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放眼世界、立足整體、面向未來,將科技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之上,形成系統、完整的科技創新思想。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包括:科技創新的目標、重要性、道路、發展戰略、動力,人才等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科學性特征。
關鍵詞: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
近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我國科技創新的目標、重要性、動力源泉、道路,戰略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具有戰略性意蘊的科技創新思想,為我國科技大踏步走上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產生
(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十分重視創新的作用,以創新為成功的先決條件。他說:“如果一個劇本為自己鋪設一條通向舞臺的道路……就應把自己的劇本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1]列寧在社會實踐中也注重創新的作用,指出:“在活躍農業和工業間的流轉方面,應全面、大力、發揮地方的首創精神、創新精神并擴大它們的獨立程度。”[2]
黨的歷代領導人也十分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1956年1月,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基于世情和國情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3]1995年江澤民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胡錦濤發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號召。
(二)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時代背景
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在此國際背景下,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適時而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每一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興起,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憑借自己各方面的優勢,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國利益的規則,占領高新技術的市場,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受益的同時也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
另一方面,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是基于我國現實國情提出來的。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不平衡,不持續等深層次問題急需解決,而解決頑固的問題需要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三)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實踐基礎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與他在實際中對科技工作的領導與調研分不開。在浙江工作期間,圍繞建設科技強省的宏偉目標,習近平指出:“高度重視互聯網建設發展,支持在全國率先創辦網上技術市場”。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專程前往浦東新區調研,要求突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改革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強調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來轉變上海經濟增長的方式。2008年進入中央工作后,盡管習近平關注的領域更寬廣,觀察問題的視域更宏大,但是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的冷靜分析以及對我國科技創新的不懈思索。
二、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基本內容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技創新目標思想: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第二,科技創新重要性思想:科技強,則國強。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歷史也告訴我們:大國不一定是強國,我國的科技創新實力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差距很大。2015年,我國創新能力在世界排名進一步提升,但也僅僅排在全球第18位。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必須要有強大的科技支撐。
第三,科技創新道路思想: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發展到現在,拿別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坐享其成已不可能了,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富有敢為人先的勇氣,敢于挑戰的開拓精神關鍵技術的攻關,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搶占戰略高技術的制高點。
第四,科技創新戰略思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強調:“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取得歷史性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才能減輕經濟持續發展的壓力,創造出新的增長要素,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
第五,科技創新動力思想: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體制障礙使阻撓科技發展的頑固毒瘤。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企業是科技與經濟連接的樞紐,應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第六,科技創新人才思想: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創新能力提高核心要素。轉變人才培育觀念,創造條件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造就一支富有開拓進取的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發展打好人才的基礎。科技人才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主體力量,是我們寶貴財富。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按照人才成長的規律,改進人才培養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
三、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理論特征
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滿足客觀實際發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整體性等特征。
第一,科學性。準確判斷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大趨勢,科學設計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目標。當前,我國實現了在重要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關鍵時期。基于這一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科技創新的總體戰略: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使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在關鍵領域取得新突破,保持不掉隊的同時,通過創新來突破科技發展領域的技術瓶頸。這樣的戰略部署,契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適應科技創新的規律,具有很強的實際可行性。
第二,實踐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發展必須符合實際,學得再多,束之高閣,不切合實際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科技發展紙上談兵,應為社會所需,為國家所需,為人民所需。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逐漸成為科技實力的競爭。科技創新為民族復興、人民富裕服務,是黨賦予科技創新的歷史使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科學為人民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科教興國思想一脈相承。
第三,整體性。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的整體性體現在:每個組成要素是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如今綜合實力的競爭日益成為科技實力的競爭,科技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任何國家、任何民族和個人都不能忽視科學技術的突飛發展。發展戰略是科技創新的指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根本目的,自主創新道路是科技發展的康莊大道,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由此可見,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體,具有鮮明的整體性特征。
參考文獻:
[1]唐正芒,徐功獻.習近平創新觀探析[J]探索,2016(1).
[2]周曉敏.習近平同志科技思想初探[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1).
[3]顧承衛,肖月.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梳理和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4).