分省、市、地州、縣、鄉鎮、村的實地調查研究和思考,筆者以為,實施教育扶貧,關鍵是要樹立“授人以魚”“授人以漁”相結合的幫扶理念,下大力氣解決好貧困學生“學得起,學得好,學得出,走出去,用回來,帶動起”的問題,確保教育扶貧出實效。不斷加大西部教育扶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就目前而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劉家濤,段佳斌,莫俊文三位同學的努力下,三位同學利用假期的時間深入各自所在的市(州)中的貧困地區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了許多民眾,并通過發布調查表、口頭采訪(并在征得同意的同時進行錄音)的形式收集了許多民眾對教育扶貧的看法,建議。與此同時,在各貧困地區的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詢問調查。在寒假結束回到學校后,又利用周末的時間對河北保定市的部分貧困地區進行實地調查,最終整理成了如下的調查。雖然有很多不完整的地方,但希望能對我國的教育扶貧做出一點貢獻。
(一)貧困地區的教育現狀
1.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
龍頭山鎮,最高海拔2860米,最低海拔910米,代表海拔1542米;全鎮轄11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46個村民小組,全鎮有11708戶51214人(其中貧困人口6910人,絕對貧困人口2650人,低收入人口4260人),居住著漢、回、彝、苗等7種民族,總面積228.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511畝,人均耕地1.26畝。2018年,人均純收入1800元。現有中學1所(龍泉中學),小學18所,中學在校生2266人,小學在校生8195人,適齡兒童98.2%以上。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中小學硬件設施不斷完善;通過全鎮師聲員工及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2006年小學入學率達98.50%,小升初達90﹪以上。龍頭山教育黨總支轄18個教育黨支部,有中共黨員215名。全鎮兩免一補工作落到實處,2018年小學享受免費教科書學生4965人次。龍頭山教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熱情關心下,中小學教師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通過全鎮教師的積極探索,不懈努力,使龍頭山鎮教育不斷向前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2.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鎮大坪子村
該村隸屬昭陽區靖安鄉,屬于山區,距離鎮25.00公里, 國土面積19.51平方公里,海拔2860.00米,年平均氣溫6.00℃,年降水量550.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蕎子等農作物。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坪子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靖安中學。該村距離中學24.00公里。不完全統計,目前該村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56人,初中學生57人,高中生7,專科生9人,本科生3人。小升初概率為16%,初中升高中概率(含專科生)為28%,高中升本科概率為18%。在采訪中,村主任表示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思想文化落后,沒有優勢產業和項目發展,經濟發展緩慢,發展思路落后,沒有大膽探索的思路,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還得不到解決,缺乏市場意識,脫貧難,返貧率高。
3.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
建國五十年來,石屏縣加大教育投入,注重基礎教育,現在全縣有幼兒園6所,109個班(學前班87個),入園人數2193人(學前班872人),教職工135人,有小學240所,教學點123個,共1287個班,招生4708人,畢業生4478人,在校生32144人;有初級中學13所、完全中學3所。近幾年,縣政府廣泛籌集教育經費,加大校舍建設投入,僅1994年至1998年全縣多渠道籌措校舍建設經費近8000萬元,新建校舍90000余平方米,排除危房15000平方米,修繕損壞房屋12000平方米,中小學危房控制率由1997年的0.12%下降到0.04%。全縣行政村以上的學校,絕大部分新建了磚混結構教學樓、師生宿舍或其他教學用房,在農村出現了最好的房子是學校的可喜局面。
4.云南省紅河州
據2012年政府數據,全州擁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3769人;小學85所,小學在校學生288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04%,小學輟學率0.36%。中學10所,其中完全中學4所,初高中在校學生2129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259人,初中在校生15040人,初中毛入學率108.26%,輟學率3.01%。中等專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2570人。職業中學2所,教師進修學校3所。
(二)云南與四川、江蘇、浙江在經濟上的差距及教育經費差距(2018年數據)
1.2018年云南省的經濟總量為7008.86億元人民幣。在教育支出上,云南省對普通小學生人均支出10491.47元人民幣;對普通初中生人均支出12730.79元人民幣;對普通高中生人均支出11687.76元人民幣。平均每名學生支出11636.67元人民幣。
2.2018年四川省的經濟總量為18327.01億元人民幣。在教育支出上,云南省對普通小學生人均支出9620.83元人民幣;對普通初中生人均支出13394.03元人民幣;對普通高中生人均支出10950.32元人民幣。平均每名學生支出11321.84元人民幣。
3.2018年浙江省的經濟總量為25674.27億元人民幣。在教育支出上,浙江省對普通小學生人均支出13937.07元人民幣;對普通初中生人均支出20564.12元人民幣;對普通高中生人均支出23965.22元人民幣。平均每名學生支出42489.60元人民幣。
4.2018年江蘇省的經濟總量為48 6 3.52億元人民幣。在教育支出上,江蘇省對普通小學生人均支出13081.57元人民幣;對普通初中生人均支出22364.58元人民幣;對普通高中生人均支出23902.20元人民幣。平均每名學生支出43413.55元人民幣。
(三)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的原因
通過在各地的實地調查走訪、翻閱各種資料以及各政府部門的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法師以及總結,得出了如下原因。
1.教育經費不足,硬件設施落后。貧困地來區的教育經費遠遠跟不上發達地區的教育經費,因為貧困地區的經濟落后導致教育經費跟不上需求。學校校舍的建設有的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有的學校校舍破舊。甚至在許多地方出現了門窗損壞,在陰雨天的時候,學生只能在陰暗的教室里學習,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學校的體育器材,音樂器材等現代教學設備缺乏,導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提不上。
2.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較落后。由于貧困地區教師工資水平低,待遇差,發展前途不足等原因,導致貧困地區招錄教師的時候存在困難。一方面招不到教師,另一方面優秀教師留不住,就只能有一些沒有達到相關水平的教師進行教育,貧困地區的教師缺少教學的培訓,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應當改進,教學理念應當跟上時代。
3.學生的眼界不足,家長思想落后。許多貧困地區的學生因為沒有接觸過外邊的大世界,他們對時代的發展,對外界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導致他們對自己的學業的作用沒有多大的認識,甚至有很多學生輕信以后出去打工也不需要多大的知識,就對學業有所怠慢。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僅僅是走出貧困地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出去打工更能賺錢,讀書還浪費時間,導致思想還在未塑形的孩子心中產生了一個思維定勢。
(四)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的意義
結合在各地實際考察的反思以及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得出了下列教育扶貧的意義。
1.有利于“斬斷窮根”。貧困地區教育滯后,使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造成他們長大成人后,成為文化素質低、收入低的勞動者。扶貧開發的重點是彰顯教育在扶貧攻堅戰中的作用,使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得到改善。努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以教育扶貧為救助的核心要素,提高貧困人員的綜合素質,增強貧困人員的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消除貧困地區人民的等、靠、要思想,使貧困地區人民想脫貧,能脫貧,不返貧。
2.有利于提高扶貧的實效。貧困地區的人們由于缺乏技術,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導致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在經濟的發展大潮中沒有多大的能力,只能通過出賣自身的勞動力來獲取經濟報酬。教育扶貧有利于勞動者的知識文化水平,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讓脫貧攻堅在較高文化教育素質的引領下,能夠得到更好的實效。
3.有利于增強貧困地區自身發展動力。“補血”“輸血式”的扶貧只能緩解短暫時間的貧困,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貧困。而教育扶貧是從根本上的“造血”,貧困地區的人們通過接受教育和知識技能的培訓,不僅讓他們獲得一技之長,而且還從根本上解決了等、靠、要的思想問題。
(五)對教育扶貧的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貧困地區民眾,教師,學生,政府的相關人員的建議和意見,形成了下列的建議。
1.國家政策適當傾斜,加大資金的投入。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缺乏。只有加大資金的投入,學校的建設才能發展的更好,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提得更高。可以充分借鑒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教育政策,加大教育專項資金的投入,這樣才能為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2.改善貧困地區的學校的辦學條件。貧困地區形成有的有學無人上,有的有人無學上兩種尷尬的局面。要解決這種尷尬的局面,就要解決集中地辦學和分散辦學的平衡關系。在調查中根據民眾的反應,可以充分考慮平衡師資,開辦山區校車等項目。
3.對貧困地區的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包括激勵性的獎學金)。對學齡前的幼兒園孩子,給他們提供專項助學金,盡量讓貧困地區的幼兒園學生免費上學,讓貧困地區適齡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貧困學生,對學生的學費學雜費以及生活費進行補貼,充分利用兩免一補補政策,營養餐政策,引導社會助學,比如苗圃希望小學,暖冬行動;對于高中階段的貧困學生,應該對在校高中貧困生的學雜費進行減免,并對成績優異的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充分利用國家助學金政策;對于正在就讀的中職生,應該對在校的中職貧困生的學費進行減免,并且及時發放助學金;對正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貧困大學生,建立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新生入學資助、“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政策體系,并且在社會上落實雨露計劃,春暉計劃等;對于在讀的貧困研究生,應該予以免除學雜費,并且補貼生活費,并引導他們回鄉創業,為家鄉的建設助力發展。
4.實施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充分利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計劃。讓大學生利用寒假、暑假以及實習時期到貧困地區去支教,在大學生畢業的時候,積極倡導畢業生去貧困地區進行支教,給予貧困地區的教師更好的福利,建立更好的教師工資制度,以此來彌補貧困地區教師資源不足。
5.引導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助學。通過舉辦各種慈善活動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建設進行募捐,比如去舉辦公益騎行,公益馬拉松。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向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捐書,捐學校。引導一些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對貧困地區的貧困學生進行公益幫扶。
6.加強貧困地區人口職業教育培訓。通過政府舉辦職業教育班,引導貧困地區的無技術勞動人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讓他們成為有技術有素質的人才,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內生發展動力。
7.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對極度貧困學生實行精準扶貧。充分調查和研究,利用大數據的強大整理功能,調查出貧困地區的綜合數據,然后通過數據對他們各自制定一個幫扶計劃,然后委托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精準幫扶,實現一拳打實在。
(六)展望和號召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相信在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的教育事業會朝著更加強大的方向發展,而貧困地區的教育也會隨之有著很大的改善,到時候貧困地區的發展將會注入強大的動力。同時也希望國家多給予貧困地區教育方面的支持,給貧困地區的教育更多的政策傾斜;在此號召更多有愛心的社會團體,政府機關公司集團,人民群眾和個人多多的支持貧困地區的教育,給予貧困學生和無技術勞動人民更多的資助。我相信,教育扶貧事業會發展的更好,貧困地區的發展也將會在教育扶貧的帶動下降低貧困發生率,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內在自身動力,更好的減少返貧,最終實現小康,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基金項目: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科研處《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專項計劃》。編號:XYX201808。名稱:關于教育扶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